抑郁的几项新研究,您了解多少?

作者:大话精神 2017-12-29阅读:3641次

抑郁的几项新研究,您了解多少?

博士生更容易抑郁,以自然科学博士居多

4月份,《Nature》上的一项对比利时的博士生进行的研究得出一个极为残酷的结果:博士生比其他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包括普通人、雇员和高校学生)更容易遭受心理健康的困扰。研究发现,超过一半的受访者报告最近几周至少有两个精神健康问题,32%的受访者报告有四个或更多的症状。常见问题包括持续紧张、不快乐、担心引起的睡眠问题以及无法享受日常生活。其中,三分之二的受访者为自然科学,另三分之一属于人文和社会科学。

对于医学博士而言,面对沉重的课业负担,以及对未来就业形势和就业环境的担忧,确实不抑郁都不正常。且行且珍惜。

Nature 544,383 (2017) doi:10.1038/nj7650-383a

氯胺酮成为难治性抑郁症的新希望

作为恶名昭昭的“K粉”,氯胺酮却给抑郁症的治疗交上了一份令人“惊喜”的答卷。喜的是它可以迅速有效地治疗难治性抑郁症,或许只用0.1mg/kg即可起效;但令人惊讶的是,它的作用方式颇为令人费解,证据表明,是氯胺酮的代谢产物担负了大部分工作。

长期以来的观点认为,氯胺酮用于抗抑郁治疗,可能是通过阻断NMDA受体(谷氨酸受体)来产生抗抑郁效果。但是《Nature》文章表明,实际上氯胺酮是通过其代谢产物——去甲基氯胺酮,激活另一种类型的谷氨酸受体AMPA受体,而不是抑制NMDA受体。这种机制可能为开发的抑郁症治疗药物提供新的靶点,而没有氯胺酮的成瘾副作用。

难治性抑郁症一向是抑郁症治疗的难点,如果能成功“策反”氯胺酮,这无疑又是精神界的一颗新星。

Nature 533, 481-486, 2015 doi:10.1038/nature17998

炎症与抑郁症相关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抑郁症与心脏病、消化系统等躯体疾病相关。炎症与抑郁之间的关系也成为近年来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热点。其中包括白细胞介素(IL)、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等外周炎性因子。《JAMA psychiatry》的一篇荟萃分析发现C-反应蛋白跟抑郁症患者的症状关系密切,尤其是疲劳、失眠和食欲相关。

那么外源性的炎症因子如何影响情绪和病理性变化的呢?《Nature》的几篇文章认为小胶质细胞作为一种内源性的中枢神经系统免疫细胞,如果过多的活化可能损害神经元,还可能影响去甲肾上腺素、谷氨酸等神经递质系统。而外源性的炎症因子改变血脑屏障进入中枢后,可能影响谷氨酸转运体使谷氨酸过量产生毒性,也可能通过小胶质细胞产生类似谷氨酸的毒性因子,损害神经元影响神经系统功能。由色氨酸转化成的5-HT与抑郁症的发生相关,现在的抗抑郁药大都可以调节中枢的5-HT水平。

《Nature》的一篇文章表明,对于伴有精神症状的患红斑狼疮小鼠,I型干扰素(IFN)能够激活小胶质细胞活性,使其吞噬易患狼疮小鼠的神经元和突触。阻断IFN信号传导,能够阻止这一狼疮倾向小鼠的狼疮症状和神经突触的损失。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神经胶质细胞在炎症和抑郁症等精神疾病发生中起了重要作用。

如果找出抑郁症的特异性生物标记物将会为抑郁症的诊断和治疗带来新的突破口。

肠道菌群异常可能与精神疾病有关

抑郁症以及多种精神疾病可能与肠道菌群的异常变化有关,有证据表明益生菌可以改善焦虑症患者症状。《Nature》文章认为,外周系统有大量的5-HT,肠道菌群改变可以影响外周5-HT,进入大脑能够调节情绪,也可能通过神胶质细胞介导。

抑郁症的影像学标志物和最新生物分型

Nature Medicine中,研究人员认为抑郁症有四种生物分型,这四种生物分型都包括一个共同的核心特点,就是涉及大脑结构中前额叶、眶额叶、后扣带回、海马旁皮质、丘脑、伏隔核和苍白球的改变,但每种生物分型都与一种类型的抑郁症状和功能连接模式相关。

Nat. Med. 23, 28–38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