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艺人自杀新闻,或者《明星大侦探》里的“无忧客栈”,都一再的让“抑郁症”这个名词进入我们的视野。
很多人开始模糊的感知到,患有抑郁症的他们“总是不开心”、“容易有自杀倾向”,“笑容有时是假装的”……
今天,我们和2位被确诊为抑郁症、并服用药物的年轻人聊了聊,来听一听他们的亲身经历和感受。
“对任何一个抑郁症患者来说,去就医都是决定性的一步”
@小K(化名)丨中度焦虑、抑郁,服药7年,正在减少药量
对我来说,抑郁的出现是一种无形的“感觉”,不是突然来的,情绪是水一样的东西,但是它一天天让你陷进去,等你发现水齐胸了的时候,已经造成危险了。
所以,很多中国人和医生求助时,其实已经到了不得不求助的时候。
我抑郁的标志之一就是睡眠质量下降。好一点的时候可以入睡,但每天夜里会醒来五六次;差的时候完全不能入睡。
最神奇的是,每次我醒来,那种感觉不是夜里醒了,而是睡够了,生物钟觉得是早上六七点,但拿起手机一看,却往往是夜里两三点。那种反复醒来、知觉错乱的熬人的感觉,或许只有失眠者可以体会吧。
另一个标志,大概就是对自己的行为失去控制力,我几乎天天上班迟到,有一个月工资被扣得只剩一千多。这种拧巴的状态持续了几个月,我可以7点钟就收拾停当,但是一直在客厅坐到9点都不愿意出门去上班。
最终决定去看医生,是一个同事鼓励我的结果(她的母亲长期患抑郁症并服药,或许因此,我们有了共同语言)。这对于任何一个抑郁症患者来说,绝对都是决定性的一步。
虽然很多人会觉得,去了医院就承认“我有病”,但如今看来,我很庆幸我去了医院,我被确诊为中度抑郁。
从7月开始,我定期服用抗焦虑、抑郁的药物。安定医院最初给我开的是宜诺斯,一天一粒,粉红色的胶囊,还蛮好看,每天早饭或午饭时和饭菜一起服下,很多朋友和我吃饭都见过我吃这种药,每当同桌的人问起,因为懒得解释,我就说是“调理”的药。
服药后第一个月我的情绪就平稳了很多,入睡也变得容易。后来我转到北医三院,医生觉得我既然吃着效果还好,就没有换药。我是比较幸运的,有些人需要换药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药物。
有趣的是,抑郁确诊之后,并没有给我的生活带来什么问题。反而,我觉得我的情绪感受变得真实了,更敢于说出我自己,和身边的人交流的层次变得更丰富。
比如,家庭关系我一直都处理不好,但是之前的家庭关系是一种虚假的亲密,而抑郁爆发、服药后,我选择了真实的隔离。
我第一次对我妈妈说实话,就是我查出来抑郁,然后辞职,然后失恋。
我在三里屯街头打电话给我妈妈,说:“我再也没办法装作我很坚强了,我也没办法做你喜欢的样子,我就是很脆弱,为什么面对困难,我非要坚强不可?我又不是你,我也不想是你。”
我一边哭一边说,整个人是崩溃的,感觉到自己像一颗颗积木一样,掉下来,掉在脚边的地上,好像一个假的“我”破碎了,因为那个假的自我不足以面对生活真实的压力。
后来,我也非常直接地告诉我家人,我生病了,我在吃药。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做自己没那么可怕,他们爱接受不接受。我会付出我能付出的,但是我没有的东西,我无法付出。
就像我的咨询师对我说过:“照顾父母是每个孩子的愿望,但是你对于你妈妈最应该尽的义务,是照顾好你自己。这就是你全部的义务了。能照顾好自己的人,才有力气去照顾别人。”我非常感谢这个咨询师。
“药物是中国大部分不那么有钱的人,所能拥有的最有效的治疗资源”
@小Y(化名)丨抑郁症,服药7年
我大概14岁开始出现问题,喜欢用刀片割破自己的手,割得鲜血淋淋;很难入睡,情绪总是非常不好,动不动就会哭,想自杀还写过几次遗书。
大学我到了一个大城市,每年夏天我都会有一次厉害的发作,现在来看是周期性抑郁症。
大二大三那会儿,我有一次发作特别厉害。每天我都觉得自己的身体很难移动。
我下午两点钟起来,会首先蹲在地上,想着我要伸手开电视,但是身体动不了,我会就那么在地上蹲好几个小时一动不动。
比较幸运的是,那时候我认识了一位心理系的老师。我已经很久没有去上课了,跟老师说了说自己的情况。老师给我回了一句话,你去xxx医院吃药吧。
我第一次走进了精神病院这个我以为一辈子都不会和我有关系的地方,被诊断为重度抑郁,之后7年的时间,我都持续服用着药物。
吃精神科药物的感觉一开始是玄幻的,因为我是一个副作用反应很明显的体质,在服用一种安眠药的期间,我就出现了服药后半小时失忆和视觉幻觉的副作用。我看见房间里有彩色光带在飘,还有各种其他场景。
吃药之后,我并没有觉得一下子开心起来,但想死的念头也不太有了,可以做一些事情了,比如必要的作业,或者出门买点东西,总之就是恢复了生活的基本自理。
但我开始一天打一百多个哈欠,流眼泪,浑身像手机震动一样发抖,脑子也总是浑浑噩噩的。因为太难受,我有一段时间停止了吃药,病症也没有得到很大的改善。
我对药物发生改观,是在我去了西方一个国家之后,西方的医生用了一段时间陪我寻找最适合我的药物。
当我第一次找到一个合适我的药物时,那种感受真是美妙极了,真是在服药一个多月后,就回到了一个“正常人”的感受里。我不再觉得无名的紧张,不再低落,学习效率很高,也能和朋友有说有笑。
从那以后,我明白,精神科服药是一件很麻烦的事,因为每个人究竟最适合哪种药和哪种剂量并不明确,只能花时间积极观察和调整,需要医生的持续帮助。
我已经是非常幸运的人,获得了及时且正确的治疗资源。
即便如此,我除了和健康的人一样,要花费努力完成任务、达成成就以外,至少有另外同等的努力,花在了自我管理、自我克服、以及对病症的忍受上。
很多精神障碍,包括抑郁症,已经被证实有着生理性的基础。我现在觉得,中度以上精神障碍患者,应该被视为残疾人,并享有一些残疾人的福利待遇,比如公司里更宽松的考勤标准,等等。
这真不是对精神障碍患者的歧视,相反,我是在陈述一种事实,以及想要为我们自己争取一些权利。因为精神障碍不可见,我们勤勤恳恳地维持着别人眼中正常人的标准,真的太累太累了。
关于药物,我仍然觉得,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药物是中国大部分不那么有钱的人,所能拥有的最有效的治疗资源。它对于维持一个正常的社会生活功能,可以说是必不可少的。
如果我没有经过那7年药物的辅助——像一根拐杖,我可能早就休学、退学,等等产生更多的负面经历。但药物不是神奇药水,它本身也需要病人付出努力去调节,去忍受。
但直到今天,我也不敢说,我这一辈子再也不会吃药了。
他们给同样有抑郁症的人一些建议:@小K:
第一,确诊时去正规医院检查,有必要的话多换几个医院,直到找到你觉得能信任和长期沟通的医生(这里的医生不是心理咨询师)。
第二,抑郁症不会一下子好,因为它不是一下子得的,是几十年的人生积累的,所以多点耐心,对自己心里的小孩多点耐心。
@小Y:
先接受这个事实,然后接受你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来管理自己的事实。
你要知道,你最终唯一能够依靠的,就是自己对自己的不放弃,是自己求生的本能,和顽强的坚韧。
读过一句话——大意是上帝很有意思,当他给你准备了痛苦,他也悄悄给你准备好了足够承受这些痛苦的东西。
你比你想象中更有力量,但在你准备好之前,允许自己生病,给自己时间休息。你值得一种痛感更少的人生。好好照顾你自己。
今天的话题有些沉重,但是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让大家可以更直观的感受“抑郁”这个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如果你自己深陷抑郁情绪,要寻求治疗和帮助;如果你身边有人表现出抑郁,即使无法感同身受的理解,至少可以做到尊重。
你曾经处于陷入到抑郁情绪中吗?是否曾经怀疑自己就这样失去快乐的能力?跟我们聊聊你的故事,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吧!
收藏文章?不如顺便关注我们——头条号知我心理学,最犀利的人性与心理分析,人际交往与恋爱技巧,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