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有两个亲戚,孩子都跟我女儿年龄相仿,也玩得来,所以我们有空就会来个家庭小聚会。每次聚会,有一户亲戚总是提前到,另一户亲戚却经常会迟到一到两个小时,每次说好的时间到了,孩子们也等得烦了,他们才姗姗来迟。然后提前到的亲戚就会一直数落迟到的亲戚,说他们怎么这么没有时间观念的,早点开始,早点结束,孩子玩个够早点回家睡觉作息也不会太乱。
经常被埋怨之后,有一次我就问那个迟到的亲戚,为什么总是迟到呢?是家里太忙吗?她说不是,就是个个都慢吞吞,吃饱了大人玩手机,小孩看电视,等到要出门的时候才想起这个没做那个没做,手忙脚乱经常到了楼下还要爬上楼拿东西。
我一听就直翻白眼,原来我们在这边干等的一两个小时,他们是在家玩个手机看个电视,果断决定下次要一起出行一定要提前两个小时约他们。
我说你们被催成这样,我们都不好意思了。
她也不好意思地说:“我也想快点呢,但是我老公吃饱了就去抽根烟,刷下朋友圈,小孩子呢,不催还好,越催越拖拉,有时非得发顿脾气才肯行动,却又搞得个个心情不好,唉……”
其实我也遇到过类似这个亲戚遇到的问题,比如早上我女儿起床之后会赖床,催几句她又去沙发上“葛优瘫”,叫她换衣服我就去准备早餐了。早餐做好了回来她还是眯着眼睛半躺在那里,耐心再好的我也发飙了。最后就是她哭哭泣泣不情不愿地换好衣服胡乱吃了几口早餐上学去了。
送走了老公和女儿,我回到书房,心想这不就是大家都在说的“拖延症”吗?怎么这么小的孩子也会呢?正寻思着如何对付女儿,突然就在书架上看到了不久前新买的书《让孩子不恐惧、不焦虑、不拖延》,不由得喜出望外。于是我抽出这本书,开始阅读起来。
这本书的作者是台湾咨询师和亲子教育专家童利菁,她告诉我们:停留在出现问题的思维水平上,不可能解决出现的问题。如果不挖掘孩子拖延背后的心理因素,“催”只能让孩子更慢,父母更抓狂。
如果你的孩子总是拖拖拉拉,那么你要做的不是催促或强制,而是消除孩子千奇百怪的拖延借口,平息孩子的慌张与焦虑,并提供孩子愿意努力争取的奖励方式。作者指出,孩子最需要的还是大人的帮助,不管孩子面临什么样的问题,你都可以通过观察来帮助他们找到一个解决的办法。
《让孩子不恐惧、不焦虑、不拖延》的作者童利菁辅导过各类“问题孩子”,有些孩子是生活或学习方面存在问题,有些孩子则是有特殊障碍。但不论问题简单或复杂,作者永远正向看待每个孩子,并且经常提醒家长,教养孩子不能求快,一见到孩子的缺点便用力批评、纠正,而要把眼光放远,以目标为导向,循序渐进地教导。只要父母肯下功夫,没有无法解决的难题。
在这本书中作者从儿童的情绪科学角度入手,解释了为什么孩子总是拖拖拉拉,并且给出了解决的办法:
1、因为讨厌做某件事情,所以拖拖拉拉。
面对讨厌又不得不做的事情,不论多么害怕、多么内疚,就是很难逼迫自己去做,于是一拖再拖。这种痛苦的经历,相信很多人都有过。面对这种情况,你必须和孩子谈论他所拖延的事情,鼓励孩子自己找出原因,并且放手让他们依照自己的方式去做事。
有时候孩子之所以会拖延,纯粹是因为他们真的不知道该从什么地方着手。这种情况你可以告诉孩子“面对残酷的现实”,无论如何讨厌、如何拖延最后还是得把事情完成,但是可以教会孩子怎么做,并且让他知道你会帮他一起完成厌恶的事情。
我想起自己经常埋怨女儿把玩具扔得到处都是,叫她收拾好,但是她每次答应之后却迟迟不动手。有一回我问她为什么还不收拾,她说因为我不知道怎么收拾。无可奈何最后都是我自己收拾的。在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决定等她回家我要叫她一起来收拾玩具,教她归类整理,学会物归原处。
2、因为追求完美,所以拖拖拉拉。
自我期许过高的孩子,会因为对完美的追求而变得吹毛求疵,也会因为事情做得不够圆满而否定自己的能力。这样的态度常常使他们做事情时因顾虑太多而处处受限。这个时候,也许你可以与孩子分享名人的故事。例如,篮球明星迈克尔·乔丹曾说:“我的人生充满一次又一次的错误和失败,所以我才能成功。”告诉孩子每个人都会犯错,把犯错视为最快、最有效的自我学习与成长的机会,不要为了逃避再犯相同的错误而变得做事拖拖拉拉或退缩不前。
我女儿刚开始做家庭作业的时候,第一次因为涂色涂出线了又擦不掉,就哭着说她不想做作业。我当时跟她说,妈妈第一次做作业也涂出线的,老师并没有批评我,后来我多练习几次,就不会涂出线了,所以你不用哭,哭也没用的,做多几次,熟练了就越涂越好了。她才重新回到写字桌上。
3、因为心存恐惧,所以拖拖拉拉。
有的孩子会恐惧成功,有的孩子会恐惧无法掌控的“未知与改变”,有的孩子恐惧被批评或处罚,还有的孩子害怕承担太多责任,害怕被拒绝或做决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原因,导致了迟迟不想行动,拖拖拉拉。这个时候,不妨大大方方地以单纯的感觉去看待恐惧,和孩子们谈论恐惧,让他们知道每个人都会有这种感觉,让他们带着害怕的心情放手去做,也许就能让孩子轻松地跨越了那个紧紧控制着他的恐惧了。
4、因为活动太多,所以拖拖拉拉
有的孩子因为活动太多,每天忙得不可开交,以致无可避免地对许多事情都会拖拖拉拉。这个时候,要教会他优先级的观念,并且让他明白,人的一生有能力做非常多的事情,可是那并不表示得一次就全部做完,你有能力做某件事情,并不表示你必须做它。
童利菁在最后两章告诉我们如何让孩子不再拖拖拉拉,这两个方法就是:
1、收拾凌乱杂物。
现今的孩子生活较富裕,拥有更多可以搞乱他们世界的东西,以致“杂物”变成了生活上的严重问题。生活在杂物世界中的孩子,经常找不到所要的东西。这个我深有体会,孩子在两三岁的时候,经常会要我帮他找玩具,我看着玩具房里到处都是零零碎碎的玩具,找到眼花缭乱也总是找不出他要的那个。在这本书中,作者给我们指出了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步骤来控制杂物的问题:
(1)抛弃现有的储存→收藏→保留的收拾程序,将东西加以整理并系统化。
(2)决定处理方式,并立刻采取行动,不让东西堆积如山。
(3)狠下心,无论如何都要将那些把生活空间塞得凌乱不堪的东西丢掉。
(4)拒绝再购买更多琐碎杂物品,以免再次制造凌乱。
2、把握关键时刻。
这本书其实并不是针对拖拖拉拉的“事件”本身,作者要与我们探讨的是导致孩子拖延背后的原因,并针对最常见的拖延习性提出解决办法。但是孩子最不喜欢被强迫接受改变,这个时候作为家长绝对不可以操之过急,在这里作者也提出了只要把握以下几个时机,适当灌输给孩子不拖延的观念,就能成功地使他改变。
(1)当他因为无法顺利做完事情而感到气馁、受挫时;
(2)当他因为拖延某件事而尝到苦果,并领悟到只有完成事情才能使自己的生活更舒适、快乐时;
(3)当他因为积压了太多事情而感到压力沉重,并确定自己需要协助时。
作者在书中说过一句话:父母要做的不是只要把孩子养大成人即可,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成熟。如果你的孩子不小心也得了“拖延症”,而你又不是一个“打败拖延症”的专家,也许你可以好好阅读一下《让孩子不恐惧、不焦虑、不拖延》这本书,深入地了解孩子焦虑和恐惧的原因,有针对性地纠正孩子的拖延问题,让孩子在进步的同时和你的感情更加亲近,亲子关系更加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