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汉顿大学的科学家曾进行过一项针对儿童抑郁症和焦虑症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另一项研究。
他们招募了73位儿童的母亲,通过访谈了解她们的健康状况、生活史、生活习惯、社会经济地位。其中,34人承认自己曾意图自杀、伤害过自己;另外39人没有此类经历。研究人员对所有母亲进行了临床心理健康评估,并采集了她们的血液样本。
研究人员重点关注血浆中的一种蛋白质——脑衍生神经营养因子(BDNF)。这是一种生长因子,在神经回路的发育中起到作用。他们并非随随便便选择一种物质进行分析。人们一直认为,神经可塑性的变化会影响自杀想法和抑郁症的发展。曾有研究表明,在自杀成功者的前额皮质和海马体中,这种蛋白质的表达有所下降。
这回,研究人员发现,在曾经自杀未遂的母亲体内,周围血的BDNF浓度确实相对较低。如今,这些母亲早已摆脱了自杀危机,她们的上起自杀未遂事件平均发生13年前。也就是说,这种蛋白质的浓度下降是一种长期的特征。它并不代表当前的自杀倾向或情绪,而是一种稳定的标志。医生或许能够借此来预测人们未来的自杀风险。
BDNF浓度下降并非由于体内整体蛋白质浓度的下降,它也无法测量当前的情绪、以往的焦虑史、或其它潜在的混杂因素。这点很重要。
接下来,科学家需要进行深入研究,看看男性或其他群体身上是否也存在类似的现象。
近年来,自残和自杀风险的评估工作变得越来越复杂,且具有伦理问题,受到了严格的监督。从严格意义上讲,过往的自杀念头和自杀企图可以作为一种预测方法。然而,这种现象太过普遍,以至于起不到什么作用。
将来,医生或许能够通过简单的血检,来评估一个人的自杀风险,进而挽救生命。年度体检的常规血检可以增加BDNF浓度的测量项目。就像胆固醇水平能够预测心脏病风险,BDNF浓度或许也能够预测自杀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