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最常见、最可怕的应该就是那句“我都是为你好”以及“只要你觉得幸福,我可以接受”。
作者:木木(富书签约作者)
这个时代在快速地奔跑,不乏励志,当是却缺乏慢下来让我们看清自己的机会,当我们在匆匆忙忙往地前赶,找个时间,让自己慢下来,拥抱我们内在的小孩,疗愈我们内心的冲突。
在这里,为大家推荐以下心理学书单,相信当你读完这12本心理学书,你会更爱你自己。
这12本心理学书,我为大家分成四个维度,分别是:认识心理学、认识自我、疗愈自我和提升自我。
01
在“认识心理学”这个维度为大家推荐两本书: 《心理学与生活 》和《对伪心理学说“不”》
《心理学与生活》
——【美】理查德·格里格 / 【美】菲利普·津巴多
时常有人问我,什么是心理学?心理鸡汤、色彩星座、催眠读心、潜能开发、成功学,这些东西是心理学吗?
时常也有人问我,你是心理咨询师,那你猜猜我在想啥?
呵呵,心理咨询师真不关心你现在在想啥?这也不是心理咨询研究的范畴。
不管我们学习哪一门学科知识,最好要先有一个基本的结构体系,这样学习的内容才能容易建立图式,进行内化。所以,我通常最先会推荐这本《心理学与生活》。
这本书非常经典,美国斯坦福大学多年来用作教材,同时也是美国许多大学里推广使用的经典教材,如今已出版到第19版。
虽然是教材,但这本书写作流畅、通俗易懂,很贴近生活,把心理学的理论知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紧密联系,使它同样也成为一般大众了解心理学与自己的极好读物。
看了这本书,你会发现原来生活中真的到处都有心理学。
02
《对伪心理学说"不" 》
——【加】基思•斯坦诺维奇
心理学课老师往往都会提到艾宾浩斯那句著名的:“心理学有一个漫长的过去,却只有短暂的历史”。
说心理学古老,是因为自人类有了意识以来就从未停止对自身问题的探索,“心灵”是古老哲学永恒的研究命题。
说心理学年轻,是因为现代科学心理学从哲学中脱胎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至今不过短短的130年时间。
心理学是一门很容易让人误解的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它研究的是与人民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有些还正好是大家都熟悉,而且经常关心的问题。
如果可能,我会推荐他们去看这本《对“伪心理学”说不》,首版于1983年,多年来一直被奉为心理学入门经典。
心理学这些年受到大众极大的传播与推广,似乎全民都在学习心理学,但是经由大众传播的“心理学”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幻象。
当你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你会时不时地感叹:原来如此。
那些曾经风靡一时的星座测试、偶然性的幸运事件、从某种现象就迫不及待推出的结论……到底有多少的可信度,我想,你将会从中找到答案。
03
在“认识自我”这个维度,为大家推荐了四本书,分别是:《我们内心的冲突》《热锅上的家庭》《情感依附》和《情感暴力》,读完这四本,你会对自己的原生家庭、内在冲突以及亲密关系中的各种问题有更充分的认识。
《我们内心的冲突》
——【美】卡伦·霍妮
你是真的喜欢某人,还是觉得应该喜欢他就自以为喜欢上了他?
看到亲人离世,你是真的感到悲伤,抑或只是习惯性地表达哀悼?
你是真的希望成为某种人,还是仅仅因为这种人受人尊敬且收入丰厚?
几乎我们所有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内心冲突,无论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它都是确凿无疑地存在着。
有时,我们感到很不自由,可能和这种内心冲突有关。
比如,我们想成为道德高尚的人,却难以抵制本能欲望的贪婪;
又比如,我们明明很爱一个人,却非要假装很不在意他,或者使劲和他作对。
作为卡伦·霍妮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这本书对现代人内心冲突的研究与分类,涵盖了所有的人格类型,不管是哪个阶层、年龄和职业的人,都可以在书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重要的是,她不仅从心理学层面帮助你分析问题,让你看清自己,还从心理治疗的角度提出行之有效的办法。
你有什么样的内心冲突,快来这本书里寻找你自己的答案吧。
04
《热锅上的家庭——家庭问题背后的心理真相》
——【美】奥古斯都·纳皮尔 /卡尔·惠特克
为什么本该亲密无间的家人之间会有种种矛盾?为什么我们总是肆无忌惮地对最亲的人恶言相向?为什么我们总是要的太多而付出的太少?为什么父母的婚姻对我们的家庭有如此大的影响?
与其步步退避、不知所措,还不如快翻开这本书,看权威心理治疗师的分析解答。
这本书是我个人非常喜欢的一本书,对心理咨询感兴趣的读者值得一读,心理学类的书大多重理论,这本书却有着非常强的故事性,读起来像是一本小说。
作者为我们讲述了布莱斯一家从四分五裂,到求助家庭治疗师,最后在理解和倾听中重建爱的信仰,重获新生的过程。
借由书中家庭所面临的危机,作者带我们揭开了家庭治疗的面纱,让大家看到心理咨询的真正模样,也向我们解释了家庭中存在已久的制衡力量、三角关系以及原生家庭的影响等诸多问题。
如果你备受婚姻、孩子和自身问题的困扰,如果你在接受心理治疗或觉得孤立无援、烦恼无处诉说,那这本书将为你提供一个全新的、很有价值的参考。
05
《情感依附——为何家会影响我的一生》
——[美]亨利•马西 / [美]内森•塞恩伯格
如果你想知道原生家庭到底对我们有什么影响,那一定不能错过这边书,这本书记录了76个婴儿从出生起到30岁的成长,考察了他们不同生活路径的源头,以及什么对他们的影响最为深远。
埃里克森将一代代人形容成交错的齿轮:父母的齿轮带动孩子的,也会被孩子带动,祖父母的齿轮也会被孙子女们带动,幸福的人生究竟受到了多少家庭的影响?
著名心理学家曾奇峰评价这本书:“可以让你此后的三十年善待自己,也可以让你的孩子善待你和他自己”。
究竟什么才是影响儿童成长并走向成功的决定性因素?请关注这本书为您带来的解读。
06
《情感暴力:你会和亲近的人相互伤害吗?》
——【日】加藤谛三
生活中,你往往会听到这样的话:
考这么多分,还不如去死。
你不嫌丢人,我还嫌丢人呢!
你就是个吃软饭的。
奇怪的是,这些如刀子一般锋利的话,往往出自父母、夫妻、恋人、朋友等亲近之人之口,它们像无形的杀手一样伤人至深。
为什么这些人会不自觉地“杀亲”?为什么原本的爱和友好却以伤害的面目呈现?
加藤谛三是日本知名心理学家,在市面上的心理学著作中,来自亚洲的著作并不多,这本书是我看过的写得比较好的一本,文字细腻,感情充分。
那些不为人觉察的话语背后,竟然有我们之前从来未曾去考虑过的情感上的施压,在这本书里,作者叫它为——情感暴力。
在中国,最常见、最可怕的应该就是那句“我都是为你好”以及“只要你觉得幸福,我可以接受”。
在这本书里,作者对这种看不见的暴力进行深度揭示。作者利用他精深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问题咨询经验,结合具体的案例。
深入浅出地为我们讲述了情感暴力的特征和隐藏在这些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进而提出了实际的解决办法,最终帮助我们摆脱看不见的暴力的束缚,更好地爱和被爱。
“别傻了,放下吧。”
“别想了,看开点。”
伤心欲绝的时候,身边的朋友对你说的最多的话,恐怕就是这两句。
可是道理都懂,却依然还是放不下,很多时候,我们需要自我认识和疗愈的力量。
07
在“疗愈自我”这个维度,我为大家推荐四本书,分别是《反焦虑思维》《这不是你的错》《所以,一切都是童年的错吗?》以及《自卑与超越》。
《反焦虑思维》
——作者: [美]罗尔·克肖 / [美]比尔·韦德
这是个充满了焦虑的时代,我们面对这各种各样的焦虑:中年焦虑、升学焦虑、知识焦虑……
经常觉得压力山大,发愁事情永远没完没了?
想事情总是先想到消极的一面,每天负能量满满?
一遇大场面,就习惯性焦虑、不安?
凡事思虑过重,想太多,愁太甚,永远处在焦虑状态?
本书就是一本写给这些动不动就焦虑起来的人的实用指南,案例+方法+步骤全方位助你摆脱焦虑魔咒,重获安全、自控、自在的生活。
每一个焦虑者的内心都有一个很厉害的人。
逃离焦虑的魔爪,你一定能获得更加自由成功的人生。
08
《这不是你的错—如何治愈童年创伤》
——【美】如何治愈童年创伤贝弗莉·恩格尔
没有尽善尽美的童年,只有战胜阴影的自己。
遭受过童年创伤的人,在成年后会面临诸多问题的困扰,如过度的自我批评、忽视自己的需求、赌博、酗酒、吸毒、性行为不检点、人际关系混乱、做出危及自己及他人生命的行为等。
其实,这都是羞耻感在作祟。
羞耻感是个体在遭到虐待后产生的一种自然反应,并且是各种虐待的核心,它深深贯穿于受害者的观念和行为中。
《这不是你的错》深入探究了因童年创伤引发的羞耻感的具体表现形式及其对受害者造成的影响,在理论和实践的支持下,一直致力于治疗童年创伤受害者的贝弗莉•恩格尔创设了同情自愈项目。
这个项目结合了有关自我同情、同情心和羞耻感的开创性研究,其特定的流程和专门的训练可以让童年创伤的受害者减轻或消除自身的羞耻感,不再沉沦于过往。
这是一本操作性很强的自愈手册,如果你正遭受因童年创伤引发的羞耻感的折磨,本书将带你踏上逐步克服羞耻感的旅程,教你用一双不同的眼睛看世界。
09
《所以,一切都是童年的错吗?》
——KonwYourself主创们
这两年,“原生家庭”这个词似乎很火热。
好像只要有了焦虑、抑郁、不安定,或者处理不好亲密关系。
从网上随便找出一篇诊断的文章,里面就会告诉你:都是你原生家庭出了问题。
然而,一切,真的都是童年的错吗?
这本书虽然不是出于心理学大师之手,但是依然值得推荐。
这本书的创作成员来自海内外名校、临床心理、社工,他们有精神卫生专业背景、以及国内知名媒体经验,由于不同的从业背景,为我们带来更多的视角。
这本书很大的特别是接地气,从书中浅显的、生活化的话题中能看到自己的种种,也能跟着作者看到出口,书中不乏专业知识,但是字里行间同样能体会到温柔的指引。它并不像学者一样深究,而是与普通人密切相关的生活进行紧密链接。
主创们用一篇篇小短文,同你探讨原生家庭、亲密关系、心理困境,以及完美主义、自卑情结、性格内向、反弹式关系、恐婚等现象。
直面真实,是改变的第一步。看清它们,接纳自己,再大步向前。
10
《自卑与超越》
——【奥地利】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是著名的奥地利心理学家,个体心理学派的创始人。
他在思想最成熟的1932年写出了《自卑与超越》一书,这本书被誉为可以让聪明人读懂自己和这个世界的经典著作。
自卑普遍存在,自卑是力量所在。
阿德勒认为,人类生而自卑。自卑和自卑的补偿性是人类个体和整个文明的动力源,主宰着人类婴儿期、儿童期、青春期、爱情、工作及梦境中的各种表现。
人可以超越自卑,创造另一个自我:超越了当下的自我之后,会产生新的自卑,因为不满足来自于人类灵魂深处。
由于身体缺陷、骄纵、忽略所引起的自卑,有可能摧毁一个人,使人或自甘堕落,或发生精神异常。但另一方面,自卑也有可能使人发愤图强,力求振作,以补偿自己的弱点。
那么,一个人应该如何超越自卑?在这本书里,阿德勒从教育者和治疗者的角度讨论这个问题的。
他认为自卑是有希望被纠正的,简而言之,人们需要判断哪些行为其实是自卑的表现,患者的潜在愿望是什么,患者的哪些早期经验造成了现在的错误反应模式,然后向患者指出错误所在,鼓励其建立正确的反馈模式。
11
在“提升自我”这个维度,我为大家推荐两本书,分别是《自控力》和《终身学习》
《自控力》
——【美】凯利•麦格尼格尔
我们有可能经常会羡慕我们身边的某某朋友,三十多岁,有不错的工作和不错的家庭,更让人羡慕的是,她还有时间坚持运动,保持着良好的身材;有时间看书、插花和烘焙,拥有良好的心境,与那些终日不修边幅的油腻中年妇女形成了鲜明对比。
《自控力》的作者是凯利•麦格尼格尔教授,她是斯坦福大学备受赞誉的心理学家,作为一名健康心理学家,凯利•麦格尼格尔博士的工作就是帮助人们管理压力,并在生活中做出积极的改变。
自控的策略有助于人们抵制各种各样的诱惑,比如来自巧克力、电子游戏、购物和已婚同事的诱惑。
无数的人通过这本书实现了个人目标,比如身材管理、学习管理、跑马拉松、开创事业、应对失业和应对家庭矛盾的压力等等。
我个人刚翻开这本书的时候,并没觉得有什么特殊之处,认为跟市面上一些励志和心态调整的书一样。但是,当慢慢地深入,兴趣越来越高,书中的试验设计都非常有创意,也非常有用。
这不是一本鸡汤书,而是一本工具书,并且并不提倡自我克制,而是提倡有效地利用自己的欲望,将其引导转化成使自己专注于某些事情或者无视诱惑的动力。这点与我个人的理念不谋而合。
在去年一年里,我深受这本书的启发,将自己的空闲时间专注于写作,将欲望转化为动力,一年的时间发表文字30万字,这样的发表量,是在之前压根就没有想过的事情。
所以,你也可以从翻开这本书开始,去过上你早就想要过的那种生活。
12
《终身成长:重新定义成功的思维模式》
——【美】卡罗尔·德韦克
夸孩子“你好聪明”还是“你真用功”更有意义?
如果一段感情需要努力经营,意味着我们注定不适合在一起?
一位天才老板带领一群天才员工,就一定能缔造卓越?
思维模式的不同影响着我们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而你有充分的机会与可能扭转自己的思维模式,改变前进的方向。
《终身成长》坐镇美国亚马逊心理类畅销榜10年,累计印量180万册,2017年9月,作者卡罗尔·德韦克以对“成长型思维”的突破性研究,荣获全球最大教育单项奖“一丹奖”。
比尔·盖茨撰文推荐:我爱这本书的一个原因是,它不仅提供了理论,还阐述了方法。德韦克帮助固定型思维模式者转变成为成长型思维模式者的方法表明,仅仅对成长型思维模式进行一番深入探索,你就能将自己的思维和生活彻底改变。
这本书的核心就是在传递不同的思维模式:固定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
没有哪个父母会想:“我今天能做点什么来害我的孩子呢,破坏他的努力,让他变得不爱学习,阻碍他取得成就?”
他们会想:“我愿意为了孩子的成功做任何事情,付出所有。”但他们做的很多事情最终都事与愿违。他们认为有帮助的评价、训诫以及激励孩子的技巧,经常会传递错误的信息。
事实上,人们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个行动都会传递出一条信息。
这些信息告诉孩子们,如何看待自己,这条信息可能是固定型思维模式的:
你的能力永远不会变,而我正在对你的能力进行评判。
也可能是成长型思维模式的:
你是一个不断成长的人,我对你的成长很感兴趣。
你为什么那么“丧”,却始终无力改变?翻开这本书,一个简单的观点,将会解释很多人的困境。
以上的12本书,您对哪一本书感兴趣呢?哪一本书最能撩起您想要去读的欲望呢?
之后我会对上述书单里的书,进行一一拆解,带领大家一起读。
您可以在留言区里写下您最想读的那本书的名字,我将会优先选择之。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简介:木木,富书签约作者。职场妈妈,心理咨询师,教育学及心理学的终身实践者,用最理性的思考,写最走心的文章,疗愈最冲突的内心。本文首发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ID:FranklinReadingClub),百万新中产生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