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抑郁症,善待身边的抑郁症患者

作者:方立在加州 2018-02-09阅读:1946次

走进抑郁症,善待身边的抑郁症患者

最早听说抑郁症,是张国荣的去世。

曾经跟美国的教授做过健康传播方面的研究,指导过的研究生论文中,都涉及到了抑郁症与媒体传播。

此外,我先生做过抑郁症的相关医学研究,方便我了解到一些专业数据。

2013年发表在医学名刊《公共科学图书馆》上的一份的研究报告称,抑郁症能使人失去行动能力,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致残原因。全球有3.5亿抑郁症患者,只有不到一半的人接受了有效治疗。

根据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的调查报告,中国每年有28.7万人死于自杀,63%的自杀者有精神障碍,40%患有抑郁症。

根据费立鹏在2001-2005年间的调研,中国抑郁症患者占比6.1%,这已经是中国最近的一次抑郁症流行病学调查,费立鹏的这项研究在2009年刊登在《柳叶刀》上。以此推算,中国的抑郁症患者已经达到9000万。

9000万的患者中,又有多少人得到了治疗呢?业界推测只有5%—10%。

走进抑郁症,善待身边的抑郁症患者

数字是冰冷的,周边的人却是有温度的。

最近几年,认识的人、家人、朋友、学生都有过不同程度地抑郁,才从感性上认识到了抑郁症原来如此普遍,而且就在身边。

认识的一位著名大学的院长,几年前的春节,太太抑郁跳楼,留下上高中的儿子。在别人眼中,他们是多么令人羡慕的家庭。聪明健康帅气的儿子,有学识、能干的院长先生,在上海有四套房产------

叔叔,高级中学老师,因为两年没回国,再见时人瘦了很多。阿姨说他体重掉了20多斤,对什么都没有兴趣,本来话不多,后来几乎不与人沟通,不得已停了课。做了很多检查,都说没病。

后来他好了,告诉我们,那阵子他对什么都失去了兴趣,经常想自杀,多次站在学校的教学楼上,幸亏同事们对极其关照,最终走了出来。

以前的一个研究生,暑假留校做论文,突然有几天不行了,会突然想大哭,有自杀念头。后来去看医生,说是中度抑郁症。

和一个年轻人朋友交流,她怎么不能理解抑郁症,她认为这是娇气,是不坚强的表现。她认为自行调节就好,就像情绪感冒。我不这么认为,抑郁症比这严重得多。

基于以上,不得不学习相关的知识,了解更多的相关信息。

抑郁症,是一种精神疾病,其症状体现在: 陷于抑郁、低沉的情感状态,自尊心降低,对以往喜欢的活动明显失去兴趣,而且失去身体的活动力,对家庭、工作、学习、日常饮食与睡眠等身体功能产生负面的状况。

“自杀意念”是抑郁症诊断手册中的主要症状之一。根据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精神病学家亚伦 贝克的研究,25%的轻度抑郁症病人产生过自杀的念头,而在重度抑郁症患者中,这个比例高达75%。

据专业杂志2010年版的《精神病学》,抑郁症的自杀风险是19%,换言之,每5个抑郁症患者中有一个会将自杀付诸实施。

做研究时,和几位抑郁患者聊天,我发现,在他们的脑海里都是悲观的想法,过去,痛苦和压抑,现在,对任何人、任何事都了无兴致,未来,则都是灰色。活着,没有一丝的亮光和希望,只有无尽的黑暗与压抑,生活因此而坍塌,生命因此而耗尽。

长期以来,抑郁症遭遇被误读。一些人视为精神病,被一些人等同于“疯子”。这导致了抑郁症病人宁可自己熬着,甚至自杀,都不愿意去寻求帮助。

一些人认为抑郁症是一种单纯的心理疾病,患者以为靠自己就能“走出来”,拒绝精神科医生和药物的帮助。这是最大的误读。

如果你的亲友中有抑郁症患者,请善待他们,告诉他们,一定要去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

走进抑郁症,善待身边的抑郁症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