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的四大属性/心理学小学问

作者:方小喵解忧馆 2018-02-09阅读:4241次

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的四大属性/心理学小学问

我们当前处在一个开始重视心理健康的时代,但是大家对心理疾病或心理困扰还是有很多误区。今天就从专业的角度谈谈心理学的几点属性,帮大家解惑。

  1. 心理困扰的属性之一:变化性

    我们说一个人有了心理问题甚至是心理疾病,一定是一个人偏离了他平时的基调和常态。如果我们一直是这样,保持自己稳定的状态,大部分行为都在自己的基调上,稍微有一点变化,不会被归为心理困扰的。比如抑郁症,如果此前这个人一直情绪不怎么高,我们不会觉得她有心理问题,但是如果一个人此前的状态是大部分开朗,但是现在变得整天唉声叹气,前后有了区别,起了变化,才需要注意,且去寻求帮助

  2. 心理困扰的属性之二:无选择性

    我们好像可能会觉得好像心理困扰或者心理疾病会选择比较“弱”的人。不是这样的,无论你是男,女,老,少。无论你是什么职业,无论你是外向的,或者是内向的性格。无论你是咋咋呼呼的,还是安安静静的,心理的困扰都有可能找上你。就像很多事业有成,家庭幸福的人依然会得心理疾病一样。

    当然,在某些特殊的阶段,比如产前产后,需要对自己关注度要高一些,因为这些我把它叫做是高危因素。

    另外还有,亲人去世,面临失业,重大危机,自然灾害比如火灾或是地震等等,突发的变化也是高危因素,需要注意。

  3. 心理困扰的属性之三:可复性

    我们对于心理困扰的追求是恢复到病前状态。以前什么样,现在就恢复到什么样。这才算你的心理问题解决了。其实大部分的追求标准,就是适应你当前的生活,和环境。

  4. 心理困扰的属性之四:医学性

    这是很重要的属性,很多人认为,心理问题只是因为想不开,其实不是的。它有其生理上的指标。

    我举个例子。比如说,你皮肤被刀划了一下,你觉得疼,你觉得是哪里疼?

    不是皮肤觉得疼,也不是神经觉得疼,而是大脑感受到的那个疼痛。

    对于心理问题的人来说,她感受到的疼痛也是大脑感受到的。比如恐惧,不是说你真的看到什么听到什么,你才觉得恐惧,而是你的大脑感受到了恐惧。所以有些人总是对抑郁情绪下的朋友或家人说,又没什么大事,你怎么这么胆小呢?不要想太多,其实都是因为没理解到心理问题是有其医学属性的。

    还有一个问题,有些人会觉得心病还须心药医。

    心药是什么呢?它不是指大家以为的,心理有一个症结,去聊开就行的。不是的,心药首先是一种药。如果有一个人有抑郁症,你告诉他我们去找找心结在哪里,她会说道理她都懂,其实这没帮助到她,

    你累了休息一下就好了。但是你瘫痪了,你休息一下是休息不好的。

    同样的,如果你只是抑郁情绪,心情不好,开导也就好了。但如果你是抑郁症,焦虑症甚至是其他心理疾病,你讲这些道理是无效的。所以“心药”是一种药物,以及心理治疗,需要专业人士来给药的。

  5. 心理困扰的属性之五:可知性

    这里有一个抑郁症自查量表PHQ-9

    在过去的一周里(完全不会、好几天、一半以上的天数、几乎每天):

    1.做事时提不起劲或没有兴趣。

    2.感到心情低落、沮丧或绝望 。

    3.入睡困难、睡不安或睡眠过多。

    4.感觉疲倦或没有活力。

    5.食欲不振或吃太多

    6.觉得自己很糟,或觉得自己很失败,或让自己和家人失望。

    7.对事物专注有困难,例如阅读报纸或看电视时。

    8.动作或说话速度缓慢无力到别人已经觉察?或正好相反,烦躁或坐立不安、动来动去的情况更胜于平常。

    9.有不如死掉或用某种方法伤害自己的念头。

    (完全不会=0分;好几天=1分;一半以上的天数=2分;几乎每天=3分,总分0-27分)

    0-4分,没有抑郁

    5-9分,轻度抑郁

    10-14分,中度抑郁

    15-19分,中重度抑郁

    20-27分,重度抑郁

    5分以上就应该注意调节自己了,10分以上最好是去咨询一下心理医生,找心理咨询师聊聊。请注意,所有的心理测量量表,只是一个筛查,评估的作用,无法诊断,请别自己诊断,得分高只是说明你需要去注意,不代表你一定有心理疾病了。诊断要去专门的心理医院去做鉴别诊断。

心理的问题或者疾病,是可以通过一些评估诊断去知道的。就像躯体类疾病,医生会关注病症,你腿疼,疼在哪里, 怎么个疼法。如果是心理上的问题,医生会非常关注你这个人,你的感受。

我举一个例子。如果询问一个人,你最近情绪不好,有的时候会悲观,会有的时候会想生死问题嘛?

如果他告诉医生,说会的,我会比平时更常想到生和死的问题。但我只是想想而已。

如果另外一个人告诉你,说,我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我现在活着就是对家庭和社会的累赘。

如果另一个人说:大夫,你跟我将这些没用。这些在浪费你宝贵的时间。

这样的话,我们会更加关注第三个人的安全性。所以同样的一个话题,需要根据她所说的话保持极高的敏感度,随 时 处在评估的状态。这就是可知性。

凡事哪怕是自杀这个话题,可以聊都还算好。最怕的是大家有心理困扰,不能聊,不敢去打开天窗说亮话

拒绝去求助,去找人聊,反而会使我们的心理问题进一步加重。

我们要去聊聊这些心理问题,希望大家也能把自己的心理困扰聊出来。能够更好的得到解决,而不是一直拖到最后。

当然我也希望每个人都建立自己的心理健康档案,像注重身体一样,进行心理体检。了解自己。规避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