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备考:心理学几种主要流派简介

作者:中公四川教师考试 2018-02-12阅读:1317次

心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对于心理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时代。后来也有很多学者论及心理问题,其中也有很多真知灼见,但是这些研究始终隶属于哲学的范畴,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但从对心理问题研究来看,心理学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所以说是一门古老的学科。而心理学真正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的实验室,从心理学独立到现在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所以说心理学也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在心理学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不同的理论流派。

心理学的发展有两个重要的历史渊源,一个是受到近代哲学思潮的影响,并且哲学也会心理学的诞生提供了理论基础,主要是唯理论和经验论两种思想的辩论,而经验论对心理学发展影响比较大一些;另一个是实验生理学的影响,为心理学的研究提供了一系列客观的研究方法。

最早出现的心理学流派是以冯特和铁钦纳为代表人物的构造心理学派,受经验主义和实验生理学的影响,构造心理学派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人类的意识经验,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类的意识结构以及意识的几种元素如何连结成复杂的心理过程,他们把意识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状态三种元素。构造心理学派对意识元素的研究是通过内省法来进行的,即通过要求被试者把自己的心理活动报告出来,然后通过分析报告资料得出某种心理学结论。构造心理学派是史上第一个应用实验方法系统研究心理问题的派别。在他们的示范和倡导下,当时西方心理学实验研究得到了迅速的传播和发展。由于构造心理学为心理学所确定的研究对象过于狡窄和脱离生活实际,同时又把内省法看作心理学的主要方法,因而遭到欧美许多心理学家的反对。还在铁钦纳在世的最后岁月,构造心理学便已逐渐削弱,最后趋于瓦解。但是它同时也从反面推动了其他心理学派的兴起和发展。

机能主义心理学派,主要创始人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William James,1842~1910),其代表人物还有杜威(JohnDeway,1859~1962)等人,主要活跃于1890年到20世纪30年代,与构造主义心理学展开了激烈的学派之争,两者都主张研究意识,争论的焦点是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的结构,还是研究意识的功能。机能主义心理学强调研究意识的功能,不把意识看成个别心理元素的集合,而是一种持续不断的过程,意识的作用是使有机体适应环境。主要研究不应局限于实验室,应该要考虑人是如何调整行为以适应环境的。

行为主义心理学(Behavioral psychology)是美国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对西方心理学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其创始人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华生。行为主义学派认为心理不应只是研究无形的、不可捉摸的东西即意识,而应该研究人的意识中折射出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东西即行为。而行为反应取决于刺激强度,S-R,他们认为心理学的任务在于发现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联系。反对用内省的方法研究心理,主张采用实验法进行客观研究。因为行为主义完全反对研究意识,而是可观察的行为,所以行为主义的兴起被称为心理学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革命”,也称第一势力。

20世纪初以韦特海默、考夫卡和苛勒为代表的德国心理学家提出了格式塔心理学派也称为完形心理学,他们承认意识的功能即意识的价值但不赞成把意识分解为元素,主张从整体上研究心理现象。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反对当时流行的构造主义元素学说和行为主义“刺激-反应”公式,认为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意识不等于感觉元素的集合,行为不等于反射弧的循环。

精神分析学派产生于1900年,其创始人是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弗洛伊德(S.Freud,1856—1939)。这一学派的理论在20世纪20年代广为流传,颇具影响。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可以分为两部分:意识与潜意识。潜意识不能被本人所意识,它包括原始的盲目冲动、各种本能以及出生后被压抑的动机与欲望。他强调潜意识的重要性,认为性本能是人的心理的基本动力,是摆布个人命运和决定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弗洛伊德把人格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其中本我与生俱来,包括着先天本能与原始欲望;自我由本我分出,处于本我与外部世界之间,对本我进行控制与调节;超我是“道德化了的自我”,包括良心与理想两部分,主要职能是指导自我去限制本我的冲动。三者通常处于平衡状态,平衡被破坏,则导致精神病。精神分析学派重视潜意识与心理治疗,扩大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并获得了某些重要的心理病理规律,但他们的一些主要理论遭到许多人的反对。

现代认知学派形成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50年代前后,美国许多心理学家,对行为主义者所强调研究行为不满,反对行为主义学派放弃对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的研究。认为格式塔心理学中的一些重要观点,如认知的整体性和认知结构过程的观点等,认知学派强调意识的能动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主张以信息加工观点为核心来研究人的内部机制和内部心理过程。认知心理学的兴起被称为心理学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革命”。

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70~80年代迅速发展,由马斯洛创立,以罗杰斯为代表,被称为除行为学派和精神分析以外,心理学上的“第三势力”。它既反对行为主义把人等同于动物,只研究人的行为,不理解人的内在本性,又批评弗洛伊德只研究神经症和精神病人,不考察正常人心理,因而被称之为心理学的第三种运动。人本主义和其它学派最大的不同是特别强调人的正面本质和价值,而并非集中研究人的问题行为,并强调人的成长和发展,称为自我实现。

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

一、“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他创立了如前所说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用以解释人类心理本质上与动物不同的那些高级的心理机能。维果斯基认为,由于工具的使用,引起人的新的适应方式,即物质生产的间接的方式,而不象动物一样是以身体的直接方式来适应自然。在人的工具生产中凝结着人类的间接经验,即社会文化知识经验,这就使人类的心理发展规律不再受生物进化规律所制约,而受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所制约。

当然,工具本身并不属于心理的领域,也不加入心理的结构,只是由于这种间接的“物质生产的工具”,就导致在人类的心理上出现了“精神生产的工具”,即人类社会所特有的语言和符号。生产工具和语言符号的类似性就在于它们使间接的心理活动得以产生和发展。所不同的是,生产工具指向于外部,他引起客体的变化,符号指向于内部,它不引起客体的变化,而是影响人的行为。控制自然和控制行为是相互联系的,因为人在改造自然时也改变着人的自身的性质。

二、心理发展观

他探讨了“发展”的实质,提出其文化—历史的发展观。维果斯基认为就心理学家看来,发展是指心理的发展。所谓心理的发展就是指:一个人的心理(从出生到成年),是在环境与教育影响下,在低级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的心理机能的转化过程。

心理机能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标志是什么?维果斯基归纳为四个方面的表现:

①心理活动的随意机能;

②心理活动的抽象—概括机能,也就是说各种机能由于思维(主要是指抽象逻辑思维)的参与而高级化;

③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地变化、组合,形成间接的、以符号或词为中介的心理结构;

④心理活动的个性化。

心理机能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原因是什么?维果斯基强调了三点:一是起源于社会文化—历史的发展,是受社会规律所制约的。二是从个体发展来看,儿童在与成人交往过程中通过掌握高级的心理机能的工具──语言、符号这一中介环节,使其在低级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形成了各种新质的心理机能。三是高级的心理机能是不断内化的结果。

由此可见,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是与他的文化—历史发展观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他强调,心理发展的高级机能是人类物质产生过程中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的产物;强调心理发展过程是一个质变的过程,并为这个变化过程确定了一系列的指标。

三、最近发展区

他提出了教学与发展,特别是教学与智力发展的关系的思想。

在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上,维果斯基提出了三个重要的问题:一个是“最近发展区”思想;一个是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一个是关于学习的最佳期限问题。

维果斯基认为,至少要确定两种发展的水平。第一种水平是现有发展水平:这是指由于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的结果而形成的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第二种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别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也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这样在智力活动中,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原有独立活动之间可能有差异,由于教学,而在别人的帮助下消除这种差异,这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第一个发展水平与第二个发展水平之间的动力状态是由教学决定的。

根据上述思想,维果斯基提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这是他对教学与发展关系问题的最主要的理论。也就是说,教学“可以定义为人为的发展”,教学决定着智力的发展,这种决定作用既表现在智力发展的内容、水平和智力活动的特点上,也表现在智力发展的速度上。

怎样发挥教学的最大作用,维果斯基强调了“学习的最佳期限”。如果脱离了学习某一技能的最佳年龄,从发展的观点看来都是不利的,它会造成儿童智力发展的障碍。因此,开始某一种教学,必须以成熟与发育为前提,但更重要的是教学必须首先建立在正在开始形成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走在心理机能形成的前面。

四、内化学说

他分析了智力形成的过程,提出了“内化”学说。

在儿童思维发生学的研究中,国际不少心理学家提出了外部动作“内化”为智力活动的理论。维果斯基是“内化”学说最早推出人之一。他指出,教学的最重要的特征便是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这一事实,也就是教学激起与推动学生一系列内部的发展过程。从而使学生通过教学而掌握全人类的经验内化为儿童自身的内部财富。维果斯基的内化学说的基础是他的工具理论。他认为,人类的精神生产工具或“心理工具”,如上所述,就是各种符号。运用符号就使心理活动得到根本改造,这种改造转化不仅在人类发展中,而且也在个体的发展中进行着。学生早年还不能使用语言这个工具来组织自己的心理活动,心理活动的形式是“直接的和不随意的、低级的、自然的”。只有掌握语言这个工具,才能转化为“间接的和随意的、高级的、社会历史的”心理技能。新的高级的社会历史的心理活动形式,首先是作为外部形式的活动而形成的,以后才“内化”,转化为内部活动才能“默默地”“在头脑中进行”。

小试牛刀:

1.关于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说法错误的是。

A.“最近发展区”是对“量力性原则”的重大冲击

B.良好的教学应当看重儿童发展的未来

C.赞科夫的“一般发展”理论是对维果斯基学说的继承

D.依靠智力测验确定儿童当前智力水平就能确定他的发展状态

1.【答案】A。量力性原则,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使他们能够接受,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两者并没有冲击。A项错误,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