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的最后一天,你还打算浑浑噩噩过新的一年吗?

作者:小斜生 2018-02-21阅读:1294次

春节假期的最后一天,你还打算浑浑噩噩过新的一年吗?

大年初六,春节假期就剩最后一天了。

朋友小佳向我抱怨:我放假前买了3本书,原本打算假期看的,结果一拖再拖,一本都没看完!

这让我想起了,之前知乎上一个很火的话题: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

其实,这就是一种拖延症的表现。

春节假期的最后一天,你还打算浑浑噩噩过新的一年吗?

曾几何时,拖延似乎成了一种通病,无时不刻吞噬时间,成为造成我们焦虑的根源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问题。

上学时,毕业论文开题很久,却一直觉的时间还早,答辩日期临近才火烧眉毛,惶惶不可终日。

上班了,手头的工作很早就交代下来,却总是等到deadline最后一刻才知道着急,于是陷入无休止的加班赶工

想要读书,买了一大堆书,封皮拆了就再没翻过;想要健身,卡办了好几张,快要过期了,也没去过几次……

你一次次的下定决心,一定要马上完成这项工作,最后却总是一拖再拖,直到放弃

春节假期的最后一天,你还打算浑浑噩噩过新的一年吗?

造成拖延,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心理因素

担心做不好。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心理,一些人由于过去的失败体验,担心再度受挫,于是裹足不前。这种心理造成的拖延会加剧自我否定,让自己沉浸在自卑感中。

追求完美主义。这是另一个极端,就好像我们常说的:“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于是一直在等时机成熟的那一刻,寄希望于憋个大招,想着可以毕其功于一役

春节假期的最后一天,你还打算浑浑噩噩过新的一年吗?

2.任务属性

任务太复杂无从下手。一项任务越复杂,开展工作的程序越多,越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当我们判断一件事很难把控的时候,就会采用拖延的方式进行逃避

完成任务没有反馈。如果,一项任务早做完和晚做完效果一样,提前完成也不会有额外奖励,你肯定会想:既然都一样,还不如先打一把游戏。

3.外界诱惑

对于我们大多数人而言,刷剧的吸引力肯定比读书大。大脑会自主选择简单又快乐的事,而避免消耗大脑资源的活动。很多时候,拖延的产生往往是源于难以抵制外界的诱惑

春节假期的最后一天,你还打算浑浑噩噩过新的一年吗?

那么,如何克服拖延症呢?

1.拆解简化

既然完成一项任务的复杂度会造成拖延的产生,那么可以将它拆解成几个简单步骤。

例如,很多人都想自己运营公众号。但是,写一篇公众号文章程序繁琐。写什么,怎么排版,要不要配图,写了没人看怎么办等等问题,很容易让人望而生畏。

其实,完全没必要一次完成这么多工作。可以将写一篇公众号文章这项任务,拆解成选题构思、文章撰写、排版设计、配图美化、运营推广几个简单的步骤,然后逐个击破,这样操作起来就会容易很多。

春节假期的最后一天,你还打算浑浑噩噩过新的一年吗?

2.降低开始的成本。

每个人都有选择困难,要想做出放弃简单而又开心的事,去做复杂费力工作这样反人性的抉择,就要最大程度降低开始的成本

读书拖延,就在卫生间、床头、餐桌随时放一本书,手机和kindle装在触手可及的地方,保证随时随地可以读书。

写作拖延,可以随身带便签本,把写作软件放在手机和电脑桌面显眼位置,保证随时都能写起来。

健身拖延,就在家里摆上哑铃、臂力棒、腹肌轮、瑜伽垫,让自己随时有开始健身的冲动。

春节假期的最后一天,你还打算浑浑噩噩过新的一年吗?

这样,从源头上切断自己要不要做的选择困难,降低开始的选择成本,可以有效避免拖延

3.建立正向反馈

拖延与挫败感成正相关。当一件事对我们造成巨大的挫败感,往往信心会受到打击,出于自我保护,拖延就产生了。

这就是挫败——拖延——挫败——拖延的恶性循环。

要想跳出恶性循环,就要找到正向激励的刺激点,强化成功的体验并放大自身优点

举个例子。

比如你想提高写作能力,但总感觉文章写的不好,于是拖着不敢动笔,越拖延越有挫败感。

春节假期的最后一天,你还打算浑浑噩噩过新的一年吗?

这时候,可以找一群有相同爱好的朋友或者加入一个写作群。从读书心得、生活感悟写起,不用很正式,只言片语就好。分享与交流中获得的反馈会激发你的写作兴趣,收获认同感,建立对写作的正向反馈

当正向反馈强大到足以对抗失败的恐惧,你会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拖延将不复存在。

克服拖延必须是一个由内而外的过程,外界再多的强制措施永远只是辅助。

春节假期的最后一天,你还打算浑浑噩噩过新的一年吗?

所以,不要放弃心智的修习,内在的改变才是战胜拖延的关键

作为一个深度拖延症患者,小生有着丰富对抗拖延的经验。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后台勾搭我哦

新的一年,需要新的工作状态,如何克服拖延,你学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