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拖延症。“拖延”并不能说完全不好,在某些时候甚至是一种智慧。但后面加上“症”字就不太好了,它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职场中,拖延的现象很常见,要不然领导为什么要反复强调,做事不要拖拖拉拉,吩咐了要立马去做。
问题是拖延为什么这么难克服呢?
我们先分析一下造成做事拖延的原因:
1、过于追求完美,不允许自己犯错,所以不敢轻举妄动;
2、不是不想做,是不知道如何做,也不愿主动寻求资源;
3、知道该怎么做,但是太复杂了,嫌麻烦,一个字:懒;
4、总觉得掌握的信息或者收集的资料还不够,时机不到;
5、对未知有恐惧心理,想象出很多的困难,一个字:怕;
拖延症之所以要克服,是因为这种做事的态度和风格不利于工作和事业发展,会成为你实现人生目标的阻碍。
那该如何克服拖延症呢?
策略一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博士比尔·科诺斯曾提出克服拖延症的六个字:想清楚、快动手。
“想清楚”的意思是,要明确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并写出实现目标后的好处,再对目标进一步具体细化。
“快动手”是指别想太多,先做起来再说,只要有了开始,就有了坚持的可能。
策略二哥伦比亚大学动机学科学中心副主任海蒂·格兰特也曾针对拖延症发表文章。
对于克服拖延症,海蒂认为如果你是因为事情做不好而迟迟不敢行动,那你最好先认真想想什么都不做会带来的后果,当你意识到摆脱这种不利的唯一方式就是立即行动时,会促使你做出改变。
另外,很多事情不是等到“想要”做的时候才行动,比如著名艺术家查克·克洛斯说过,“灵感是业余人士的专用名词。我们其他人只是每天照常工作。”我们并不需要“愿意”去做,而是应该按照例行程序来工作。
策略三美国印第安纳大学认知心理学博士戴俊毅在《追时间的人》一书中,也给拖延人士提供了一些建议。
首先,你要清晰认识到当下的选择对未来会造成的影响。比如,你每次起床上班很痛苦时,都在为昨晚的熬夜而悔恨。就是因为在你选择熬夜时,没有考虑第二天起床的痛苦。
其次,做事情既要关注具体的、非目的性的侧面,又要关注抽象的、有目的性的。比如学英语,像背单词、学语法都是具体的、非目的性的;你想通过学好英语,进入一家世界500强的外企,这就是抽象的、有目的性的。当你不想背单词的时候,想想进入那家外企的画面,会激发你的动力。
最后,纠正对时间稀缺性的认知偏见。心理学研究发现,跟眼下相比,人们会感觉未来自己的时间更多,于是就习惯性把一些事往后拖。真实的情况是,你现在没时间做,未来也不大可能有时间做。
总结
一、你要意识到拖延会给自己带来的严重后果,理性地抉择,而不是凭感性地做事;
二、要制定目标并分解成可执行的行动计划,在每一次达成阶段性目标时给自己奖励,在你失去动力时,想想你的“梦想”;
三、要立刻行动,一旦行动起来很多问题都变得不再是问题,如果觉得现在没时间做,那应该告诉自己,未来也不大可能有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