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勤奋更重要的,是你的深度学习能力!

作者:智慧工厂 2018-02-26阅读:530次

比勤奋更重要的,是你的深度学习能力!

看了许多书、文档、别人的经验和教训,但却感觉不到自己的长进。整天在朋友圈和微博上阅读,看到很多内容也觉得很有价值,做了笔记甚至画了思维导图,却没有明显效果。

但许多时候,放下书后发现什么也没有记下来;或者虽然记住了,在用的时候还是不能游刃有余!

许多人埋怨碎片化阅读,但其实碎片也有碎片的价值。为什么同样的碎片,人家看了能长进,你去只是了解了一些皮毛。

心理学认为人们知识学习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将外部的知识(自己不懂的)与自己已经掌握的内容建立连接的过程:你必须将这些知识与你原有的经验、体会关联起来

能够将这些外在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编码,与你既有的知识和经验建立关联:部分内容成为你愿有知识体系的一部分,部分内容作为新增的知识点,准备与未来的知识点建立关联。

当然,纸上读来终觉浅。

这个建立连接的过程不是一次性能够完成的,仅仅靠阅读还不够,你还需要去干活、解决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你找到机会将这些知识和经验用一用,经过几次使用,你才能对这些知识有真正有深入的体会,也只有在这个时候,这些知识才能算得上你的知识!

那这个连接的过程是什么样的呢?

有一种学习方法叫专家型学习(Expert Learning)介绍了这个过程,这里面的“专家型学习”并非指专家们独有的学习方法,而是指更高效和专业的学习方法,掌握这种学习方法的人可能是专家,也可以是普通人。

反过来说,真正的专家可能也不会用专家型学习方法,而一个小学生则可以用专家型学习掌握自己的东西。

这种方法才是真正深入的学习方式,而不少人虽然买了许多书、听了不少课,但仍然感觉记不住、用不上,无法将学习内容转化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更无法转变成自己的能力,背后就是学习浮于表面,没有深入进去!

专家型学习简单说就是以下3步:

步骤1:知识在大脑里的组织

1、分类分组

多维度,理解的维度越多,未来可提取的机会越多,但这个维度依赖于你之前的知识积累,这也就说明为什么知识越多的人学的越快,高手与新手看同样一个“新东西”,他可以很快掌握的原因;

2、摘要、大纲化

用你的语言表述出来,各种文本和表达方式不一定适合你的背景和习惯,将看到的内容用你的语言和理解表达是一个转化的过程。同时,通过摘要和大纲是简化的过程。

3、层级化

这个内容表述的知识在你的知识体系里面处于什么层级,当然这有个前提是你脑袋里已经有相应的层级。举个例子说,我看到一个讲互联网社区运营方法的文章,我可能会将它归到知识管理---知识管理系统---知识社区--知识社区运营策略下面,也可能会归到更大的KM运营策略的部分。

层级化也涉及到维度,你也可以将其多维度的层级考虑进去。

4、概念化-概念树

概念化则更抽象,关于这块可以看看这个文章用概念能力进行深度思考,这个角度更多是从点的角度入手的,便于深入的掌握。

步骤2:基于理解的记忆、助记

理解和记忆都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我们需要的是在合适的时间能提取出这些知识来应用。所以适当的重复是必须和必要的。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你去思考并与你之前的背景知识建立连接,找寻尽量多的可用的线索,再进行必要的重复。

步骤3:知识的可视化、图形化

大脑除了可以记忆文字,对图像和图形更敏感。对于一部分内容,可以进行可视化的想象与设计,这样子更容易吸收。

比勤奋更重要的,是你的深度学习能力!

比勤奋更重要的,是你的深度学习能力!

上面讲的好抽象,是不是晕了!举个例子吧,下面是帮我们小孩记毛主席的《沁园春 雪》时做的一个简单分析,期望对你有点启发。

示意如下:

编码过程具体内容备注
知识内容组织分类多维度:维度越多越易记

沁园春:词牌名,还有哪些

雪:描写学的诗还有哪些

季节:冬天还有哪些,其它季节呢?

作者:还有哪些

摘要大纲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大纲和概述两层次,下雪的景色描述,用了许多比喻。到最后抒发情怀,目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层级化上下级、同级每个点都可以展开,譬如词、诗、小说是同级,沁园春与浣溪沙都是词的下一级等等
概念化更抽象,概念树雪、雨、风—天气现象
记忆与助记复述、背景中提取点譬如看过李世民、成吉思汗的电视等
可视化一图胜千言

想象北方的冬季,大雪份纷飞:原驰蜡象。再想象历史人物,粉墨登场:唐宗宋祖


但上面是有一个假设,小孩已经具备了其他的知识点,即背景知识足够丰富。但当大部分人没有这么丰富的背景知识时怎么办,譬如是第一次学习诗歌?

这类似于你新学一个领域,尚不具备这个领域的积累,这个时候如何快速入门呢?

对于小孩而言,由于他们抽象思维的能力尚处于初级阶段,常见的方式方法是让小孩去背诵尽量多的内容,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靠量的积累,老师再去讲一些跟这首诗多维度的概念点,让小孩在提取时有更多的线索。

但对于成年人而言,最有效率的过程应该是从理论性的书籍读起,从概念入手(这也许是最不舒服的方式,但可能是最高效的方式),结合分析与案例,尽快建立起这个领域的基本概念体系,然后再去读书、思考和实践,发展这个体系。

有几本这个领域的体系化书籍打底,再去读这个领域的书、文章和观点、案例的时候,你大致就知道所读的这些内容是在说什么、属于这个体系的什么地方,甚至那些有可取之处那些不过是老生常谈。

以上提到的方法,做起来并不容易,需要耗费很多时间。但对于真正想去学习和研究一个领域的人而言,是值得下的功夫。对于你需要的严肃内容,不去深入分析与关联,就没办法掌握。在这方面,钱钟书是一位典型的代表。即便从小就有神童的美誉,但钱钟书所下的功夫也是超过大部分人的。

比勤奋更重要的,是你的深度学习能力!

钱钟书夫人杨绛谈到钱做笔记的情况:

做笔记很费时间。钟书做一遍笔记的时间,约莫是读这本书的一倍。他说,一本书,第二遍再读,总会发现读第一遍时会有很多疏忽。最精彩的句子,要读几遍之后才发现。

他的笔记,常前后互相引证参考,所以这些笔记本很难编排。

日札(钱钟书的读书心得,作者注)共二十三册、二千多页,分八百零二则。每一则只有数目,没有篇目。日札基本上是用中文写的,杂有大量外文,有时连着几则都是外文。不论古今中外,从博 雅精深的历代经典名著,到通俗的小说院本,以至村谣俚语,他都互相参考引证,融会贯通,而心有所得,但这点“心得”还待写成文章,才能成为他的著作。《管 锥编》里,在在都是日札里的心得,经发挥充实而写成的文章。例如:《管锥编.楚辞洪兴祖补注》十八则,共九十五页,而日札里读《楚辞》的笔记一则,只疏疏 朗朗记了十六页;《管锥编.周易正义》二十七则,共一百零九页,而日札里读《周易》的笔记,只有一则,不足十二页;《管锥编.毛诗正义》六十则,共一百九 十四页,而日札里读《毛诗》的笔记二则,不足十七页。

钱钟书记笔记和的过程类似于咱们前面讲到的知识内容的组织(互相印证参考),他的读书笔记类似于摘要和概念化等过程。

比勤奋更重要的,是你的深度学习能力!

还有一位牛人,国际公认的力学和应用数学权威、天体物理学家、华人里面第一个美国科学院院士的林家翘,他的记笔记秘诀是:上课记要点;下课“过电影”(回忆上课内容);默写上课内容;每周每月整理(两遍),把所学知识集约化。

林家翘先生记笔记的方式,其实就是摘要、大纲,概念化,还有图像化的方式,跟咱们前面提到的一样一样的。

要能将别人的知识(书上的、文档里面甚至聊天里面听到的)转化成自己的,需要你能够:

  • 有好的基础,所在领域的基本概念和经典内容要掌握扎实。这也是我为什么说看不懂的书就不用看的原因。如果实在看不懂,可能表明你基础部分还没掌握,与其非要生吞活剥不如先把基础的内容搞清楚。

  • 第二个就是养成对所学内容进行解剖和分析的习惯,对所学内容用自己的话表达(摘要和大纲)、分析这些内容属于哪一个层级、进行更深度的概念化等活动要经常去做,慢慢你的效率会越来越高。

几个例子吧,某天我在朋友圈看到一篇文章《企业大数据挖掘:为员工构建职场知识图谱》

比勤奋更重要的,是你的深度学习能力!

基于我个人已经有的知识体系和背景,我很快想到了以下几个维度的内容:

比勤奋更重要的,是你的深度学习能力!

为什么我想到这些呢,经过反思是因为在我的大脑里面已经有这些内容:

比勤奋更重要的,是你的深度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