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 / 沈 晔
专家支持/宋 青(黄浦区荷花池幼儿园园长)
“时间管理”是现代管理学的词汇,和幼儿园孩子有关系吗?参与研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新春指出:在学生发展的六大核心素养中,对幼儿而言最重要、最基础的是健康生活,其中就包括“合理分配和使用时间与精力”。而这一点,恰恰需要以做好“时间管理”为基础。
孩子有时间概念吗?
要谈“时间管理”,首先得要有时间概念。幼儿园里的孩子,最小的才3岁,最大的也不过6岁。在他们的小脑袋中,到底有没有时间概念呢?黄浦区荷花池幼儿园园长宋青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段给出了具体的答案。
3~4岁:朦朦胧胧小班孩子有时间概念,但他们的时间概念比较模糊,基本是以生活板块来感受时间变化的。
比如,他们对一天时间的感受是一连串的生活场景—— 起床、吃饭、上幼儿园、回家、睡觉……所以,老师在和小班孩子对话时,一般会用他们的时间坐标,比如“宝贝,睡好午觉就可以回家了”,而不会说“下午4点放学回家”。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没有钟点的概念。
4~5岁:从模糊到清晰中班孩子对时间的认识介于小班孩子和大班孩子之间,从模糊逐渐清晰起来。中班上学期,大多数孩子依然和小班孩子一样,是以生活板块来感受时间变化的,只不过板块的划分更加细致。
比如吃午饭的环节,当他们听到午餐音乐的时候就会意识到“马上要吃饭了,我要去洗手”,洗好手吃饭,吃完饭可以进行安静的自由活动。所以午餐时间就被划分为洗手、吃饭、自由活动3个小板块。
到了中班下学期,随着数能力的增长,孩子开始对钟表萌发兴趣,乐意探究钟表上的数字和自己的生活之间的关系,时间概念也由此越来越清晰。
5~6岁:明明白白进入大班后(尤其是到了大班下学期进行幼小衔接的时候),老师会带领孩子一起认识时钟,了解在幼儿园不同的时间点需要进行的各类活动。老师会在教室里摆放孩子喜欢的卡通时钟,吸引孩子自主地了解时间。
比如我园要求大班孩子在上午8点15分前来园,就是基于孩子认识时钟的经验。
孩子会估算:我从家里到幼儿园需要多长时间,几点出门才能准时入园等。他们会这样提问:“老师,我们几点去做运动?”甚至提醒老师:“8点20分了,我们该去做运动了!”
我园大班孩子的离园时间比中班孩子晚10分钟。当大班孩子听到中班孩子在离园时发出的脚步声时,会说:“再过10分钟,就轮到我们了。”
这些都说明大班孩子对时间的敏感性大大提高,他们不仅认识了时钟,而且会主动通过时钟来验证自己对时间的预断是否正确。
因此,幼儿园的孩子是有时间概念的,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精准。以幼儿园的运动时间为例,小、中、大班孩子的反应非常生动地体现了这一点。
在幼儿园,老师这样做怎样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
孩子建立时间概念是一个缓慢的、长期的过程,需要在生活中不断地感受、积累经验。因此,在幼儿园的中小班阶段,老师主要是通过一个个生活环节的有序安排让孩子感受每一个活动都是在一段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的。幼儿园还会用不同的音乐作为信号,提醒孩子不同的生活环节开始了,以此帮助孩子将时间的变换和活动内容的转换建立起联系。
进入大班后,老师往往会利用幼小衔接的主题活动让孩子们建立起更精确的时间概念,并学习对时间的合理使用和分配。
比如参观完小学后,A老师设计了一个“10分钟课间休息”的教学活动。她首先用PPT的图片引导孩子们观察小学生在课间10分钟里所做的各种事情,然后引导孩子们讨论“课间10分钟应该做什么”。这就是一个对时间分配和使用的具体问题。
当孩子们热烈地讨论时,有个孩子说:“应该先做最重要的事。”这个孩子的话得到了A老师的赞赏,同时也给了大家很大的启发。最后,孩子们一起列出了几个他们认为课间10分钟最重要的事。
那个说出“应该先做最重要的事”的孩子很了不起,他和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的观点不谋而合:“时间是最稀有的资源,有所成就的人,都从最重要的事情做起。”
更棒的是,这样的观念在讨论中被老师点赞,从而扩大到整个班级。如果每个孩子都能建立这样的概念,并在生活中不断地实践,那将大大地提高他们的做事效率。
在家中,爸妈可以这样做如果是小年龄的孩子,家长首先要做的,并不是让他认识时钟,或者总是用“现在X点了,你应该做XX事了”这样的方式来强调时间,而是通过有规律的生活让孩子潜移默化地感受时间。
比如每天早晨7点起床,7点30分吃早饭,8点上幼儿园,晚上6点30分吃晚饭,8点讲故事,8点30分睡觉。日复一日,让孩子养成有规律的作息生活,并且不要轻易地打破。
因为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规律生活的建立意味着他在不断地感受和把控时间的序,这对他们今后养成条理清晰、计划性强的思维习惯会有很大的帮助。
当孩子养成了有规律的生活后,家长就可以让孩子学着自己安排时间,比如给孩子10分钟的自由时间让他自己安排,还可以在自由时间里设置一个小任务,比如今天的安排要和昨天不一样等。
带有挑战性的任务往往会更加吸引孩子。当孩子可以很好地安排这段自由时间后,再逐渐延长自由时间。
如果是大年龄的孩子,家长还可以利用各种假期和他们一起做时间计划表。家长要告诉孩子,每天起床、吃饭、睡觉的时间仍然和上幼儿园时一样保持固定,但其余的时间安排可以一起商量、讨论,更多地尊重和听取孩子合理的想法。
当然,一旦时间计划表确定后,就要贴在家中的醒目位置,严格执行。尤其家长要以身作则,不要因为自己懒怠而延误了孩子的起床或入睡时间。如果在假期安排了旅行活动,实在没办法按照时间计划表安排,那就提前跟孩子约定好,在旅行回来后的几天内逐渐调整回原来的时间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