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学校听到老师们在议论这样一件事情:“学生在学校表现较差,不服从老师和教官的安排,经常的迟到;甚至打架斗殴,老师把家长叫来学校谈论孩子的问题;家长的一句话让老师彻底失望”。这样家长是这样说的:老师,只能多麻烦你们教育一下这个孩子,家里比较贫困,从小孩子是跟着老人,我们出去打工;没有时间管理小孩。有时候回来,他爸爸说他几句,他不得了,拿斧子追着他爸爸打。听到这里,我不知道我该怎么样去理解这样的事情。反过来问父母,你们觉得我们教育者和管理者能把他管理好教育好吗?
同时也发现家里面姐姐的小孩在父母带着,有天回家看见小孩子在打他婆婆,而大人却只是看着。上前教育却被阻止。这也许就是所谓的“溺爱”吧!不由得想谈一下家庭教育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教育!
目前我国的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往往不合拍,幼儿从出生到3岁左右,绝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家庭中,是在父母的养育和教育中,接触到的全部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所以,当一个小生命诞生,给家庭、父母带来了无限喜悦和希望的同时,也让家庭和父母从此担起了一份永远的、沉甸甸的养育和教育的责任。家庭教育当前还是个薄弱环节,对子女教育往往达不到要求甚至与幼儿园背道而驰,由于家庭环境和教育的原因,有些幼儿养成了一些不良的个性品质,幼儿园对这些孩子必须进行再教育,但这些孩子的缺点又随时在家庭得到“强化”。有些“机灵”的孩子在幼儿园一个样,在家里又是一个样,简直就是两个孩子,但家长不认为这是问题,反而保持欣赏态度。
人类3岁以前所吸收获得的知识,相当于成人花60年拼命学习所获得的知识量;而生理学家也发现,3岁幼儿的脑神经发育已经达到成人的60-80%。0-3岁这个时期幼儿以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来学习、获取需要,以人们无法想象的惊人速度和能力将所有看到、听到、接触到的信息、事物照单全收,并像照相机一样一一留在大脑的底片中,从而形成一生人格、智慧、情感、意志以及生活习惯、方式的基础。
我们平时常常看到孩子身上的许多毛病:懒惰、依赖性强、不懂礼貌、任性、乱花钱、学习不专心等等,总有大人跟在后面说,有些父母有心帮助孩子改掉这些坏毛病,可就是不见效。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家长在教育中只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治表不治里,没有把劲使在培养孩子的习惯上,因此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习惯是什么?是一种自动化的动作和稳定的行为方式。它不需要别人督促、提醒,也不需要自己刻意去做,这就是所谓的“习惯成自然”。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一生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孩子行为习惯中,家庭教育是渗透力最强的教育,家庭是最好的课堂。
家庭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教孩子做人,做一个符合社会需求的人。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所能做的就是打好做人的基础,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是孩子终身受益的东西。从长远来看,这个基础打好了,比孩子学知识、学特长对他一生的作用更大,而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从“小”做起最重要,也就是从小时候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自家做起。良好习惯不是一日之功,只有在长期反复的训练中才能养成。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必须一竿子插到底,切不可“前紧后松”,父母要不怕反复。
家庭,是人一生教育的起点;父母,是孩子一生教育的第一位老师;日常生活教育,是幼儿最基本的生活能力的培养,是在家庭环境中随时随地可以进行的教育。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尤其是幼儿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幼儿园,是幼儿集体生活的一个起点,是幼儿从出生到认识现实世界、跨进社会的第一步,在这里接受了最早的系统传统文化教育,促进儿童基本行为规范和生活习惯的养成,身体健康和智能发展等综合素质教育快速发展。但是当今社会是一个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老师是教书育人的园丁,但家庭是推动孩子成长的主要因素,同样在教育方面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现行的教育制度的九年制义务教育,这是最基础的教育,但是孩子的行为礼仪、道德素养教育也一样的重要,品德好坏关系到孩子一生的成就。
幼儿园,是幼儿集体生活的一个起点,是幼儿从出生到认识现实世界、跨进社会的第一步,在这里接受了最早的系统传统文化教育,促进儿童基本行为规范和生活习惯的养成,身体健康和智能发展等综合素质教育快速发展。但是当今社会是一个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老师是教书育人的园丁,但家庭是推动孩子成长的主要因素,同样在教育方面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现行的教育制度的九年制义务教育,这是最基础的教育,但是孩子的行为礼仪、道德素养教育也一样的重要,品德好坏关系到孩子一生的成就。所以,我认为,幼儿园有责任教育好孩子,作为家长有义务配合幼儿园教育好孩子,两者相辅相成,谁也离不开谁。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家庭教育亘古不变的主题。特别是当今社会,人才竞争激烈,教育成为热点、焦点问题,家庭教育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其实,教育孩子的过程,既是父母了解孩子的过程,也是孩子适应家庭教育的过程,更是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而做父母的怎样将“和孩子一起成长”的理念真正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去?
我们要针对孩子一些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并积极创设“学习型”的家庭环境,营造父母和孩子间人格上平等、学习上互助、生活上互帮的良好氛围,这是孩子受教育、父母求上进所应该具备的学习成长条件。父母既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也是父母真正了解孩子成长规律、读懂孩子的开始,在不同意义上来说,孩子也是父母的老师。
家庭教育,称得上是当今校外教育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对孩子的成长十分重要。很多从事幼儿教育多年的老师都有相同的感慨,有什么样的孩子,就会有什么样的家长,孩子的养成品质可以说是父母的缩影。在一所幼儿园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老师早上刚到班里准备好迎接幼儿,只听见哭声由远而近,出去一看,原来是炜炜,看见老师,她便急忙哭着对老师说:“老师,我不想上幼儿园……”“为什么”老师反问到,“老师,我明天再来行吗?今天我不想上幼儿园”听到孩子恳求的语言,老师也很心疼,可是老师知道这个孩子有时候是很诚实的,老师说:“你告诉我你不想来的原因,你说的有道理我就让你和妈妈回家,要是没道理你就得和我进班”,“……”她什么都没说,最后还是勉强和老师进班了,结果一整天表现的都很好。第二天,又是炜炜,她比昨天还严重,居然还往外跑,老师把她抱回了班里,结果也是没什么事。自由活动时,老师把她叫到身边,问她不愿意来幼儿园的原因,她说的条条是道:“我爸爸说我上幼儿园,晚上就陪我到大公园玩,后来他就没带我去,我就不想来幼儿园了”。听了孩子的话,老师深有感触,作为一名家长,你连一个给孩子的小小承诺都不能实现,你让孩子还怎样去相信你们,孩子那颗幼小的心灵一旦受到伤害,那将是他毕生的污点,如果要想让您在孩子的心中有威信,首先您就要做到对孩子许下的愿要还给孩子,不然就不要轻易答应孩子。孩子在4—5岁的时候的年龄特点就是爱说谎,容易欺骗别人,主要就是以自己的利益为主要目的,作为孩子的家长,我们要知道孩子的特点,理解孩子的特点,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让孩子在他的年龄段里得到更好的发展。其实,个性不是生来具有的,需要后天培养,有的是父母有意识地主动培养,有的是孩子主动的模仿父母和周边的人。父母是孩子最信赖的人其言行在孩子心目中是最正确的,直接影响孩子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甚至影响到孩子的一生。即使学校教育不断地纠正孩子在家庭教育中养成的一些不良习惯,也不会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培养孩子没有固定公式,每个家庭都有一个培养孩子的方程式,不能生搬硬套,毕竟每个家庭有每个家庭的情况,或富有,或贫穷,或文化层次高,或文化层次低,或出生高干,或平民布衣。不同的家庭背景,教育孩子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但是,社会需要的人才在不同时期有一定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培养孩子的准则,培养社会需要的有用的人,每个家庭可以在这个大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理解来把握如何教孩子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在这一点上每个家庭培养孩子的方向是一致的,机会也是均等的。
每个孩子都是一样的,家长或者是老师,最希望看到的都是这个孩子成才。但往往忽略了,成才的前提是先把这个孩子培养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