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度抑郁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不能做自己的人、内在有压抑的人,到一定时间因为外在世界的突发事件为诱因,或多或少都会呈现出轻度抑郁的症状。因为我们曾在过往活在一种不真实的状态中,过度为别人的感受负责,如妈妈高兴我就按照她的要求活,伴侣的要求不敢拒绝因为恐惧失去,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愿望因为从小被拒绝,隐藏自己的真实意愿与痛苦,尽可能的自我掌控按照主流的标准活,因为这样是最有利于生存的。
慢慢的我们就形成了一个内在严重对立与冲突的人,也就是我们对外呈现的人格面向与我们内在小孩是完全冲突的,我们的人格面向倾向于我们更好的生存,在团体中关系中最大利益的自我保障,而内在小孩却需要表达的是我们内在真实的意途,有挣扎有反抗,如果承受不了压抑就会崩溃。
长时间心情低落,身心处于低能量状态,干什么也没劲头,对什么也不感兴趣,甚至身体也会出现各种疾病问题。那我们为何这样做呢?还是需要追溯到童年,从婴儿时期算起,我们在痛苦的时候、无助的时候、悲伤的时候、恐惧的时候,曾经向父母救助时,没有得到无条件的爱与接纳,反而会得到评判、呵斥、暴力、厌恶、排斥、无视、冷漠。
例如一个孩子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棉花糖,他放声大哭,于一个孩子而言,没有得到心爱的食物,理应伤心难过,甚至在他的世界认为母亲不给他买是不爱他的表现,所以他会哭的更厉害。
这个时候母亲不能站在同理情绪的角度来看这件事情,而是只看事情本身对错,认为孩子无理取闹,不能纵容这样的坏毛病,为了一个糖就这样光天化日下让自己难堪,简直是不可饶恕,于是一顿暴打,各种恐吓。
于是这个孩子潜意识学习到的是,我有痛苦也要隐藏起来,想哭的时候要掌控自己,要不然就会让妈妈讨厌并且引来皮肉之苦,这一切是不利于生存的。
因为从儿童发展心理学来讲,儿童有一个本能的特性,那就是先生存后发展,一个孩子绝对不会考虑到,哭出来有利于我的情绪宣泄,这样我长大后就不会得抑郁症了,他首先考虑的是,我不哭妈妈就不打我就爱我。这个模式就形成了,越痛苦越控制,表面越经强,日积月累,这就是抑郁的种子。
如果我们身边有孩子或者亲人有抑郁倾向,或者我们自己有抑郁的症状,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呢?
1、接纳与允许抑郁症患者看起来与正常人没有太大的异常,他不像生理疾病,身体会多出个瘤子或者有个创伤,所以周围的人很容易不理解一个好好的人怎么就如此的萎靡不振,不上班不交流怎么还拒绝吃喝。其实抑郁症患者的创伤在内部,有连他自己都说不出的难受与痛苦,所以无论是自己出现这种情况还是他人,都要无条件的接纳,无论你做什么我们都允许不评判。
记得有一个姑娘有轻度抑郁倾向,说起去工作就开始哭恐惧,身边陪同一起来疗愈的妈妈急了,工作我们好容易花几十万给你找的,说不上就不上呀。那个时候患者收到的信息就是,这份工作比我当下的痛苦还要重要,这种不接纳不理解就会让患者更加的痛苦并且进入自我攻击的愧疚。
2、协助对方发出情绪鼓励自己或他人发出愤怒、委屈、不满,童年的或者当下的都可以。退行是儿童自我疗愈的信号,例如一个七八岁的孩子突然呈现三四岁的状态,其实就是一个疗愈的过程,同样如果一个成年人突然呈现一些少年的甚至幼儿的需求或者状态,也是一种疗愈的发生。
一个四十二岁的抑郁症患者,在疗愈过程中坐在地上号啕大哭,哭诉的内容就是从懂事起,就没有吃过一顿饱饭,那种委屈恐惧毕露无遗,现场的人无一不动容陪着流泪的,因为那一刻你感受到了生命内部生命力正在恢复与连接,那些看似如幼儿般幼稚的声讨如此的真实,在这个世界上,只有真实能够打动他人、疗愈内在。
3、找专科医师进行深度疗愈专科医生师可以引领患者通过抑郁走进内心世界,看到那些自己不曾了解过的发生,看到自己如何形成的人格面,以及看到内在小孩如是本来的模样,并且能够看到内在的冲突是如何形成了一股内在暴力,不断的消耗着能量、枯竭着爱的源泉。
慢慢的通过被无条件的关注与接纳,看到一切的发生根源,与父母和解,人格面与内在小孩和解,内在就会释放一部份压抑与攻击,然后患者就会一步步的感受到跟现实的链接,与周围的人产生真实的关系,活的会更踏实放松,虽然痛苦会反复,但是每一次都会有进步。
再次强调,抑郁只是一种现象,提醒你该关注内在世界了,需要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