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时候,我听到了,珍贵的东西,消失的声音。啪。
这是中岛哲也导演一部电影《告白》,尽管这名字看上去像似一场日式纯美之恋,但这部电影却是异常震人心魄对人性超常规的揭露。
电影讲述了一位老师森口悠子发现自己独自抚养的女儿被杀害在校园的游泳池中。尽管该事件被判定为意外死亡,但森口却清楚知道真凶是来自自己班上的两个学生,并在班上告知用超乎想象的方式来对他们进行复仇惩罚。
这部电影讲述是对“恶”的呈现是那般残酷与人深思,罪与罚以暴制暴的嫉妒渲染。影片中凶手之一的渡边修哉,也让我们认识到“反社会人格”这种心理障碍的可怕性。
最近的新闻,让小康医生也开始怀疑这个世界。
陕西米脂三中学生遭袭击19死伤续:28岁嫌犯系报复杀人
昨日(4月27日)下午,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第三中学附近,学生在放学路途中遭遇暴力袭击,造成19名学生受伤,其中9人死亡(7女2男)。目前,嫌疑人已经被控制,受伤学生也正在抢救过程中。经初步审讯,犯罪嫌疑人交代自己在米脂三中上学时曾受到同学欺负,于是遂记恨学生,才将持匕首杀人。
无论出于什么原因,这些也不可以成为逃脱法律的制裁。对于这些被杀害的学生,这个沉重的心理阴影让家庭和朋友都永远不能抹去。
回顾这几天新闻,4.25天津师范大学图书馆砍人、广州杀妻案、深圳出租屋强奸未遂等这类新闻不断出现在我们生活之中。为什么一次又一次恶性事件不断出现在我们身边?地狱空荡荡,人间处处都有恶魔。
现实生活中,这个世界的确有一类人像蝎子一样的恶毒-----反社会人格障碍者。他们就像地狱里的撒旦,遇到他们几乎无人能够全身而退。
那么,这种反社会人格障碍究竟有哪些诊断标准呢?
在心理学,反社会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如下:
第一种:一种漠视和侵犯他人权利的普遍模式,开始于15岁,表现有如下这三列选项:
不能遵守与合法行为有关的社会规范,表现为多次违法社会和道德、法律的行为。
欺诈,表现出个人利益或乐趣而多次说谎,使用假名或欺骗他人。
性格冲动,容易激怒和攻击性,表现为重复性的斗殴或攻击。
鲁莽而却不顾他人和自身的安全,一贯不负责任,表现为重复性不坚持工作或不履行经济义务。
缺乏愧疚和懊悔之心,表现为做出伤害他人行为显得不在乎或合理化。
第二种,个体至少18岁,有证据表明品行障碍出现在15岁之前,而反社会行为也并非仅仅出现于精神分裂症或双相障碍的病程之中。
在心理学家南希·麦克威廉斯认为,反社会者的诊断标准最主要在于此人是否具有“战胜他人”或有意操控他人的固有观念。
即便这类人格表面看上起没什么异常,他们可能是一些成功人士,他们温文尔雅,待人亲切,处事圆滑。虽然没有外显然的恶性,但其核心思维方式与应对方式却明显具有反社会性特征。
他们难道就不怕遭受报应吗?难道就没有良心吗?
往往很多被反社会者伤害过的人常常都有这样困惑:一个人怎么能够做出这些伤天害理的事儿,而且还能毫无愧疚感?
是的,你的感觉是对的,反社会者还真的没有良心。他们普遍缺乏良知,这不仅仅体现在超我的缺陷,也体现在他们缺乏对他人的基本依恋。他们全能控制自己的心理防御机能,常常狂妄自大认为自己可以搞定一切。
他们也是受害者,才会做出这样糊涂的事啊!
一些施暴者的家人或朋友总会以这些理由企图降低罪行,然而很多被害者的遗属带着几乎绝望的愤怒抗诉,要求给犯罪者更重的刑罚。为什么他们的愤怒会如此强烈?
这是因为这些犯人中,很多人都不为自己犯下的罪行感到悔恨。
唯一悔恨的只是自己被逮住,
为了让审判对自己有利,他们会演出一些小把戏,
说自己成长经历,说自己不被父母爱护,
说社会对自己不理不睬等这些让人烦腻的狡辩和自欺的废话。
即便是同样身处这样的环境,
遭遇更残酷的命运,很多人也绝不会犯罪。
那些轻易地剥夺他人的尊严和生命的人,
他心琴的弦早就一根不剩,
剥夺了别人的生命,就应该付出最沉痛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