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带孩子的通病,快看看你家孩子中招没?

作者:教育在身边 2017-07-04阅读:4699次

最近,儿子在慢慢学走路,即使看护得再小心,还是免不了磕着碰着。有一次,儿子在路边摔倒了,他姥姥赶紧把他搂在怀里安慰,一边拍打着地面,一边念念有词:“是你把我孙子绊倒了吧,打。”这个场景我在家也看到过好多次,总觉得哪不对。最近看了些育儿书,才发现,原来不只我妈一个人这样,好多老人带孩子都会这样。

当孩子受伤后,老人为了安慰孩子,就会一边哄孩子,一边举手打那个“肇 者”,“责怪”它为什么碰痛了孩子,做出给孩子“报仇”的样子。然后安慰孩子说,咱们打它了,它再不敢碰你了。孩子可能在这时候会有些安慰,破涕为笑,家长也会感到很满意。

从书中我才了解道,其实这不是一种好方法,是一种“复仇行为”。它教给孩子遇到不痛快就去责怪别人,教给他不宽容和报复,不利于儿童的心理健康。

老人带孩子的通病,快看看你家孩子中招没?

书中有个做法不错:

假如小板凳碰痛她了,我们绝不会去打小板凳。赶快亲亲她的痛处,据说妈妈的吻止痛效果很好,给她揉揉,安慰她“马上就不痛了,宝宝不哭了”。安慰得稍好一些时,再像对待她一样,带着她给小板凳揉揉痛,告诉小板凳“马上就不痛了”。

这么做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同理心,使他在以后的了际交往中,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也能使孩子更谦让、豁达,以后遇到冲突时,能够选择退让,这退让并不是怯懦的退让,是一个孩子表现出的真正的大度,是变通能力。

当“给小板凳揉揉痛”成为孩子的一种思维方式时,他在生活中处处给出的就是理解、善意和尊重——而他从生活中能获得的,也正是这些。

特别提示

  • 在孩子幼小时,每一个生活细节都可能成为蕴含重大教育意义的事件,儿童教育中无小事,每一件小事都是“大事”,都可以扩展为孩子的一个好习惯或坏毛病。

  • 孩子小时候,轻微的磕伤碰痛的事会常常发生。家长一方面要特别注意孩子的安全,另一方面这些事情发生时,也不过分大惊小怪。尽量以轻松快乐的表情相对,让孩子觉得这是多么平常的,甚至是有些趣味的事。如果大人动不动就一脸惊慌失措,不但不能给孩子安慰,还把他吓着了,除了皮肉痛,心理上也会产生恐惧。

  • 家长所能教给孩子最重要的做人技巧,就是做个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