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家庭教育》
编者按:
《家庭教育》期刊曾对 ACTS 教育评价方式做过详细解读,此次社长去东城根街小学造访,发现学校老师将 ACTS用于改善家庭教育时,仍难掩惊喜。
家校共育成为共识之后,如何让教师更具专业性,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更有针对性,成为关键。
你真的了解孩子吗
万物萌生的春季,位于成都市中心的东城根街小学(以下简称“东小”)正在进行为期一周的“家长开放”活动。今年,东小将“家长开放周”的重点指向四年级。开放周最后一天的家长会上,四楼的一个小型报告厅内,四(5)班的孩子表演完课本剧《包公判驴》后,老师开始向家长介绍如何解读ACTS报告单。语文老师在讲台上写了三个数字,分别是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成绩,让家长直观地评价。当语文老师在这些数字之后加上一个百分比,这些数字的意义就完全改变了——家长看到的不高的分数,可能已经是整个区中的学业优异者。
这是东小家长对ACTS最直观的印象。谈起ACTS对教育的价值,东城根街小学负责来访接待的靳蓉老师屡出金句。“让家长和教师不只去关注分数的高低,而是去关注分数背后的故事,那就好办了,教师就不功利了,就把家长从分数里拽出来了。”说这话时,她的眼神清亮。
靳蓉负责学校的教学事务,她接待了近日来访的媒体团,向他们介绍东小4年来的“ACTS推进家庭教育”实践。2013年1月,在成都市青羊区教育局的统筹下,东小第一次参加了ACTS年终测评。拿到报告单时,她极为震惊,发出感慨:“我们真的不了解孩子。”
起初,对于ACTS年终测评,多数老师都是持怀疑的态度。六(2)班的班主任唐艳老师起初就觉得,“本身不就有期末考试”。东小的特别之处在于,在赖晗梅校长的带领下,“首次接触报告单,便组织了一拨老师去解读。”
ACTS将所有的试题,统合成某项指标,分析出数据,形成各种可视化的数据图。测评结果,显示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三项水平。解读之后,教师们发现,“这种评定,跟我们传统的打分数,是不完全一样的。借助数据报告单,可以有非常详尽的学生优势、劣势的展示,指向性非常明确。”
比如,原先,两个孩子同样是80分,但差别在哪里,通过解读报告单,就能一目了然。是在知识积累上的不足,还是技能上的欠缺,还是逻辑分析等能力?拿到报告单,老师会进行逐个解读与分析,并在课堂上,整体调整教学策略。同时,再与家长及时沟通,提出相应的家庭教育参考方案。靳蓉认为,“这就为家长找到孩子的优势与不足提供了依据。”
从对成绩的关注到学业能力
2013年1月在东小进行的首次ACTS测评,时任四(2)班班主任的唐艳首次遭遇滑铁卢。那次,四(2)班的平均分在年级中垫底。报告单将班级学生整体的优势、劣势都展现出来。唐艳惊觉,“我们班的中等生成绩偏低,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报告单,让她发现了中等生这个在教学中被忽视的群体,反映出教师在教学中容易出现的一些不足——课堂上,成绩优异学生的发言较多,优等生的声音掩盖了中等生的声音。
唐艳回忆,“这个报告对我们的指导,是非常切实际的。比如:我发现孩子们作文中的细节描写是弱项,并没有达到小学高段应该有的水平。后来,我在指导的时候,开始采用片段教学法。调整以后,我发现,孩子们明显在习作这块有所改善,中等生的成绩提高很快。”
再把视角缩小到学生个体身上,学生张格涛引起唐艳的关注。“他的习作是很容易写出来的,但是没有重点,没有很明显的亮点。”而后,唐艳给家长建议,“第一,跟孩子多交流,习作这块,我是放在课上来进行的,跟孩子聊,就能指导我是怎么教的。第二,多读。在家庭教育这块,开辟亲子阅读空间。”报告单里,在知识应用方面,分为字词句的掌握、作文、课内文章和课外文章;在技能方面,又分为表达、理解、信息提取、综合概述能力等;在能力方面,又分为语言理解、自我认知、词汇辨析、人际理解。这种细致的划分,使得教师针对每一项短板,都有相应的改善策略。
靳蓉从电脑中调出一个孩子的报告单现场说法。在知识应用方面,这个孩子的课外文章阅读欠缺,在技能应用上,表现出信息提取、综合概述能力弱。教师建议家长:首先,在家庭里建立阅读的空间,每天要有亲子阅读的时间。其次,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也参与阅读,并与孩子交流,让孩子用简洁的话,表达所阅读的文章主题。最后,家长和孩子可以约读,读了书之后,你来考我,我也来考你。你赢了,你继续约读我。所有的这些,都指向孩子的综合概述能力。
2015年,从这个孩子的报告单上可以看出,他的综合概述、信息提取能力皆超过了区域的平均水平。尽管分数低了,但是他的综合概述能力上来了。靳蓉解释,“单就分数而言,已经不能说明问题了。分数,还受制于那次考题的难易。”
“再则,从能力上来看,这个孩子的自我认识很好,是典型的社交型性格。由一个技能型的孩子转变为一个能力型的孩子,这就是我们最想培养的。”靳蓉补充道。
如今,东小教师之间已形成共识,“数字是没有意义的,但数据是可以说话的。数据的背后,跟踪的是原因,有课堂教学的原因,也有家庭教育的原因,也有孩子个性的原因。”
有针对性的进行家校共育
一个学生背后,是一个家庭生态,孩子的个性和学习习惯都由此生态中养成。
四年级的数学教师甯加静谈到自己的一段教育经历。她曾遇到过一个让家长头疼不已的小孩,他的成绩似乎样样都不行,特别淘气,总是不做作业。甯加静分析:不做作业,知识点不能得到及时复习,知识上也过不了关。
通过报告单,我们看到孩子并非我们看到的那么调皮,这个孩子的知识虽是短板,但能力是长板。在家里,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也变了,更注重基础。此事之后,甯加静面对这类孩子便有了经验,首先我们要做的是认可他,与家长一起帮助孩子进行知识点的落实,后来这个孩子的确进步非常大。跟自己的父母说,“想学奥数,对数学竞赛感兴趣。”
“很激动地找到我,甯老师,这个报名怎么报啊。以前他也很开心,就是那种放开地耍的开心。现在,他会有学业成就上的开心。”在整体的教学策略上,甯加静也有改变。“通过报告单,我发现,我们班孩子的能力弱在语言理解能力,并不是孩子不会做,而是没有理解题意。这是四年级孩子容易出现的问题。我就针对我们班的短板,进行调整。比如,我们会带着孩子勾画关键词。加上勾画这个动作,孩子们就会有更多的感知。”
在面向四年级家长的开放周活动上,数学教师还向家长们展示贴纸改错的方法,让家长们在辅导孩子作业时,有了具体的方法。
“老师带着学生读、带着家长读,最终走向核心素养的发展。拿到报告单,既然我们读到了东西,就不是为了盲目地下判断,而是为了改变过程。”在这个共识之下,东小教师与家长的交流也实现分类:将某方面能力弱的孩子分一块,做小型的交流。这样,针对家庭教育,既有分层的指导、分类的指导,也有针对个别孩子的指导。
一份将知识、技能、能力条分缕析的报告单,让成绩优异者看到自己的不足,也让成绩平平者的优势展现出来。与甯加静一样的青年教师,开始认识到,知识和技能的东西,是可以通过刷题刷出来的。但计算结果准确,并不代表孩子的能力生长出来了。数学,关键在逻辑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的提高。有的孩子,知识那块得分高,能力那块得分低,仍是教育的失职。
靳蓉在一旁点头,表示赞同,“所有的教育,都应该关注过程,带来教育教学行为的改变,改变了,才能让学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