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说法,不同性格衍生出的负面情绪也是“致病源”。在心理咨询工作中,也经常遇到有咨客认为自己的心理问题是性格引发的,或在求治过程中被医生或心理咨询师归结于性格有问题。譬如被贴上“强迫人格”,“性格内向”,“人格缺陷”等人格问题标签。从而让人有“先天病症”性格之感,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束手无策,不管多么不合理,多么痛苦,只能接纳这种痛苦,用一生来承受。果真如此吗?性格与心理问题之间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吗?
我们一起先看两个案例。
案例一、一位正读大学的男孩,在跟随一位咨询师做了近两年咨询后,拒绝再进行心理咨询。妈妈在电话求助中解释说:孩子认为自己的问题没法解决的,因为他的问题是性格因素,而性格是天生的。天生的问题是不可能改变的,既然不能改变再求助也是没用的。孩子不相信自己的问题能够解决,内心很绝望,也就拒绝再进行求助。在妈妈的一再劝说下,孩子接受了再次尝试一下,而前来进行咨询调整。在心理咨询中,了解到那位咨询师多次强调他性格不好,性格有缺陷,他内向,他好面子,他没有意志力,他没有行动力等等,都是性格缺陷的表现。他面临的的困扰,人际交往障碍,学习问题、内心自卑,婚恋情感困扰,都是性格缺陷引发。
在咨询中和他一起分析,他的问题产生的原因,第一是内心自卑,缺乏自我认同;第二、性的困扰,对性存在不合理认知,陷入自我道德谴责;第三,存在多种不合理认知,陷入不良思维行为反应模式里;第四、母亲对其呵护比较多,自己缺乏社会阅历,心理承受性弱。
咨询中引导他换一个角度,他感觉心中豁然开朗,不再固化的认为自己的问题都是性格导致,即使存在性格因素,也是可以通过自我努力调整的,后面又作了几次感知训练,让他感知到自己的能力,感知到自己的改变与提升,问题就这样解决了。
案例二、一男孩被诊断为抑郁症,医生说抑郁症有遗传的因素。她想到自己的性格与父亲是如此的相识,她为自己的命运不公感到绝望。他本就认为自己的性格不好,突然“醒悟”原来自己的性格不好完全遗传于父亲。父亲这一辈子活得很窝囊,他说自己从父亲身上看到了自己一生的写照。对于自己的问题能够解决,感到很渺茫,自己很想努力调整,但总感觉自己是在做无谓的争扎而已。
咨询中发现他内心虽很自卑,却也很自傲。在人际相处中,他不敢展示真实的自己,不敢表达自己,总是带着面具生活,极力把自己认为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对方,对他人给予自己的评价特别敏感,很怕别人给自己差评。这导致他活得很压抑,很累,没有理由暴躁恐惧,心境低落,情绪抑郁。他的这种矛盾状态,一方面与缺乏自我认同有关,另一方面也与自己不合理的应对问题方式有关。
我引领他换一个角度从新审视自己的状态,用感知训练让他认真体会,把自己当他人,把他人当自己,把自己当自己,三种不同层次,他一下子感觉内心开朗了,再也不认为自己的抑郁情结是从父亲那里遗传来的抑郁性人格所导致。
一个人的内在状态及行为反应,会受到家庭因素,父母行为的影响,这种状况随着自我的成长,自己辨别能力的提升,自己可以选择接受也可以选择拒绝,我们在生活中也可以经常看到,子女和父母“性格”完全不同的状况。还有俗语所言:龙生九子,九子不同。如果性格是先天生而固化的,那后天的教育与成长也就没有任何意义所在了。把自己的问题归结于性格,归结于遗传,也就堵死了问题解决的任何可能性。进行调整,他自己提升了,能够自如的应对人际状况了,觉得这些问题不再是什么问题。
到底什么是性格呢?性格与心理问题之间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吗?性格能不能改变呢?
从心理学的角度,我们平常所说的性格,对应的是心理学中的人格。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的统合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它包括许多成分,其中主要有气质、性格、认知风格、自我调控等方面。
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即我们平时说的脾气、秉性。
性格,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它在性格中包含有许多社会道德含义。性格表现了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并表现在他的行为举止中。
认知风格,是指个人所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认知的方式主要有: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冲动和沉思;同时性和继时性。
自我调控是人格中的内控系统,具有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
从人格的定义及构成可以确定,除气质主要由遗传确定,但气质类型并没有所谓的好坏之分,有些人的气质随着人生的阅历所导致的心理变化而变化。而其它三个因素:性格,认知风格,自我调控,都主要由后天因素影响,即是可以改变的。从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发现,自己或他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性格(人格)发生了改变。譬如,一个人小时候一个性格,中学阶段一个状况,步入中年又成了另外的性格。
我们平常所说的性格,也就是人格,可以概括总结:其一、人的性格没有好坏之分,哪一种性格的人,都有取得伟大成就的人物,也都有社会的一般大众。其二、性格由先天的成分,也有后天的成分。这代表着性格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阅历,得以调整、发展和完善的。这一点相当重要,从心理问题的发生来看,说是性格导致了问题出现,不如说是当时的心理状态不好,自己的认知存在缺失因看角度深度层次有欠缺,而产生心理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自我的努力或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获取自我的提升及人格的发展。如果仅仅把性格按表现不同进行类别划分,把心理问题归因与性格捆绑,就会让人感觉问题不可解而陷入绝望。这种归因,其实是显示了建立这种归因机制的学者,对人格认知的局限与闭锁。
对心理问题的归因,就是对心理问题的定性,这是心理问题解决的起点,决定着心理咨询解决心理问题的导向。归因决定着问题的解决方向与解决层次。
没有所谓的“先天病症”性格,只有你看问题的认知层面角度,是否狭窄、刻板、枯燥。
您有什么困扰,我们来帮您疏导,调整自己的心态,美龄心理世界与您一起享受生活!
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美龄心理咨询中心官方网站:http://www.xl699.com/或关注微信公众号:美龄心理世界(hml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