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疯癫之于艺术家,是诅咒还是馈赠?

作者:蒂艺朵 2017-07-05阅读:4469次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心理学家Kay Redfield Jamison教授调查了782位著名人物,结果发现这些人中精神极端失常者占83%,健康者仅占6.5%。这份精神病患者的名单,有牛顿、约翰•纳什、尼采、斯大林、希特勒、卓别林、马龙•白兰度、贝多芬、韩德尔、柏辽兹、舒曼、诗人兼画家罗塞帝、梵高、米开朗基罗、剧作家尤金•奥尼尔、托尔斯泰、法捷耶夫、海涅、叶塞宁、莫泊桑、庞德、巴尔扎克、弗吉尼亚•沃尔夫、莫里斯•伯纳德、罗斯金、海明威、菲茨杰拉德、查尔斯•兰姆、凯鲁亚克、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三毛……

挪威画家爱德华·蒙克在日记中描述自己画下《尖叫》时的经历:“太阳开始西斜——突然间天空变得血红。我站在那里,因为焦躁而不停地颤抖——然后我感受到一声永无休止的尖叫,正快速地从大自然中穿梭而过。”

抑郁、疯癫之于艺术家,是诅咒还是馈赠?

《尖叫》或译为《呐喊》 爱德华·蒙克 1893 原画尺寸91x73.5cm

所以艺术家们到底是因为创作而抑郁、还是因抑郁而创作?是疾病和疯狂造就了艺术,还是作为看客的我们只选择记住别人的痛苦?

草间弥生,从小为幻觉所苦,不断反覆绘制圆点,是为了让自己从恐惧中解放出来。她从没想到她笔下自我消融的原点,会成为她征服世界的秘密武器。草间的心理疾病成就了她艺术的极致,艺术又使她的精神病症行为变成一种生活传奇。草间弥生坦言自己不是一个思想性或学者型的艺术家,她的能量需要及时释放。草间很早就意识到只要从事艺术,自己的精神疾病就会得以缓解。

抑郁、疯癫之于艺术家,是诅咒还是馈赠?

草间弥生绘画作品《花(D.S.P.S)》

在我的认知里,艺术家似乎是一个容易发疯的职业,特立独行、桀骜不驯是经常他们的标签。听过有一种有趣理论,创作和精神病二者有一个共同特质——思考。精神病患者的共同点是想得太多:他们花了太多时间思考,不仅思考自己看见的,还要思考自己的思考。

一项实验发现,越有创意的人,在思考时大脑的右楔前叶越为活跃。右楔前叶是大脑中负责集中注意力的部分,当人们在处理大量数据的时候通常会自动降低活跃度,来帮助人集中精力处理一个问题。但是创造力旺盛的人,即使面对大量的信息,也不会出现明显的右楔前叶失活。

德国画家阿尔布雷特·丢勒曾在1514年创作版画《忧郁I》,暗示着忧郁与创造力之间似乎有着一层扑朔迷离的联系。历史上诸多才华横溢的创造者,仿佛受到某种诅咒,常常和抑郁等负面情绪如影随形。

抑郁、疯癫之于艺术家,是诅咒还是馈赠?

阿尔布雷特·丢勒 《忧郁I》1514

印象派画家文森特·梵高1888年,梵高割下耳朵送给妓女的时候,他的抑郁症已经很严重了。在之后他不断地尝试自杀。终于在1890年,这位才华横溢的大画家用手枪终止了自己的痛苦,死时年仅37岁。

抑郁、疯癫之于艺术家,是诅咒还是馈赠?

梵高,《有乌鸦的麦田》,1890

生活之于我们普通人宽容的多,我们在自己的人生里迷茫又坚定,挣扎又彷徨。我们慢慢在人生的砥砺中,学会坚强,学会柔软,学会在漫长的人生里,好好爱自己。电影《黑天鹅》戳中我的是最后那句“I felt perfect I was perfect”。发现并接受真实的自我,寻求本性和外在压力的平衡,最终与自己达成和解。悲壮,欣慰。

抑郁、疯癫之于艺术家,是诅咒还是馈赠?

《地平线》 郭强

一个人需要隐藏多少秘密,才能巧妙地度过一生?我们都曾遭遇命运赐予的完美及不完美。但命运终会给每一个不肯妥协的灵魂机会,在生命中的某一刻,不再屈服命运和内心的恐惧,与自己和解,重获爱与新生。

抑郁、疯癫之于艺术家,是诅咒还是馈赠?

《漂浮》 郭强

希望每个人不再年轻气盛,不再无畏狂妄,与太阳和解享受炽热力量,与月光和解寅夜把心点亮,与他人和解,把中伤遗忘;与自己和解,修复光阴之殇。

抑郁、疯癫之于艺术家,是诅咒还是馈赠?

《游离》 张世民

有人说人生有六个字,前面三个是“不害怕”,后面还有三个,“不后悔”,努力去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