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精神心理学疾病的发病是多因素的,是遗传和环境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人们经常会说,心宽体胖,我们也会经常看到乐呵呵的胖子,觉得胖人似乎更乐观,更开朗一些。但是,多年来的研究显示精神类疾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境驱动因子就是肥胖。肥胖会增加大脑的异常状态,减弱大脑功能,显著增加抑郁、认知退化、中风的风险。功能研究报告也显示,与不胖的相比,肥胖的人更容易出现学习、认知和执行能力的缺陷,同时,肥胖和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的发生增加是相关的。但是,也有研究质疑肥胖本身并不是这些心理精神疾病的原因,肥胖的一个或多个临床表现才是其原因。
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原因?我们知道饮食诱导的肥胖对生理的影响之一是会改变肠道菌群。现代社会高脂高糖的饮食结构一方面会诱导肥胖,另一方会对肠道的核心菌群产生显著的改变。目前越来越多研究证明,不同的肠道菌群构成会造成个体对不同疾病,包括神经心理疾病的易感性发生变化。比如,结肠内特异菌群的改变和肝性脑病患者的认知损伤是相关的。所以,菌群的改变也会缓解症状,临床研究就证明服用益生菌可以缓解焦虑症状,改善患者精神状态。动物研究也表明行为和神经突触的可塑性在无菌小鼠体内发生了改变但是可以被细菌定植所逆转。所以,在不引起肥胖的情况下,肥胖型的肠道菌群是否会对动物造成损伤,是否会引起行为的变化,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为肥胖正名,找到这些貌似和肥胖相关的精神和心理疾病的真正幕后黑手。
因为肠道菌群在心理即行为中的重要作用,研究人员认为肥胖相关的肠道菌群改变足以引起神经认知的损伤,诱导行为发生变化。研究人员先用正常饲料和高脂饲料喂养C57BL/6小鼠,10周后,高脂饲料饲喂的小鼠增重约50%,研究人员收集这两种小鼠的肠道细菌,移植给肠道细菌被抗生素(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甲硝唑、新霉素和万古霉素的混合物)清除的体重正常的小鼠中。研究发现,菌群移植并没有引起受体小鼠体重的显著变化,即没有造成肥胖,而且其运动能力也没有受到影响。但是与移植正常饲料喂养小鼠菌群的小鼠相比,移植了高脂饲料饲喂小鼠菌群的受体小鼠表现出明显的探索行为减少,焦虑样行为增加,出现刻板/强迫行为而且其记忆产生了损伤。
通过肠道微生物测序证明,移植高脂饲料饲喂小鼠菌群后受体小鼠的肠道核心菌群确实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不论是在细菌的构成、菌群的多样性,还有影响代谢活性的分类群上都与对照组有明显的差别。
高脂肥胖小鼠的菌群构成破坏了正常肠道的屏障功能,增加了肠道通透性,使得肠道内由紊乱菌群产生的内毒素(LPS)渗入血液,而且血液中内毒素含量的增加必然会引起体内从头合成一些促进炎症的细胞因子,产生炎症。进一步的脑组织匀浆液检测也证明高脂肥胖小树的菌群移植确实增加了受体小鼠脑内的神经炎症,扰乱了脑血管的稳态。慢性低级的炎症可能会进一步导致脑组织结构的改变和神经突触可塑性的发生,,最终引起神经发育功能紊乱和各种各样的神经病理学变化。
所以,您不要认为不胖就没有关系,其实肠道菌群才是您应该重点关注,重点保护的对象。
参考文献:
Bruce-Keller, A. J., et al. (2015). "Obese-type gut microbiota induceneurobehavioral changes in the absence of obesity." BiologicalPsychiatry 77(7): 607-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