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不是一个好词,但是谁没有自卑过,或多或少?
《欢乐颂》里的曲筱绡混世魔王眼里瞧得下谁?面对赵医生的博学,同样会自卑;关关那样一个女孩在面对赵医生的时候不也是因为自卑才选择的矜持和守望吗?每个人内心深处都会有自卑。有一些人的自卑,在言行举止中很容易被看出来。也有另一些人的自卑就会更加隐秘许多。
自卑感,是指一种“比不上”的感觉。
“人比人气死人”,我们中国有这句话,但是我们还是喜欢在比较中生活。上学的时候,有隔壁家的好孩子做对比,长大之后有一起长大的谁谁的对比。自卑感来源于“比较”,比不过,心理上就有了落差。有时候,我们会对给出比较的人不屑一顾,但是内心深处,真的不在乎吗,那种隐痛,谁都会有的。有时候,还会根那个比自己优秀的人较劲,一切的一切的罪的源头,只不过是我们内心深处比不上,而滋生出来的自卑。
自卑可以分为原生自卑,和次生自卑。
1. 什么是原生自卑?
原生自卑产生于儿童时期,是人们在面对外在环境时所体会到的不足感。这种不足感可能因为个体生长发育的速度落后于同龄人、出生于贫困的家庭环境、或者不当的家庭教育等等。譬如,同龄的女孩,别人都有漂亮的妈妈,而你的妈妈频频的被别人认为是你的奶奶?别人演出,都有漂亮的衣服穿,而你的妈妈却选择让你穿旧衣,连老师也会赞美那些穿着漂亮的孩子乖巧,认为一身褴褛的你孤僻而让你躲在角落里。致谢都会促使原生自卑的发生。另外不当的家庭教育也会导致原生自卑的发生。譬如,很多家长都会犯的错误,有人来家里串门,明明是自己懒惰,家里不干净,却将责任推到孩子的头上,当别人夸奖你的小孩的时候,中国父母为了谦虚,会说,这个孩子可担不起这样的赞扬,其实他哪里哪里不好,其实他有很多的缺点。长期的处在被比较当中并且始终处于劣势当中,不断地被各色人否定的人,更容易产生自卑,更容易叛逆,更容易向着别人期望的对立面发展。人在面对自卑的时候,也会产生自我保护的心理,儿童时期家庭环境十分贫困的人,认为自己“一无所有”而感到自卑,这种无助的感觉,会让他们虚构出一个拥有很多很多金钱财富的目标,帮助他们平衡此时此刻自卑的感受,从而获得继续生存和努力的动力;妈妈丑陋的孩子,也会幻想自己有一个万众瞩目,仪态万方的妈妈,被冷落的孩子也渴望自己变成公主众星捧月的站在焦点之中。
2.什么是次生自卑?
次生自卑则是指,产生于个体成年时期的自卑感,即当成年后的个体发现,自己并没有能力实现自己虚构的目标或内心的标准时,所感到的自卑。引发次生自卑的事件,可能是失败的求职经历、不理想的学习成绩等等。
次生自卑会迫使人们回到原生自卑找寻原因。不仅是当事人,就连不相干的人也会追溯你的童年时期的经历来分析你时下的失败。譬如《欢乐颂》里的谢童,曲筱绡同样来自离异家庭,同样是从小打架斗殴,但是他却不允许谢童来自离异的家庭,不允许谢童打架斗殴,不允许谢童有各种各样的过去,抛开曲筱绡,关关的父母也同样的拿谢童的过去说事,不管谢童现在看起来怎样的阳光,怎样的上进,所有的人都根据他过去的经历推测将来他会变坏。就连谢童自己也将自己的过去遮遮掩掩,深深的埋藏。害怕别人探知他的过去。次生自卑会唤起人们心中的恐惧、羞耻、脆弱,和对原生自卑的记忆。值得一提的是,一次偶然的打击并不会让人永久地困在自卑情节里,而是从小到大,一次又一次的困难、挫折、失败不断消解个体的自我价值感的同时,个体又遭受到了来自父母、同伴、老师、同事的嘲讽和指责,才使人在自卑的情结里越陷越深。譬如,我们都知道朱元璋曾经做过乞丐,为什么没有人将他的君临天下归结与他的童年不幸,刘邦曾经是个无赖刘三,赊酒不还钱,怎么没有人将他他威加海与他的痞子生活关联?
所以破除自卑的心理关键还是在于自身找回自信。我们来看一则实例:
玛丽觉得自己长得不够漂亮,很自卑,走路都是低着头的。有一天,她到饰物店去买了只绿色蝴蝶结,店主不断赞美她戴上蝴蝶结很漂亮,玛丽虽不信,但是挺高兴,不由昂起了头,急于让大家看看,出门与人撞了一下都没在意。
玛丽走进教室,迎面碰上了她的老师,“玛丽,你抬起头来真美!”老师爱抚地拍拍她的肩说。
那一天,她得到了许多人的赞美。她想一定是蝴蝶结的功劳,可在镜前一照,头上根本就没有蝴蝶结,一定是出饰物店时与人一碰弄丢了。
不过,玛丽知道,以后她再也不需要蝴蝶结了。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位叫玛丽的小女孩现在已经是HBO的著名主持人了。其实你我的身边也有很多类似的事。我们身边有很多自卑的人,只是,他们可能没玛丽这么幸运,还是在受着自卑的折磨。自卑的人往往碰到过一些困难,于是便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其实他们可以在关键的时刻发出光彩,他们能改变自己的一生,也能影响到别人。
人首先要自信,你坚定的自信的目光会传染给别人,赢得别人的信任,认为你可以,才敢将重任交给你,如果你自己都不自信,目光躲躲闪闪,唯唯诺诺,别人怎么相信你!当然,我们在自信的时候,不要走到了自卑的对立面,自负!对,不要自负,不要自卑,我要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