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直降60分录取贫困生,他的家庭教育值得所有父母反思

作者:百年英才高考志愿 2017-07-15阅读:4218次

前段时间,北京高考状元的一番话,戳中了很多国人,尤其是家长的心。

他很自信地说,农村地区的孩子越来越难考上好学校,现在的状元都是像他这种家里又好又厉害的。这是继《人民的名义》(祁同伟的奋斗经历)之后再一次引发的“寒门再难出贵子”的舆论。

不可否认,这样的观点有一定的现实基础。但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人,能够把自己从泥淖中扯出来,以超人的能量创造着奇迹,改写着命运。

这两天被刷屏的河北男孩庞众望,就是其中一位。

清华直降60分录取贫困生,他的家庭教育值得所有父母反思

庞众望,出生在一个极为不普通的农民家庭:父亲是一位精神分裂症患者,母亲下肢残疾,常年瘫痪在床。

但他却在今年的高考中,获得了684分(理科),并通过了清华的“自强计划”,清华分数线将为他降60分!!!

有人说,不就是高考考了684分么?这就能代表什么?其实,发生在这个18岁男孩身上的故事,绝不仅仅是一个分数这么简单。

庞众望的家,用家徒四壁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当其他家庭正在两代人照顾一个孩子的时候,年幼的他却扛起了一个家。早早地学会了扫地烧水做饭……帮妈妈打理起家里的一切。

然而,他所经历的不仅仅是物质的贫困,还有更严峻的考验。

七岁那年,庞众望被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需要手术治疗,而所需的治疗费对于这个家来说,无异于天文数字。

村里的乡亲劝众望的母亲放弃,可坚强的母亲却坚持给孩子治病。她请人帮忙推着轮椅,挨家挨户求助,村里的父老乡亲含着泪给她凑上了为孩子看病的钱。

清华直降60分录取贫困生,他的家庭教育值得所有父母反思

众望要去外地做手术了,母亲却无法陪伴,只能把孩子搂在怀里,不停地祈祷。众望住院的那些天,母亲根本合不上眼。幸运的是,手术很成功。

为了尽早还清债务,妈妈起早贪黑地做针线活。众望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放学后,他开始捡废品、打零工、捡菜叶……每天拿出积攒的零钱交给妈妈。妈妈脸上带着笑,背地里却悄悄抹泪。

上初二时,妈妈因严重贫血住院,爸爸无能为力,到医院照顾妈妈的任务就落在了众望的肩上。为了省钱,他在医院旁边的小饭店打一些零工,每天都去菜市场捡烂菜叶,顺便给妈妈买一些便宜的菜,然后,借用店里的锅炒一下……即使这样他也没有放松学业。

2014年9月,庞众望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吴桥中学。学校离家有五十多里地,而且每个月放一次假。他为了不让妈妈寂寞,便在开学前悄悄给妈妈写了三十封信,让妈妈每天读一封。

高中的三年里,众望把自己的学习与生活经历记下来,把考试成绩订起来,把获得的奖状折起来都带回家中送给妈妈。他知道,妈妈最开心最骄傲的,是他考的优异成绩,是他拿回家的奖状。

在庞众望一贫如洗的家中,最具分量的是装饰就他那贴满墙壁的奖状。从小学到高中的这些奖状,见证了一位自强少年的成长历程。

母亲爱听庞众望读书,他便常给母亲读;母亲希望他能有学问有知识,他便常常和妈妈聊聊热点新闻,给妈妈背上几首古诗。

清华直降60分录取贫困生,他的家庭教育值得所有父母反思

虽然这个贫困的家庭给不了众望充裕的物质,但母亲却给了他最宝贵的爱,而且母亲的坚强,也塑造了他自信自强、阳光开朗的性格。

在庞众望的日记里有这样一句话:“既然苦难选择了你,你可以把背影留给苦难,把笑容交给阳光。”

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而这性格并非天生,而是后天养成的。它与一个人的家庭背景、生长环境,父母言行等等,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和陪伴至关重要。有 的家长可能会觉得自己学识有限,无法对孩子进行良好的教育。难道自身的学识会是陪伴孩子的门槛吗?当然不是。

爱听众望读书、聊天……这又何尝不是一位母亲对孩子的陪伴和关注。要知道,孩子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在潜意识里效仿着自己的父母。

安徽状元董吉洋说:“偶尔我也会厌学,不想看书,爸妈注意到了,也不说什么,就把电视关掉,坐下来看书,看到他们在看书,我也就不好意思不看书了。”

广东状元张恒说:“我爸是个比我更爱学习的人,记事起,半夜里经常有人叫他回单位处理电器故障,他总是‘手到病除’。我读大学时,爸爸作为培训班里年龄最大的同学,顶着颈椎病还每天学习,通过了中级绘图员的考试。爸爸用他实际行动教给我:知识无尽头,活到老,学到老。”

百年英才小编:看到这里,那些借口太忙,疏于和孩子的沟通家长是否决定把陪伴还给孩子呢?如果这篇文章能对您有所启发,那小编就太荣幸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