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温暖的明媚也无法照进被黑暗挤占的人心,一口气读完了东野圭吾的《恶意》。
看到三分之一凶手就暴露了出来,野野口杀死了日高。
全书的关键不在命案本身和最后的拆穿,而在身患绝症野野口修的动机:希望能够彻底侵占作家旧友的一切,不止生命 还包括他多年来苦心经营的一切,此种恶意并不与复仇相关,说穿了无非不平心和自我中心主义而已。
作为一个人品很好,性格极佳的好孩子,日高从始至终都忠实的扮演着“别人家的孩子”这一角色。对于这么一个良好的楷模,野野口的母亲则表现了父母不该对孩子表现的一面,饱含鄙夷的一句“那人家的孩子”就是最好诠释。我猜造成野野口谋杀日高的这种悲剧的种子应该就是时候就埋下了。
也许是因为学校的风气,野野口并不喜欢去上学,他抗拒上学的行动最终逼迫家长准备搬家,为他转校。而就在这个档口,一身正能量的日高出现了,他每天就尽职尽责的去找厌学的野野口,“护送”他上学。这个正义的举动明显是绝了野野口转学搬家的机会,野野口厌恶日高终于有了自己的理由。而之后日高对野野口的各种保护行为无疑加深了野野口对其的憎恶,阴暗的枝桠疯狂的生长在野野口的心里。以至于极端的谋划着杀死了日高,还要将他的名誉踩在脚底。
真的是人性本贱啊,说穿了就是心态的问题,有些人就是见不得别人好。你愈是正直与无私就越是衬出了他的龌龊也卑劣,你越对他好就越是让他恨你,最后你不计前嫌的宽恕换来了是对方用死亡作为代价的谋杀。正常人真的办不出这个事。野野口显然就不是个正常人。在他的的世界观里最讨厌的人估计就是一副圣人样的日高了。
要不是当初犯下那令人诅咒的罪恶,要不是日高刚好写书拿到了罪恶的证据,要不是日高在事业上让野野口不能望其项背,要不是野野口绝症将死……这一份深藏的恶意怎么会暴露在世人面前。套用书里的一句话总结这本书:为了掩埋当初那令人诅咒的罪恶,就算付出生命也无所谓。野野口甘愿将自已的灵魂送给罪恶的魔鬼,人性彻底被黑暗所扭曲。
在最后几章里,加贺探长走访了一些有关的人物。包括以前的同学,做烟火的烟火师傅。最后真相在大家的谈话笔录中逐渐清晰,完完全全的颠覆了我一开始的判断。(准确的说,这本书每一章节都会让我误以为快要接近真相了,但是每一次都会让我发现我真的是愚蠢之极。)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善意居然可以完全被转化成几何倍的恶意积压起来,就算是死亡也不愿意带着这些恶意离去。觉得意外之极但是又十分合理不是么。
野野口的一生无疑使悲剧性的。成长环境不佳,父母教育方式不正确。上学时受欺凌后加入欺负别人的道路,心理扭曲,变本加厉。受到好朋友无私关照却更显内心的狭隘,帮助恶霸做出不能原谅的罪恶。工作之后写书的梦想搁浅,可昔日好友却成功实现梦想。从小到大,没有真正的朋友,没有真正的生活,没有真正的自我。他把自己永久性的密封在了那个哟用仇恨填满的世界,压抑到无法呼吸。
野野口的三观正不正是显而易见了,貌似也没有什么探究的必要。我在想的是,如果一个人真的背负这么深的恶意,那么他就算走在正午的阳光下,再温暖的明媚也照不进他那被黑暗挤占的内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