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遵循记忆规律安排复习
最早用实验方法研究记忆规律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发现,学习刚结束,遗忘就相伴开始了。第二天忘得最多最快,第二天需要复习的时间较长,如果第二天复习了,第三天就遗忘少了,需要复习的时间也较短;如果第三天复习了,第四天遗忘得就更少了。总之,遗忘呈现出“先快后慢”的规律。这规律给家长们指导孩子的学习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及时复习。也许孩子在初一初二时存在一种学习倾向,就是随学随丢,做完教师布置的作业就完事。到考试时,临时抱佛脚,从头开始复习。但是到了初三,这种方法就行不通了,考试前需要复习的科目太多,各科需要复习的内容太多,因此对于初三的学生迫切需要改变该种前学后忘,到后面问题成堆的现象,关键要做到“及时”,特别是对于那些字母符号、公式、单词等意义性不强的学习材料,一定要做到趁热打铁,及时复习。这好比在堤坝塌方之前,及时加固,要比垮了再修,付出更小的努力。
告诉孩子,采用及时回想课堂重点内容的办法,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课了,用一两分钟的时间,迅速回忆老师课上讲授的内容,加强记忆;做作业前,不急于打开书和笔记,先回忆这门课程讲授的重点,再翻开笔记本核对,看记忆是否全面,最后看书中的例题、定力等重点内容,检查自己是否对已学知识全部理解和掌握。在此基础上,才能动笔写作业。通过作业,检查所学知识的内化程度,发现问题,及时弥补。
分散复习。“及时复习”固然重要,但也不能“一劳永逸”。学习的规律表明,分散复习比集中复习效果更好。以学习英语单词为例,如果当天学习了20个单词,一位同学在当天晚上集中复习一小时,加以巩固;另一位同学当晚复习半小时,第二天再复习15分钟,第四天复习10分钟,一周后再复习5分钟。结果后者记忆的效率明显高于前者。利用分散学习的道理,家长可以指导孩子采用“卡片”复习的方法。例如复习英语单词,把卡片分为左右两边(或正反两面),分别写上中文词义和英语单词,然后自制七个袋子(或信封),每袋内放置一周中某一天应复习的卡片,复习时,用手遮住一面,回忆另一面的内容。当天复习以后,就放入隔天的袋子里,依次往复有规律地交替复习,效果十分明显。其他如数学公式等各种知识均可用卡片来进行复习。
另外,让孩子每周进行章节复习,每月进行小结性复习,嘱咐孩子要经常翻阅作业、考试中出现的错题,将原有的修改及总结的错误原因多看几遍,明确自己所学知识的不足之处,并找出类似的习题进行自测,加以矫正与巩固。告诉孩子老师讲课时所选用的、作业中的、课本上的或练习中的有代表性的典型题目要及时画上记号,作为复习重点。如此一来就利用分散复习的方法对零散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将知识梳理成链条,分门别类地贮存在大脑的知识库里。有点孩子对知识不进行及时整理,大脑犹如一个未经整理的皮箱,什么都装,乱七八糟。当考试时,需要提取相关知识点,这些孩子就会不知所措,眼看着这些知识似乎都学过,可就是不知为什么想不起来,其原因就在于此。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智慧不是别的,而是一种组织起来的知识体系。”
过度学习。我国著名科学家茅以升在83岁高龄时,仍能熟练背诵圆周率小数点后一百位,别人问他有什么好的记忆方法,他回答说:“说起来很简单:重复!重复!再重复!”在孩子们的学习过程中,家长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当孩子们记忆某些内容,到刚能勉强背诵时就停止了学习,结果过了不久就不会准确回忆。如果能“一鼓作气”再多学几遍,效果就大大提高;而且这样熟练的记忆,保持时间也特别长久,这就是“过度学习”。一般而言,过度学习保持在50%-100%范围内。举例子说,背诵一首唐诗,如果十遍刚好能基本背出,那么最好能再度3-6遍,这样就能烂熟于心,倒背如流了。
及时复习,分散复习,过度学习要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告诉孩子,一定要跟着老师进行复习,不要自以为是。告诉孩子老师总结的重点,梳理的知识链条是他教学的精华,听完老师的复习课,随时修改、弥补、归纳自己的总结,就是对知识具有准备、科学性的再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