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来访者是为了寻求帮助而来,但是很多时候却在拒绝帮助;来访者是为了改变现状而来,但是潜意识里却在拒绝改变现状。
原因很可能是:人更愿意忠诚于自己已经拥有的一切,更愿意忠诚于自己,因为旧的东西是熟悉的,曾有获益的,是与自尊相关的。因此,咨询师要尊重这一切人性,尽可能放下助人的冲动,跟着来访者能接受的步骤走。
2、来访者觉得咨询师像亲人一样爱自己,然而每次见咨询师这个“亲人”却要交费。那么,“咨询师对我的爱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若对我的爱是假的,为什么让我很感动?若对我的爱是真的,为什么不能无条件地爱我,还要收我的钱?”
其实“像亲人、又不是亲人”,正是咨询师所处的专业位置,也是心理咨询得以见效的关键因素:咨询师像亲人,这使移情更容易产生;但咨询师毕竟不是亲人,这才能保证双方的界限,来访者才有机会获得矫正性体验,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成长。一旦咨询师真的变成了你的亲人,他就会变得盲目,无法相对客观地看清你;即使他看得清了,他也无法帮助你了,因为他不忍心对你“动手术”了,于是也就失去了咨询师的作用和功能了。
3、心理咨询名叫“咨询”,咨询师却常常拒绝直接给来访者提建议;心理咨询的目标是“助人”,咨询师却不能过度助人。我有时会对依赖性过强的来访者说:“我只有不帮你,才能真正帮到你。”
那么,找咨询师有什么用?坦率地说,咨询师的主要作用,就是帮你触摸到你的内心,帮你看清你自己,为自己的人生负起责任,让你找到适合你自己的路。
4、来访者有时候来找咨询师,是希望听听咨询师的意见。然而咨询师却很可恶,更多时间只是在聆听,常常一言不发,或者很少发表意见。
我在咨询时就说得很少,少到了有的来访者对我有了意见:“整个咨询,基本上都是我在说,你怎么说得这么少?”我说:“是啊,你花钱买了一个舞台,你是主角,我是配角——配角怎么可以比主角说得多呢?”于是一笑泯“恩仇”。当然了,当时处理得还是草率了一些,过后想:应该对来访者的感受做深入探讨。
5、来访者一方面非常信任咨询师,强迫性地邀请咨询师和他共同跳一支他熟悉的舞曲;另一方面,来访者在潜意识中却不太信任咨询师这个“舞伴”:你理解我吗?你关心我吗?你喜欢我吗?你真的会把我放在你的心上吗?你能和我跳下去吗?……
此时更重要的是,咨询师要用无声语言,反复地、不断地告诉他:是的,我关心你,一直在这儿等你……
6、来访者定期去见咨询师,就好像准时赴情人的约会——私密,温馨,冲突中深入,疏远中融合,渐入佳境……然而,再美好的咨访关系,永远也不能发生性关系或者干脆结成夫妻,来访者不能一辈子完全依赖咨询师——而是终有一天,来访者有能力和勇气告别咨询师,独立生活。
咨访关系的特点,便是:我和你日益亲密,正是为了日后更好地分离。
7、来访者一方面暗暗希望咨询师强大、全能、无坚不摧,另一方面则隐隐地挫败咨询师,要把咨询师从神坛的位置上拉下来。
那么,咨询师站在什么位置上最合适?我个人认为:无论来访者投射给咨询师的位置或角色是什么,咨询师在心里面,仍然要稳稳地站在“人”这个位置上。
8、心理分析名叫“分析”,咨询师却轻易不做分析,更多的时候只是一遍又一遍地问来访者:“你的感受是什么?”或者:“当时你的感觉是什么样的?”
记得我接受个人体验时,想请督导师分析一下我,她却说:“我从来没有分析过你。总的感觉,你是个很善良的人。”我感动莫名,不禁动容!
9、来访者的见解和体验,有时候比咨询师还要深刻;咨询师说给来访者听的,自己未必能做得到;咨询师有时能洞若观火,有时仍然无法看到来访者的盲点,但咨询师的死穴,有的来访者往往却能看得一清二楚……诚如欧文·亚隆所言:有时候,病人(来访者)比治疗师(咨询师)走得更远。
所以,咨询师要虚心向自己的来访者学习。
10、咨询师能帮到一个陌生的来访者,但是对于有类似困惑的家人、亲戚、朋友、同事,却爱莫能助。
原因无他,只是因为咨询师有作为一个人的所有弱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所以,不能与家人、亲戚、朋友、同事等建立咨访关系,是心理咨询这一行的“残忍”之处,也是对咨询师的保护。
11、咨询师要说真话,真诚地善待来访者,咨询才能有相对好的效果。然而,如果咨询师不分时机、不加选择地把自己内心的想法、感受如实相告,有时对来访者来说,却是灾难性的。
所以,真诚虽然是一种宝贵的能力,但是一定要考虑如何说真话,才对来访者更有利,什么时候说真话才更恰当。
12、无论咨询师学过多么正统的专业知识,受过多么严格的训练,接受过多么系统的督导,总有一些个案仍然无法处理,总有一些盲点仍然无法看到,总有一些心结仍然无法克服。
怎么办?第一,接受“生而为人”的局限性;第二,记住“学无止境”,终身修行:这一行是没有终点的不归路。
13、专业设置之下、咨询时间之内的咨询师,给人的感觉似乎睿智,平和,淡定,宽容,富有耐心和爱心。非专业设置之下、咨询时间之外的咨询师,可能似乎像脑残,很傻很天真,会焦虑发火,会自私小气、俗不可耐……
那么,哪个才是咨询师的真面目?其实可能都是。咨询师若不接受这一点,迟早得崩溃;来访者若不认识到这一点,迟早会脱落。
14、心理咨询到底有没有效果?可以肯定地说:有。那么心理咨询能不能保证治好一个人的心病?很难说。
无数来访者通过接受心理咨询,治愈了自己的心病,过上了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但是心理咨询之所以有效,是咨访双方共同努力、共同探索、共同付出的结果。所以,咨询师不能一厢情愿地拍着胸膛打包票说:一定能见效。
15、来访者通常会向咨询师倾心而谈自己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最隐秘的部分。但来访者通常对咨询师的个人生活知之甚少,而且咨询师也没有必要非要让来访者了解自己的个人生活——除非咨询师的自我暴露,有益于来访者的自我探索和心理成长。
16、心理咨询是建立在一系列理论、方法、技术之上的科学的艺术,离开这些基础,就没有心理咨询。然而,在足够好的咨询师眼里,没有理论,没有方法,没有技术,有的只是一个意象:人,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有灵魂、为出离苦海而不懈努力的尊贵的人。
作者简介:
齐亚玲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咨询师成长联盟督导、释梦讲师。专注于荣格式释梦、个人成长、婚恋亲子等咨询。咨询理念:以心会心,贴着心走。
主攻荣格的分析心理学,著有《梦对心理咨询的启发意义》《释梦体验谈》《荣格的情结理论概述》《荣格的阿尼玛情结及其启示》《对荣格“积极想象”技术的理解》《心理咨询的16条悖论》……
版权声明 本文章为作者精心创作,欢迎转发、分享链接。转载、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及出处。任何媒体及个人若想使用本文章,敬请先联系管理员茉莉微信molimoli1202 。
齐亚玲心理工作室 QQ群、微信群也有不定时公益课分享,欢迎入群一起学习成长。入群以及个人成长、心理咨询请联系茉莉(微信号 :molimoli1202QQ:2267583591)申请添加请注明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