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懂点心理学知识,教育孩子寸步也难行

作者:爸妈内参 2017-08-07阅读:5287次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作者:石榴蔷薇(爸妈内参主笔)

01

这天傍晚,没有夕阳,天灰沉沉。风,似乎比平时更癫狂些,吹得树枝乱摇。

校园似乎格外的沉默。突然,“嘭”的一声,高处一重物坠地。然后,鲜红的液体便向四处渗开。触目惊心。

“血!”高一的一位班主任惊叫一声。她脚下不远处,是一个人,那是刚从高空坠下的“重物”。她定一了下睛,那似乎是一个学生,而且像是她班的一个男生。那刻,她头晕目眩。

以上的场景是我们区某中学一名高一班主任的陈述。是的,那名跳楼的男生是她班的学生。

这件事发生于几天前,那个中学一个高一的男生从五楼教学楼跳下,然后没了,烟消云散了。

父母伤心欲绝,老师心惊胆颤。

跳楼原因,据说是为情。小小年纪,与他校一名女生拍拖,然后女生要分手,男生想不开,于是跳楼了。

班主任早发现了问题,已开导过他,情绪似乎平稳了一下。班主任不放心,叫来家长,带其回家休养,叮嘱家长要悉心开解他,密切关注学生情绪。

家长接了回家,感觉孩子没什么异样,应孩子要求,又把孩子送回了学校,于是悲剧便发生了。大家对此议论纷纷,似乎要找个什么人来为此悲剧负个责,矛头更多指向学校与班主任。

这是父母伤心过度的盲目指责了。一个一心求死的人,你是看不住他的。

孩子的父母也许没有想明白他们的孩子为什么一心求死?班主任已嘱咐他们要关注孩子的心理与情绪,为什么他们会忽略呢?

这个悲剧也许可以避免,如果孩子的父母懂点心理学知识的话。

因为父母不懂孩子的行为举止、情绪变化透露出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状态,也就解读不了孩子的心理问题。发现不了问题,自然无法对症下药。

不少父母发现,现在的孩子的心思越来越多,越来越越重。他们觉得看不懂孩子了。就如为什么失个恋也去自杀,他们是想不透。在孩子的教育上,越来越力不从心了。

教育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它是一场马拉松,路很漫长,也很复杂,异常艰辛。

在这艰辛而漫长的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应懂点心理学知识。

育儿专家说,在家庭教育重要性越来越明显的今天,家长们一定要懂点心理学,不知心理学的家长也不会是一个称职的家长。

02

家长一定要懂点心理知识,哪怕是一些粗浅的定义。

我们发现,老一辈留给我们很多的育儿“真言”,譬如孩子生下来丢丢就大了、孩子长大就懂了、他那么小懂什么等,这些“真言”现在似乎不再管用了。

我们在教育孩子上,老一辈,甚至是大部分的父母最忽略的是孩子的心理成长。

忽略的原因,应该不是熟视无睹,更多的应是这方面知识的贫乏。

我们知道如何让孩子吃得更好,也懂得让他们穿得更好,也懂得让他们到更好的环境接受更优质的教育。

但是,当孩子出现了这些问题时,我们却不知如何去应对。如,孩子为什么突然厌学了,为什么喜欢逃学?以前不说一句谎话,现在为什么会谎话连篇?

为什么一向乐观开朗的孩子突然就喜欢上了沉默?为什么孩子脾气那么暴躁?为什么孩子无法专心干好一件事……

你很想走进孩子,听听他内心的声音,了解他的心事。可是你一句都听不到,面对孩子这些异常行为,你手足无措,一筹莫展。

这都是因为我们看不懂孩子这些表面行为背后的心理因素,通俗地说就是无法走进孩子的心理。

我们解读不了,是因为我们严重缺乏基本的心理知识。

虽然很富有责任感,却缺乏足够的教子技能,所以会与孩子长期陷于种种心理纠纷中而不能自拔。

我们想帮孩子,却发现无能为力。这种无力感,相信,对父母来说是最煎熬的了。

鲁迅说:“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达。”

要是你不了解这些,不单助不了孩子健康成长,还会阻碍孩子的成长。

生活中我们司空见惯的一些现象里面都包含着一些心理学知识和规律。

比如不要把答案马上告诉孩子,免得他印象不深的原理就是“心理张力定律”。

还有,有些话不能直接和孩子说的,只能旁敲侧击或潜移默化传达信息,这时候我们就运用了“心理暗示原理”。

我们懂得越多这些心理知识与育儿规律,就越能自如应对孩子出现的各种问题,就越能引导孩子往良好的方向发展。

03

但是,要是我们缺乏这方面的知识,情况就不容乐观了。

譬如,一些育儿文章提到的“熊孩子事件”。说那熊孩子有着常人无法忍受的行为举止,通过孩子这些表现,可以推测其父母没教养等。

也许这些对父母的指控的言词过于激烈。

我倒觉得是他们更多是对孩子的这些表现处于失控的状态。他们肯定知道孩子的这些表现不好,但是他们无能为力。

无能为力的原因是,他们无法从孩子的这些表现里探出孩子的心理因素,因此无法“对症下药”。

所以,父母不懂点心理学知识,是无法应对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你应对不了,那么你当初想把孩子培养成德智美劳全面发展的愿望就会落空。

还有一些育儿文章从心理学的角度非常严肃地告你,父母的什么样什么样的行为会毁了孩子的一生。

他们说,如果你的孩子总是故意打扰你,那是因为你和他缺乏肢体接触和亲密感。

如果你的孩子撒谎,这说明你曾经对他犯过的错误反应过度。

如果你的孩子嫉妒心很重,那可能是因为你总是拿别的孩子和他们比较。

如果你的孩子很容易生气,是因为你给他们的赞扬不够,他们只能靠做些失礼的事来吸引你的注意力……

这确实是。生活中,总能听到一些父母说很烦孩子总喜欢粘着他们,总喜欢在他们工作时来打扰他们。这时他们总是很不耐烦地呵斥小孩,让他们自己呆一边去。

而拿自己的孩子与别家的孩子比较,这样的行为是随处可见的。孩子成绩不好时,会拿他与别的孩子比较,穿衣吃饭的能力,也喜欢拿他与别家孩子比较。好像自己的孩子永远不如人。

如果父母知道这么比较会让孩子形成扭曲的嫉妒心,那肯定不敢这么干的了。这都是因为不懂心理知识育儿规律惹的祸呀。

我们因为无法解读孩子的这些行为透露的是他们怎样的内心渴求,就会罔顾这一切,忽略他们,打击他们。

因此说,不懂心理学的父母会毁了孩子的一生,一点不为过。

如果孩子的父母一代一代都没有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没有一点心理知识,是无从谈起对孩子心理辅导的。

如果父母不懂心理知识,就不会知道一个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才是培育孩子的首要。

如果父母不懂心理知识,他们就理解不了心理健康与精神病的区别与因果,那么他们就有可能会毁了孩子。

04

现实生活中,有不少父母甚至认为只有“心理有病”的人,才需要心理健康教育。

去找心理医生或上心理咨询室会被人误认为有神经病,被人看不起,因而有心理问题也不敢找心理老师或心理医生。

有这样思想的父母,那是因为他们不了解心理知识为何物。

就因为这样,我的一个同学断送正确的人生。

一个大学女同学,长得明媚动人,但性格有时有点内向。之所以这么说,是觉得她有点情绪化。有时对人喜露灿烂笑容,有时又沉默寡言,对人不理不睬。

相交不深,也不知她这样异常的表现是与生俱来还是后天练就。

终于有天,她舍友发现了问题。说她常忘记去吃饭,总喜欢呆在床上。

说她常一个人站在阳台上往图书馆方向看,并伴随惊恐的神色。

说她在教室学习时,时常一人偶尔一会笑偶尔一会哭。

她们报告给了班主任。班主任发现其已有严重的心理问题,因为她已经有幻听、臆想的征兆了。

班主任马上召其父母来,告知他们情况的严重性。同学父母便把她接回了家,想着在家休养一段就没事了。

后来悲剧发生了,同学已经“疯”了。我们都觉得不可思议,又为同学悲惨的人生感到惋惜。

老师说,这种情况不致于疯的,只要及时治疗用药就行。

因为他曾经也有一届一个学生差不多是这样的情况,其父母极其重视,及时带她去看心理医生,医治及时,后来就好了,没有复发。

那么为什么我的同学会这样了呢?

据同学反映,她父母接其回家后,见其表现没什么异样,以为她只是心里想多了,又以为是老师同学们夸大了事态,所以就没有带她去看医生,也没有对她有过多的关注。

所以悲剧就发生了。

我有点明白她父母说的没见异样。因为,同学出现这些幻听的问题后,我也与她对过话,她依然思维清晰,逻辑性极强,要不是她舍友说的那些表现,我甚至怀疑她们说的是假话。

社会在发展,我们的育儿知识得更新。父母跟不上形势,还沿用过去的旧思维去养育孩子,那么肯定会栽大跟斗。

如果孩子的父母缺乏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对孩子的问题要么看不出来,要么看出来了也无能为力,不知道怎么办,就会贻误对孩子的引导和帮助,甚至造成终身遗憾。

我同学就是一个终身的遗憾!

05

我同学正值美好的青春年华时怎会有这样的心理问题呢?这不是个例。

现在,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日益严重。我身边的是一群花季年龄的高中生,一学期下来,我们发现的学生心理问题,可以以一个词来形容,“五花八门”。老师都感叹,现在的孩子是怎么了?怎么这么脆弱?怎么那么小气?脾气怎么那么怪?

青少年的心理问题,用“触目惊心”来概括一点不为过。

这与社会的变型不无关系。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转型、社会转轨、文化多元、矛盾突显等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种种变化,我国青少年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

随之而来的是青少年的心理困扰和心理问题也随之增多。

有调查表明,在我国中小学生中间,约1/5左右的儿童和青少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

如自私、任性、厌学、逃学、说谎、作弊、退缩、焦虑、抑郁、偷窃、攻击、耐挫力差、网络等种种外显的和内隐的心理行为问题。

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儿童和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影响和困扰。

如果孩子的父母具有心理学的知识,就能在学习能力的提升、思想品德的培养、人际关系的沟通等方面对孩子起到积极有效的帮助作用。

反之,就会贻误对孩子的引导和帮助,甚至造成终身遗憾。

养育儿女,最终的结果不仅仅是能让孩子平安健康长大,而是要让他们在心理,人格等方面成熟和健壮起来,以期把孩子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学习心理知识迫在眉睫。

作者简介:石榴蔷薇,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签约作者,一个孩子的妈妈,一个高中语文老师,有着敏感而又细腻的心,喜欢写生活感受。常常在生活中发现美与丑,却坚信美好长存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