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家庭教育网
家庭教育专业化学习的摇篮
致力于服务中国家庭提升家庭教育水平
解决家庭教育方面的各种问题
提供专业化的家庭教育课程
培养家庭教育指导师
欢迎专家、老师、家长投稿,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来稿请注明作者名,留下个人微信号(QQ号)和信箱。
优秀来稿将直接推荐到《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纸质媒体发表。
导读
当孩子和你说“我不会”的时候,作为家长,我们要不要帮孩子?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作者的朋友一家对于这个问题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谈论,从文中您可能会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作者:学着提醒幸福
编辑:林锟
前几天,朋友一家来做客,谈话间说起孩子学习的事情,朋友一家分成两派。
妈妈是正方
观点:父母不应该参与孩子的学习。
论点:
让她跟着老师的节奏走!不会了,问老师。
家长和老师思路不一样,孩子会更加迷糊,不知听谁的。
爸爸是反方
观点:班里孩子太多,老师顾不过来。
论点:
一个班里六七十个孩子,老师顾不全面。
孩子有不明白的题不敢问老师,最后遗留问题,会越来越多。
两人各执一词,每个人说的都有道理,但每个人,都不能让对方认可自己的观点。
我在一旁看着言辞愈来愈激烈的两人,脑海中出现了一个场景:孩子无辜的站在两人中间,小脑袋一会儿偏向妈妈,一会儿偏向爸爸,两人的话不断向孩子耳朵里涌去,孩子捂着头,表情愈发痛苦,最后大喊一声“你们都别说了!
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也会越来越成熟,如果再以自己的观点去左右孩子,孩子要么会越发叛逆!要么变得事事无主见,只会按父母指令做事,自己没有了思考!
一、“放任不管”型
邻居家的男孩儿,就是典型的“父母不管,让孩子问老师”的例子。下班后的父母一个打游戏,一个追剧,没有人顾得上孩子。孩子一二年级的时候,成绩还不错,基本上都是九十多分,可到了高年级,成绩直线下降,到了倒数。可这时孩子已经不关注学习了,每天作业草草写完,扔在一边,会的写不对,不会的也不问,沉迷于电脑游戏中。无法自拔。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与孩子相处时间最长。孩子放学回到家,父母一个玩手机,一个玩电脑,孩子问作业时,眼睛盯着屏幕,头都不抬,直接说:“问老师去!”久而久之,孩子连问也不问了!
让孩子跟着老师的节奏走,并不是就此撒手不管,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还没能建立起完善的判断过程,对于对错的界限不分明,觉得父母都在玩地游戏,肯定很好玩。因此,当孩子沉迷于此时,家长着急,再拽,就拽不回来了。
二、“事无巨细”型
同事家的孩子又是完全相反。妈妈从衣食住行,到学习,事无巨细,把孩子照顾的非常周到。孩子小时,会感觉很受呵护,但当他十多岁时,依然是这样,孩子不用想我明天穿什么,我的书包怎么整理,妈妈都准备好了。
孩子理所当然,从小时“不知道要做什么,怎么做?”延伸为现在“这不是我的事,我用不着做”。
尤其是学习方面,平时不会的作业,孩子刚一抬头,问的话还没说出口,妈妈赶忙过去,给孩子滔滔不绝的讲起来。怕孩子听不懂,直接一步步告诉孩子怎么做;看孩子写的慢,恨不得自己替他写。放假时,就更是陪着孩子,哪也不去,天天待在家里做题。就这样,孩子成绩只能排到中等。
孩子妈妈非常不理解:我每天所有事情都帮你准备好,你只负责学习。我不看电视,不玩电脑,陪你学习,给你讲题,没有我自己的任何时间,你却给我这样的成绩!
可是,你什么事情都帮他办了,孩子只会空长身体,不长智商。没有需要他自己思考,拿主意的地方。时间长了,孩子形成一种习惯,反正有我妈呢,不用我管,我坐享其成就好。
在学习中,主动性强的学起来轻而易举;等别人灌输果实的,只会越学越难,可想而知,孩子会怎样?
三、教与不教,把握一个度。
姐姐家的男孩儿,刚上学时,孩子拿着不会的题问妈妈,你猜,姐姐怎么做?她没说“我教你”,也没说“明天去问老师”,而是拿着课本,和孩子一起寻找答案。整个过程,妈妈引导孩子,一直用眼神鼓励他,即使孩子想法荒诞,也从不笑话。而是引导他换个角度,看有没有别的方法?这样,一步推着一步,促使孩子依靠自己解开难题。
孩子受到鼓励,不再害怕失败,错误;换个方向思考,品尝到了独立思考的甜美,只会越学越有劲头儿!
对待孩子,我们家长是故步自封,主张“树大自然直”,放任自流?还是当孩子需要帮助时,我们悄然的给他们指导一个方向,给孩子自己思考成长的空间?
父母是孩子情感上的守护,在背后默默支持,给予力量和鼓励。“不教”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给孩子传达一个理念“学习,是自己的事,不要想着依靠外力,不劳而获。”让孩子主动读题思考。
当孩子确实遇到困难,站在他背后的你自然会发现,这时,孩子已经建立了起思考网络,你再稍微一点,孩子自然通透,也就揭开了这层困难的面纱。
从现在开始,我们来审视下自己,面对孩子,看我们平时是怎么“教”的?以后又如何做到“不教”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