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是这样的:在某课堂上,一名女教师对男生进行批评教育。在她说了一句“神经”后,男生立马顶嘴“你不是啊”。
女老师被激怒后,猛扇男生一耳光。男生毫不犹豫,抬手便回击了一记,女老师哭着跑出教室。
近日,这则新闻引发了大规模的讨论,很多网友说要尊师重道,由此说孩子没素质。
作为一个专业做家庭教育的平台,此次邀请佐心家长专家、国家儿童指导师杨蕊老师,来为各位家长解读打骂式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弊端。
管理自己的情绪当我们形容一个人生气或者愤怒的时候常常用“火冒三丈”来形容。
那种情绪来临的时候,我们会感受到我们的血液迅速地涌向我们的脑部、四肢、躯干,我们的心跳加速,我们的面部表情会发生一些变化,如前额肌肉立即收缩、眉毛皱起、嘴唇紧闭。所有这些反应给我们带来强大的身心能量,从而去束缚激烈的行动。
与愤怒情绪相类似,生气、不满、仇视等等,都属于这种肌肉冲动类的情绪。
当我们有愤怒情绪升起的时候,我们会有一个声音告诉别人,同时也告诉自己:我很重要。这种情绪可以帮助我们进行自我的认同,让我们体验我们自己的那种力量感。同时也会帮助我们去捍卫自己的领地,保护自己的身体,坚持自己的想法,证明自己的价值,以及肯定自我,坚持、敢于说“不”等等。
但是如果我们不能够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就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纷争,甚至会给我们带来麻烦。
今年初,武汉火车站就发生了这样一幕惨剧。一个面馆老板和一个食客之间发生了激烈的冲突。面馆老板被砍头断臂,事后还被扔进了垃圾桶。短短一分钟之内发生的事件仅仅是因为那一刻的情绪失控,最终导致了这样无法规避的惨剧。
这个案件确实极端,看起来好像也不大可能在现实当中发生。但是,试想一下孩子在与同学之间、与家长之间的矛盾冲突中体验到的被激怒的情绪,却是真实存在的,甚至有时也会出现难以控制的局面。
情绪与创伤曾经我遇到过这样一个学生,他叫小李,生长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教授,母亲是企业高管。他在学校经常和老师同学发生冲突,在冲动下他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有一次甚至抓住了老师的衣领,影响极坏。
事后问他,他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觉得一旦情绪上来就会难以控制。
最近一次与同学发生冲突,是在寒假,原因是他和他的朋友约好了一起去打球,结果那个朋友没来。他就像发了疯一样歇斯底里地骂了那个朋友。
如果你的孩子也像案例当中的小李一样。你经常会看到他莫名其妙地发脾气,甚至会难以控制。那么给你的建议,首先去看一看是否和他过往的创伤有关,一般在难以控制的愤怒情绪背后都有很深的创伤。
有时真正激怒他的,也许并不是真实世界里的关系,而是小时候经历过的某个创伤事件留下的情绪按钮。
当别人说了某句话,或做了某件事,就会触碰到我们的情绪按钮,于是快速地启动情绪去应对。
类似的例子在我们家长身上也是很常见的。比如说,有的家长在遇到孩子出现愤怒情绪的时候,往往会以更大的吼声或者是说辱骂打压孩子的情绪。
其实这种情况也和你曾经过往的创伤有关,家长的成长经历中也有很多受到压抑的愤怒情绪,甚至有的家长是成长在有家暴的家庭中。
所以,当这些家长成年以后具有反抗力量的时候,遇到类似的情景,他也会愤怒的去反抗以求保护自己。
在这样的家庭模式里,当孩子出现一些愤怒情绪时家长往往会以更恶劣、更极端的方式制止住孩子的愤怒情绪。因为对他而言,愤怒就是一个危险的信号,为了不让这种危险发生,他只能以暴制暴。
在同事关系当中也是如此,往往别人的愤怒情绪会激发他更大的情绪反应。其实这种模式是功能不良的,但是往往我们会去重复上一代,也就是说父母的父母留给我们那些我们熟悉的旧的家庭教育模式。
在有一期节目当中,作家麦家写了一封致儿子的信,信中提到的自己青春期儿子的故事,其实也是自己与父亲之间关系的重复。幸运的是麦家麦家理和青春期儿子之间的冲突时也理解了父亲,也明白了自己。在这过程当中,他们父子之间的关系得以缓和,他内心的创伤也得到了痊愈。
我想提醒各位家长,在你的家庭里也要去检查,去看一看你是否也继承了过往的家庭教育模式,有哪些可以更好地去提升,不要让它在你和你的孩子之间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