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是人身上最累的器官。活在舌尖上的中国人的胃,也面临各种胡吃海喝的严峻考验。
只要塞进肚子的东西,即使是颗铁钉,胃也得照单全收并持续碾磨。所以,你可以想象胃有多累。我们在享受美味的同时,胃却在饱受各种致病因素的攻击。
带饭,带了个细菌拌饭?《舌尖上的中国》里,对待饮食极尽考究之能事,千千万万的中国白领,午餐却只能“将就”,要不吃盒饭,要不带一盒饭。
外卖的盒饭不放心,带饭同样弊端不少。
在细菌的作用下,食物中的硝酸盐会还原成亚硝酸盐,最终可形成致癌物亚硝胺和亚硝酰胺类物质。
我国西北、东部沿海地区胃癌高发,就很可能跟该地喜食熏烤、腌制等高亚硝酸盐食物有关。
有些人图省事,将晚上的剩饭菜一并打包装入保鲜盒,放入冰箱冷藏。第二天用普通的布袋或塑料袋装着,带到单位,放到冰箱(有些单位甚至没冰箱,饭就一直放在办公桌上),等到中午用微波炉加热吃。
如果吃剩的饭菜已经被污染了,冰箱并不能阻挡细菌滋生的步伐。路上,特别是夏季,细菌在高温环境下快速生长,食物中的亚硝胺和亚硝酰胺含量也随之上升。
对策:带饭的正确方式当然,并不是说只要带饭就是带致癌物,关键是如何带以及带什么。
正确的做法
将饭盒先用沸水烫一遍。晚饭前就应该将煮好的食物用干净的筷子夹出来,立即装进饭盒盖严实,放入冰箱保存。
饭盒最好买隔层多的,饭菜分开放,以免菜汤污染米饭。若单位离家远,买一个带保温功能的密封饭袋也很有必要。
这样处理后,细菌繁殖危险会小得多,生成亚硝酸盐的机会也会大大减少。
日本主妇们煮好食物后,会立即按菜品不同,分格装入不同食盒,早上将饭盒装入保温袋,提去单位。这值得学习。
最好不要带咸菜、咸肉等盐渍食物,以及施氮肥量比较大的叶菜和根菜。绿叶蔬菜硝酸盐含量高,腌制或长时间炖煮易产生亚硝酸盐,不适合作为剩菜。
另外,广东人爱喝的老火汤,亚硝酸盐含量也高,同样不宜带。
幽门螺杆菌,在围餐中传播幽门螺杆菌在胃炎、胃溃疡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也会大大增加感染者患胃癌的风险。而这个常见的细菌,在中国人中尤为容易传播。
因为这种细菌可通过口—口途径传染,在进食过程中传染。中国多数围餐,家庭进餐也常不设公筷,这为幽门螺杆菌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对策:公筷用起来在中国推行分餐不大可行,建议围餐时设公筷,减少传染机会。 常有胃不适者,可进行呼气试验,检查胃里是否有幽门螺杆菌存在。 若发现幽门螺杆菌,建议及时就诊,用药两周左右,幽门螺杆菌清除率几乎达百分之百。这也是预防胃癌的有效之道。
中国胃,癌告急胃癌高居我国消化道肿瘤发病率第一位,发病率在(10~30)人/10万人;在世界范围,我国每年新发胃癌病例占世界的40%,死亡率更是比欧美国家高出4倍不止。
不容乐观的数据,背后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患者都发现得太晚了。
早期胃癌病人多无明显症状,少数人有反酸、腹痛、恶心等不适,跟普通胃病的表现无异。
等到出现明显疼痛、消瘦、食欲下降、乏力等症状时已非早期,治疗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对策:胃肠镜早发现推荐年过50岁的普通人群,每隔两年做一次胃镜和肠镜体检,而年轻人每三年检查一次。
胃肠镜检查过程有一定不适感,真的担心害怕,可选择无痛胃肠镜。
若胃镜检查发现有胃黏膜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就要非常警惕,因为这实际为癌前病变。不过,若能此时发现,及时手术处理,预后也是相当好的。
说看病难治病贵,却不愿意重视最省钱最有效的疾病预防,这也是我国一个怪现象。平时若能好好爱护自己的胃,就能离癌症远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