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做了一台大手术,原定计划是术后回监护室(ICU),之前跟家属谈话的时候也提到了。结果,术后离开手术区域,前往ICU的过程中,家属第一句话就问:醒了吗?
“还没有,手术完先转回ICU,回去慢慢醒。”
家属的脸色变得很难看,问:为什么不让醒?!什么时候能醒?
一台这么大的手术,将近十几个小时,在手术台前寸步不离,没吃饭,没喝水,就连上厕所都是跑步云的。结果还被家属那样误解......
那为什么不让他醒呢?听说经常手术结束,病人也跟着醒了。
一般,手术治疗是在全麻的状态下完成。通过药物来让患者进入一种全身麻醉的状态,专业术语叫“全麻”,即:镇静、镇痛、肌肉松驰、失去意识。
大多数患者,会在术手几分钟到几十分钟之内“醒来”,专业名词叫“麻醉苏醒期”,也有叫“麻醉恢复期”的。然后会将患者转至麻醉恢复室,进行术后监护。
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之后,意识恢复,麻药代谢完全,可以很好的自主呼吸,正确回答简单问题等,就可以转回原病房进行术后治疗、护理。
但是有一些患者,就得回到重症监护病房(ICU)继续后续治疗、护理。这个时候,需要他们慢慢“醒来”(麻醉恢复)。
为什么要回ICU啊?
因为患者病情不稳定,普通病房的医疗护理条件,医护的人力资源储备无法完成患者术后的治疗和护理。
什么病人需要回ICU?
1、高龄的病人,由于年龄较大,术后恢复起来较年轻人慢。
2、有严重的内科合并症的病人,比如患有心脏病(冠心病、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脏器衰竭等(心衰、呼衰、肾衰)。
3、手术时间过长,预判麻醉苏醒有困难的患者。
4、手术意外(比如出血过多、副损伤等)。
5、大型手术后需要严密观察病情的患者(比如心脏手术、胸外科手术、神经外科手术、血管外科大型的开放手术)。
那么不着急让他们麻醉苏醒是为什么呢?
一切都是为了稳定:
1、需要将患者的生命体征状态调节平稳(心率、心律、血压、氧合等参数)。
2、需要让患者有一个稳定的内环境状态(比如体内的电解质水平、酸碱平衡等)。
3、需要稳定的观察排除术后没有出现明显的并发症。
4、让患者自身逐步适应术后新的身体状况变化(比如肺叶切除的患者需要适应呼吸功能的变化)。
评价一个好的麻醉医生,不仅仅看患者的术后疼不疼,醒没醒,还要有很多其他的考虑因素。做个好麻醉医生,真不容易啊!
觉得有用?可记得收藏转发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