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到古代的神医,许多人就会想到三国的华佗,他被称为“外科鼻祖”,留下了刮骨疗伤的典故。在唐朝时期,也出现过一位神医,此人与华佗齐名,医术非常高超,曾将“死人”救活,创造了24个医学领域的第一。更令人佩服的是,他还精通养生之道,140多岁才去世,被当时的百姓尊为活神仙。
此人就是药王孙思邈,出生于公元541年,自幼天资聪慧,具有过目不忘的能力。长大后,孙思邈看到百姓被疾病所折磨,就开始学习医术,认真研读《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古代医书,并广泛收集民间流传的药方,热心为人治病,积累了许多宝贵的临床经验。
北周静帝时期,朝廷召孙思邈任国子博士,却被他婉拒。孙思邈认为,做官并不是自己的志向,救助贫苦百姓才是一生要做的事情。唐太宗继位后,长孙皇后怀胎十月不能分娩,且患上了重病,宫中太医全都束手无策,有人就向皇帝推荐了孙思邈,认为世上只有他能已好皇后的病。
太宗立马派人寻找孙思邈,并将其请到宫中,为皇后看病。不久后,孙思邈来到了皇宫,虽然他已经年近80,但身形步态皆如同少年一般,太宗感叹道:“世间原来竟有如此超凡脱俗之人,真乃天下百姓之幸。”因“男女授受不亲”的礼教束缚,孙思邈不能接近皇后的“凤体”,他就取出一条细线,进行引线诊脉。
片刻之间,他就诊断出皇后的病因,开了几副汤药让她服下,几天后就痊愈了,且顺利生下皇子。唐太宗惊喜万分,对孙思邈的医术佩服不已,并要封他为大官,让他留下执掌太医院。然而,孙思邈却说道:“我乃一介布衣,为皇后治病,并不是为了做官,天下还有很多穷苦百姓看不起病,我希望能为他们做点事情,希望皇上理解。”
太宗并没有强行挽留,便赏赐他良马一匹和千两黄金、绸缎百尺,并亲自送他出宫。孙思邈又拒绝了皇帝的赏赐,独自一人离开了,这让太宗对他更为敬重。后来,听说孙思邈在华原县五台山附近为百姓治病,就亲自来到此地,并赐给了他颂词一首。直到现在,药王山南庵内还留有唐太宗御道、拜真台、唐太宗赐真人颂古碑。
孙思邈一百多岁的时候,在路上遇到一伙人抬着棺材,他棺材了棺材外的血迹后,立刻拦住了他们,并且说道:“你们赶紧停下来,棺材里的人尚且有救。”其中的一位老者,认出了他就是人们口中的活神仙,立马让人把棺材放下。其中的一位年轻人很疑惑,并嘀咕道:“只知道医生能治病,但也不是神仙,没听说过能把死人治活。”
孙思邈并没有生气,也没有解释,让人打开棺材。他看到这是一个孕妇,因为难产刚刚昏死过去,其实并不是真的死了,孙思邈就拿出苗银针,找准穴位,扎进妇人身内。不一会,孕妇醒了过来,并且顺利产下一男婴,其家人立马磕头谢恩。孙思邈将“死人”救活的事迹不胫而走,天下人尊称他为“药王”。
公元682年,孙思邈去世,享年142岁。但也有些史料记载,说他出生于515年,若这真是这样,他则活了168岁。孙思邈以其高超的医术,创造了24个第一,他是第一个完整论述医德的人,第一个麻风病专家,第一个倡导建立妇科、儿科的人,第一个将美容药推向民间的人等。
另外,他的著作《千金方》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一部临床医学百科全书,对后世医学的发展影响很深远。现如今,不少人仍对中医有所质疑,而韩国却对中医非常重视,并拿出一本所谓韩医学的圣典《东医宝鉴》进行申遗,脸皮不是一般的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