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五谷是好东西,之前发的养生文章中小郎中也会时不时的推荐给大家,但是,任何东西都要讲究一个度的,不能说是好东西吃越多就越有用哦!下面就跟大家讲讲在五谷上,都有什么错误的认识呢?究竟应该怎么吃才是真的养生呢?
《黄帝内经》中说“五谷为养”。五谷是滋养我们身体的宝贵粮食,它们平和滋补,几乎适合所有人,是维持我们生存不可或缺的物质。但是,五谷也并非吃得越多越健康。“五谷”,指稻(大米类)、麦(白面类)、稷(小米类)、黍(玉米、黄米类)、菽(豆类)。如今,“五谷”作为庄稼和粮食的总称,它成了我们的主食。
大米都有什么好处?
大米性味甘淡平和,可以健脾胃,壮筋骨,通血脉,调五脏,对人体有很好的补益作用。古人称之为“天下第一补人之物”,人们每天食用都百吃不厌。过去婴儿喝不到奶水的话,大人会给他喝稠稠的米汁,也可以把孩子养得健壮,因为米汁能够开胃和助食。
西方营养学认为大米富含多种营养,其中最多的是碳水化合物即淀粉类物质,还含有蛋白质、脂肪,以维生素B族为主的多种营养素及含钙、磷、铁等的矿物质。粳米粗纤维少,它的营养成分、可消化率和可吸收率是最高的,并能补脾健胃,因此它也是药食同源食材。
很多人爱吃糙米,糙米很伤胃。糙米偶尔吃吃可以,煮的时间要长使之软烂一些,吃的时候还得细嚼慢咽。要知道,我们脾胃最容易接受的食物,就是柔和的食物。
小麦吃陈麦更好
小麦的粮食制品就是我们吃的白面。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说:“新麦性热,陈麦平和。”因为陈麦性平和,所以大家还是吃平和的陈麦比较好。
小麦磨成面后就是我们北方人常吃的白面,作用为补虚。长久服食,使人肌肉结实,有助肠胃,增强气力,有助五脏。用水调服,可治中暑。
面食,在我国北方作为主食,能养人补虚,所以北方人显得更为强壮。身体弱的人,常吃面食,可以逐步改善体质。因其更容易消化吸收,所以患脾胃病的人应该以面食为主,因其能够更好地促进肠胃功能的恢复。
小米豆类各有利弊
小米很养人,小米属于粗粮,不像大米白面更容易被人消化吸收。病人吃大米白面可能更好,但身体强壮者,脾胃也比较好的人,经常吃小米饭、小米粥,对身体也有很好的补益作用。
玉米属于粗粮,很多人喜欢吃它。可以在秋天收获季节,吃煮玉米,非常受欢迎。也可以磨成面作粥,作干粮,还可碎成玉米糁做稀饭,都很不错。只是不那么好消化,脾胃弱的人就要少吃。
豆类营养也很不错,但它确实难消化。所有的豆吃多了都会腹胀,与其所含的较多难消化的纤维素及某些易产气的糖类有关,容易造成大便干结或是肠鸣、肠胀气等毛病。“豆”不适合老年人食用,其实不光是针对老人,很多脾胃虚弱、体质单薄、病后之人也都需要参照去做。
经常看到很多患者因为吃豆过多造成脾胃损伤,很多是常用各种杂豆一起熬粥,或打成粉服用,经常吃会出现很多问题,尤其是早餐吃豆,可能对一整天都会造成影响,特别在中老年人和脾胃虚弱的人当中,造成的问题就更多了。很多患者出现腹胀便秘,有的胃痛反酸,有的每天困倦乏力。一位患者由于每天早晨吃豆糊,出现耳鸣、听力下降、头昏。中医认为豆类大多是入肾的,也有很多有固肾的作用,其作用方向趋下,又很难消化,早晨吃不利于身体的阳气生发,造成脑供血不足,出现头晕、耳鸣,尤其是老年、动脉硬化者这种情况很多。
豆子不易消化,容易滞气,多食影响体内清气上升,尤其早晨食用后,可以使人一天的阳气都难以生发起来,日复一日,后果可想而知,头昏头涨、目涩不适,面色越来越暗,甚至长出很多黑斑等。因此,五谷中最养人的还是大米白面,其他就要因人而异了。
饭吃太饱也不行的
我们吃的五谷,是提供生存、生产、生命各种活动的最主要能量来源,但并非吃得越多越好。饮食过量,不知控制,脾胃就会受到很大伤害,脾胃受伤,自然不能化生气血;造成气血匮乏,精神不振,身体困倦,而善叹息、欲卧、面黄等。所以我们吃饭应该七八分饱,以防伤害脾胃并且间接的会伤害气血。我们脾胃的功能是有限的,如果让它无限的使用,天长日久,脾胃功能就会越来越差。
吃得过饱会损伤肺气。还有很多人吃完饭就困,尤其是脑血管有问题的人这种情况较多,由于吃得过多或不易消化的食物较多,造成气血不够用,因为我们消化食物也是要仰仗气血运行的,而且需要的还很多。中医理论中脾胃为多气多血之脏腑,其作用至关重要,当然占用的气血也多,此时脑部供血自然就跟不上了,以致出现头昏、眼花、耳鸣、困倦等症,因此,老年人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尤应提高警惕。
现在很多人都是坐办公室的上班族,有些人活动量非常少。这些脑力活动多的人,脾胃通常不会很壮,这些人吃饭一定不能超过八分饱。要根据脾胃的感觉,有的并不感觉饿,甚至胃还是胀的,就更加需要控制进食了,这样既不伤害脾胃,又不妨碍气血的流通,还能使食物得到较好的消化吸收,整体上使身体得到最大的收益。
还要注意的就是,饿了该吃,渴了该喝;但不要等饿极了渴极了再进食进饮,否则非但无益,还会造成积聚和痰癖这类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