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一定年龄,本该慢下脚步生活的中老年人,却忙得“狠”:白天忙家务、忙四处活动、忙带第三代、晚上忙打牌、忙刷朋友圈...忙到深更半夜还不舍得睡!结果会怎么样呢?忙出了一身累的有之,忙出病甚至累出命的也有之。
其实,慢,更是适合中老年人的生活方式。你不知道吧,“慢”养生正在悄悄流行中!
什么是慢养生?即节能养生。研究表明,寿命与呼吸频率成反比,即呼吸频率越慢,寿命就越长。例如慢用脑、慢动作、慢吃、慢睡、慢说话、慢做家务、慢散步等,从而达到慢心跳、慢呼吸、慢消耗,进人慢节奏的生命状态,最终达到慢衰老。
冬天最适合慢养生!冬季慢养生,能减少人体的消耗,达到保护阳气和阴精、延缓衰老的目的。你只有慢下来,才能静得下来,静下来,心跳、呼吸才能缓下来;心跳、呼吸缓下来,生命能量才能节约下来。
中老年人如何学会“慢”养生?呼吸“慢”一点
由于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人们一呼一吸平均只有3.33秒,过快的呼吸不利于人的长寿,它会导致心跳过快,能量消耗增多,危害健康。美国科学家指出,每天几分钟慢呼吸,有可能缓解高血压并改变肾脏调节体内盐分的方式。
建议:慢呼吸要做到四个字:深、长、匀、细。深,就是一呼一吸都要到头;长,时间要拉长,放慢;匀,要匀称;细,就是要细微,不能粗猛。
说话“慢”一点
语速过快容易使情绪变得激动,促使交感神经兴奋,造成血管收缩,中老年人血管较脆弱,很有可能引发或加重高血压、心脏病等。
建议:语速快的人可试着放慢语速,大脑就不会那么紧张,肌肉也容易放松,气血也容易流通,身体各部分机能组织运转都会更协调。
起床“慢”一点
人在睡眠时各项生理机能维持低速运转,代谢水平降低,心跳减慢,血压下降。人醒后从熟睡状态转到活动状态时,如立即下床或动作较大,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而且冬天是此病高发季节。
建议:醒来后不要急于坐起,赖床几分钟,刚清醒时人体血液循环较慢,黏稠度也高,给心脏一个适应过程。随后起身,双腿下垂,坐在床沿边一两分钟,让脑供血状况有所改善。
排尿排便“慢”一点
排尿过急容易引起头晕,甚至出现排尿性晕厥。当人屏气排便时,各个器官的肌肉都在用力收缩,导致腹压增高,使心脏排血阻力增大、血压升高和心肌耗氧量增加,从而导致心肌缺血、心绞痛或严重心律失常引发的猝死。
建议:中老年人尽量选择坐便,排尿、排便都要尽量缓慢,不可过快或用力过猛。蹲位排便相对于坐位排便所用的腹压更大,危险性更大。排泄结束后,站起来也尽量慢一些,可手扶支撑物。
运动“慢”一点
冬季气温较低,中老年人锻炼前如果热身不充分,很可能造成肌肉拉伤和关节扭伤等情况。另外,冬天人的血管明显收缩,即使不运动血压也比平时稍高,血管弹性也在下降,如果热身不到位,血压容易突然上升,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建议:冬季热身活动10~15分钟为宜。中老年人最好在9点以后,太阳出来、相对温度较高的时段锻炼。天气过冷时可选择室内快走或原地慢跑。运动时若出现头晕、头部发紧、胸闷等症状,应立即停止。
走路“慢”一点
几乎大部分中老年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关节病变、骨质疏松症等,平时不走不动还好,一动腿就疼,走快了容易跌倒。一些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走的过快会使得身体耗氧量加大,导致呼吸困难、气喘或者加重原有的心脏疾病等。
建议:一般情况下,老人每分钟走约60~70步为宜。一些体质较差的老人,可准备合适的拐杖,用它可增加双腿的支撑力。
吃饭“慢”一点
专家表示,人体受到冷空气刺激后,容易引发胃疼、胃胀、腹泻等不适。不少人以为用热的食物暖暖胃会好。但实际上,在天冷的情况下,马上吃东西,或吃得太快,都会加重肠胃负担,轻则食欲不振,重则会导致急性胃炎、胃痉挛等。
建议:冬天吃饭,最好先吃点主食,再吃菜、喝汤,有利于刺激唾液分泌淀粉酶,还能保护肠胃。中老年人建议一口饭嚼20次以上为宜,一顿饭时间控制在30分钟左右。
喝水“慢”一点
一次饮水太多,会加速排尿,大口喝水或喝水太快,易引起气胀,也会给心脏带来过大负担。
建议:倒一杯温开水,先含一小口滋润口腔,然后慢慢咽下,再一小口一小口地喝下,喝250-300毫升即可。
坏情绪“慢”一点
研究表明,生气不利于身体健康,还会影响免疫系统正常工作。焦躁的情绪既伤肝、伤肺又伤脾,还会影响到人体的内分泌及机体组织的正常运转,尽量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建议: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果,以及富含维生素B1、维生素B2的豆类、乳类、动物内脏等,以补肾益气、调节情志,保持愉快的心情。
素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