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过大年】护工李大姐:过年把健康带回家

作者:健康报新闻频道 2018-02-08阅读:5685次

年关将近,年味愈浓。很多人纷纷收拾行囊,即将或者已经踏上了回家的路。此刻,与家人团聚是头等大事。也有人为了公众健康,年年默默坚守工作岗位。春节前夕,本报推出“健康过大年”专栏,陆续带您走进健康守护者的工作和生活,讲述他们的坚守和奉献。

早上6时,42岁的李燕华利落地洗漱完毕,换上红色运动服,双脚蹬进黑色的平底鞋,快速地走向厨房。2月2日是李燕华回到老家——安徽省阜阳市的第一天,她想为两个孩子做一顿美味且营养丰富的早餐。

李大姐在北京的大医院做护工已经10年有余。大城市频繁的健康科普活动和医院的培训,让她在实践和耳濡目染中学会了很多健康知识。今年回家过年,她还带回去了一项特殊的任务,当一回健康宣传员,把健康知识一起带回家。

村里的健康宣传员

7时不到,天已经完全亮了。粥已经上桌,旁边摆着地瓜、馒头、拌蔬菜和水果沙拉。1年里,姐弟俩最盼过年,除了父母的陪伴,还能吃到母亲做的健康又可口的饭菜。

“奶奶一人带两娃非常辛苦,难免照顾不周全。有时早上起晚了,孩子们就拿着馒头在路上啃了或者干脆不吃。我和孩子父亲都在北京打工。可自从照护了一位胆结石病人,听医生说跟不吃早餐有很大关系,可把我吓坏了。”李大姐说,住院的很多术后病人都会吃营养餐,她一点一滴记在心里,学会以后,就在电话里教女儿学做一些既简单又营养的饭菜。

为了供两个孩子到县城里上学,2007年,李大姐和丈夫一起从阜阳来到北京,经老乡介绍后在医院做护工,丈夫做保安。

“咱没什么文化,但对很多事情都好奇,喜欢学习。入职前,家政公司进行了照护病人的培训,现在医院每年都会给我们上护理课,教一些护理技巧和健康知识。”李大姐说,她从一个啥健康知识都不懂的农村妇女到村里的健康宣传员,完全源于她的工作。

李大姐今年刚回老家,就接到了村委会的任务,有一位患有肺结核的未婚女青年,生怕患病的消息被别人知道,村医上门访视吃了闭门羹。李大姐先是联系女青年的表姐,以走亲戚的身份来到女青年家,从自己做护工的见闻聊起,最后督促女青年在治疗过程中要规律用药、定期复查,告诉她消毒隔离的方法,并表示对她的病情一定保密。李大姐的诚心打动了那位姑娘,表示会坚持治疗直到痊愈。

李大姐说,虽然现在农村经济条件好了很多,但是一些旧观念还是根深蒂固。比如,很多家长认为“小孩吃鸡蛋容易上火”,老人担心体检会“没病检出病”。“可不能小看了健康宣传的作用,大医院的专家都强调预防不是?我是健康知识的受益者,也要努力做好传播者。”李大姐笑嘻嘻地说。

一本小册子彻底解困扰

性格开朗的李大姐生活中并非没愁事。曾经,和孩子的沟通成了她最大的困扰。大概三四年前,李大姐突然意识到孩子们和她与丈夫有了明显的距离感。就拿过年回家来说,孩子们不怎么爱主动和他们说话,只有给礼物时,才会对着他们笑。李大姐说,类似情况在很多工友身上都发生过。

李大姐在北京临时住处的街道上,时常会有卫生计生部门针对流动人口举办的义诊或者讲座。在一次活动中,志愿者送给李大姐一本小册子,是一位教育专家撰写的《关爱留守孩子》手册,教与孩子长时间分离的父母如何利用假期迅速弥合亲情。

册子里写道:父母与孩子见面的第一件事是拥抱孩子,不管他年纪有多大;见面第一句话,要说出孩子的变化,“你长高了”“变漂亮了”;谈到孩子的学习时,要平和沟通,更多关心过程而不是结果;当别人“告状”时,不要急于当着外人的面呵斥孩子……

册子里的文字和专家的讲解,解开了李大姐的困扰,在陪护病人的很多夜晚,她将小册子不知道读了多少遍。她也把学到的知识讲给孩子爸爸听,自己除了每年春节假期,尽量在孩子们暑假时也陪伴他们。

李大姐憧憬着未来:“现在国家政策越来越好了,流动儿童上学不像以前那么难,异地医保的续接也在完善,再存点钱,就让孩子们到合肥市上学,到时我和丈夫也回去,再把老人接到城里,一家人真正在一起。”

当前,我国流动人口达2.45亿。近年来,我国政府合理引导人口流动,推进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提高流动人口家庭发展能力。日前,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国计划生育协会联合在2018年元旦、春节期间组织开展“把健康带回家”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关怀关爱专项行动,包括整合资源提供健康服务、突出重点开展健康传播、集中力量强化环境宣传3项主要内容,让更多人能够把自己学到的健康理念带回家乡,传递给父老乡亲。

文/健康报 记者 甘贝贝

编辑/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