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是24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意思是说,雨水节气前后,万物开始萌动,春天就要到了。
初春乍暖还寒,因此,变化无常的天气及较大的温差,很容易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那么雨水节气养生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春捂要恰到好处:
养生专家提醒,雨水期间要注意“倒春寒”现象。雨水之后空气中水分增加,导致气温不仅偏低,而且寒中有湿。这种湿寒的气候对人体内脏和关节有一定的影响。需要提醒的是,不要过早减去外衣,应多捂一段时间,以缓慢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以适应新的气候条件。
大家都说“春捂秋冻”,那么春捂到底要捂哪里呢?
在初春乍暖还寒的时节,要将保暖的重心放在下半身。腿脚的保暖工作做好了,才能防止春季疾病的入侵。与其上身穿厚厚的大衣、羽绒服,下身的衣裤鞋袜却过于单薄,不如加强腿和脚的保暖,遵循“下厚上薄”的穿衣原则,尤其是老年人更不能把下身衣服减得太多。
春季不宜用冷水:
按五行学说,水对应肾,肾主骨。尽管养生里有种说法,称常年用冷水洗脸可以起到保健的作用。但在雨水时节,年老体弱者若用冷水洗脸、洗手,湿寒很容易侵入关节,加之没有充足的阳气驱寒于外,湿寒滞留在手上,就容易酸痛,重则变形,湿寒滞留在头上就容易出现疼痛等症状。
另外在春季时期,湿冷犹存,洗头后应该及时用风筒吹干。否则,水湿留于发际再变凉,很容易使湿寒聚于头,由表及里深入颅内,导致头痛。
注意脾胃气滞:
春主肝,肝脏在春季活动比较旺盛。但肝木易克脾土,稍有不慎容易损害脾胃。同时,降雨增多,湿气加重,湿邪易困扰脾胃。所以,要注意对脾胃的养护,健脾利湿。
另外需注意食物清洁与保鲜,避免出现腹泻等问题。这时候不可以盲目进补,避免助阳外泄,肝木生发太过,克伤脾土,同时避免因肥甘厚味滋腻脾胃,肝郁脾虚,脾失健运,造成水湿不化、聚湿生痰、助长湿滞,导致一系列的脾胃问题。
饮食以平性为宜:
雨水时节气候转暖,但风多物燥,所以常会出现口舌干燥、嘴唇干裂等现象,因此应该多吃新鲜蔬菜、多汁水果以补充人体水分。
食物以平性为宜,“倒春寒”容易使人内脏郁热,因此不宜吃燥热食物“火上浇油”。但郁热使人贪凉,过于食凉,会使湿寒伤及脏腑,引起胃寒、胃凉、腹泻之类的失衡症状。所以,饮食保持中庸,吃热饭热菜,慎吃辣椒、白酒等性温、性热的食物为宜。
雨水时节多吃新鲜蔬菜、多汁水果以补充人体水分。少食油腻之物,可多食红枣、淮山、莲子、韭菜、菠菜、柑橘、蜂蜜、甘蔗等;北方人食疗多以粥为好,可做成莲子粥、山药粥、红枣粥等。
雨水节气养生食谱推荐:
一、金橘山药小米粥
原料:
金橘20克、鲜山药100克、小米50克、白糖15克。
做法:
1、将金橘洗净,切片备用。
2、山药去皮,切片,与金橘片及淘洗干净的小米一同入锅,加适量水,用大火煮开,改用小火熬成稠粥,加入白糖即成。
禁忌:
喝金橘山药小米粥前后一小时不可喝牛奶,因牛奶中之蛋白质遇到金橘中之果酸会凝固,不易消化吸收,会腹胀难过;同时,粥里不宜加太多的糖,因为糖放多了易生痰。
二、砂仁鲫鱼汤
原料:
新鲜鲫鱼1条(约250克);砂仁、味精各3克;生姜6克;葱1条;花生油20克;料酒适量;淀粉少许。
做法:
1、将鲫鱼去鳞、鳃,开肚去内脏,用清水洗净沥干,待用。
2、把葱去皮,清洗干净,切成段;生姜去皮,洗净,切成丝;砂仁洗净,沥干,研成末。
3、把花生油、盐和砂仁拌匀纳入鱼腹,用淀粉封住刀口,把葱段、姜丝铺在鱼身上,放入料酒、味精,用碗盖严,隔水蒸熟即可。
除了以上小编推荐的两道食谱之外,蜂蜜、红枣、韭菜、春笋、樱桃、菠菜等新鲜的水果蔬菜等都是不错的选择,雨水节气养生,您做好准备了吗?
供稿:北京东城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