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桩养生】王珍清老师讲述养生桩三大辩证关系

作者:掌心健康说 2018-04-01阅读:5689次

站桩是身体外形在静止状态下的一种锻炼,其本意是参照树木虽然外表观之不动,但其内部却时时刻刻在生长发育而设立的。

【站桩养生】王珍清老师讲述养生桩三大辩证关系

1、松而不懈、紧而不僵

在大成拳站桩的练习过程中,不论行走或坐卧一般都要求自身保持一定的姿式或动作,因而肌肉要保持一定的紧张性,以维持其姿式及动作。因此站桩不要求绝对的放松,而松中有紧,紧中有松,时松时紧,紧而不僵。“松松紧紧勿过正”。对于初学者来说,关键在于会放松,即做到“松静自然”。

2、无为而修、取法自然

老子云“无为无不为”,王芗斋先生加以变化曰:“无为而有为”,就是站桩时应自然而助,不可拔苗助长,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目的。对于初学者来说,主要困难之一是苦于不能放松和入静,有时越放松越紧张,愈欲入静而杂念愈多,这由于精神上过于执着己身之故。王芗斋云:“离开己身,无物可求;执着己身永无是处。”作为初学者应把注意力放于自身之外。如可设想自己漫步于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周围草色青青,炊烟缕缕,天苍苍,野茫茫,天高云深,草深没牛羊。或设想只是来公园散步,自身随意摆了一个架式休息一会,或在花园里随便活动一下身体而已,与此同时欣赏着周围秀美的景物,呼吸着清新的空气,静听小鸟的鸣叫,嗅着松柏的幽香,于是则可达忘我之境,从而身心放松,杂念也不排自除,而此种状态正是站桩的要求。

有人认为,既然在学拳练功,就应用力,这样可以加快功力的增长,这种想法是十分错误的。王芗斋云:“形体愈松,血液循环愈畅,气力增大愈快,如用力测身心发紧,全身失灵,甚至有气血阻塞之弊。”不论试力或发力,须保持身体松和发力含蓄而有听力。与此相反,还有人认为,既然要求放松,那就越松越好,以至于头顶歪斜,脊柱偏倚,前倾后仰瘘软松懈。熟不知松紧是相对的,过紧为僵,僵侧不活。过松则懈,懈则堕怠,精神也无法振作,同样不可取。上述认识均有偏激之处,应取法自然,不可刻意追求放松或用力僵硬。

3、静中有静、动中有静

入静是练功的基本要求,大成拳站桩更是如此,也就是说在练功的过程中,要尽量减少杂念,已达到心如止水、妄念不生之境。但绝对的“入静”是不存在的,了无生机的入静也是不可取的,练拳者犹然。因练功不是休息不是睡眠,所以在练功的过程中,应有一些必要的意念活动或假象自身处于某种状态之中,如养生桩中抱球意念、水浴意念、,技击中及试力等如临大敌的设想,毛发如戟的意念活动等等。在桩功中肢体也不是像树木那样静止不动,而应像大树一样生机勃勃,这才是站桩的本意。故在桩功中有时也可以做些局部的调整动作,但动作不可露形,适可而止,在试力及走步诸动功中,要保持桩功的整劲,形成整体运动,亦即动中求静之法也。

黄帝《内经》曰:“上古有真人者,提携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真气,独立守神,筋肉若一,故能寿蔽天地。”王芗斋先生总结了几十年的练功经验,根据站桩中刚柔相济、动静相兼、虚实结合、松紧适度的原理和人体的生理特征,结合了儒、释、道、医、拳五大流派之精华,创造了一种神形兼练、内外并修、防病治病、强身健体的独特方法——养生桩。

站桩能促进血液循环,加强新陈代谢,能调整、恢复和加强人体各个器官的技能,对保护健康、治疗疾病具有显著效果。

桩者,树木也。树木从发芽、开花到结果、落叶等一系列变化过程中,是不可能用肉眼看到的,而内在的变化却生生不己、日新月异、循环不息。

站桩这种形式也像树木生长一样,表面上虽然不见其动,而实际上却在不停地运动,这是因为:站桩时强调肢体充分放松,呼吸顺其自然,精神高度集中,并附以良性的意念引导,从而促使毛细血管开放的数量增加,有利于气血畅通、吐故纳新;有利于大脑皮层的抑制与兴奋的调整,消除焦虑,做到心静神安。因此中医学认为:“意到气到,气到则血行,血行则病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