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养生,你大爷还是你大爷。
养生,对其他地方的人来说顶多是一种饮食习惯,对东北人来说却是一种深入骨髓的生活方式。东北人在社交中养生,也在养生中社交。
——————
全国最会养生的人,是哪里人?
很多人可能会说是广东人,但根据近日央视财经频道发布的《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2017-2018)》,中国的养生大省其实是东北!
东北人的养生,看赵本山就知道了。据他的徒弟透露,赵本山过着一种像“张学良晚年”一样的老干部养生生活,每天吃的是“自己种的小白菜”,还要“慢走两小时”。
赵本山甚至连超市都不会去,他曾经很认真地问自己的徒弟:“现在的超市真的可以进去随便拿东西吗?”
这种“老干部”式的养生生活,在东北,尤其是三四线城市里,遍地开花。
但是,别看东北养生表面上岁月静好的样子,内部其实是一曲充满荷尔蒙的“冰与火之歌”。
相比广东的煲汤,东北养生就生猛多了。
拔火罐,东北少年的“成人礼”
————————
赵本山的得意弟子刘小光曾经在辽宁电视台春晚小品《中奖了》中,模仿东北人泡热水澡的情形。
这场惟妙惟肖的泡澡成为了整个小品的最大亮点,也让这个小品在无数东北人心目中成为了经典。
“泡澡”是一种在南方人看来“有些恐怖”但在东北极为常见的养生与社交手段。
有一句笑话说:“北京是政治中心,上海是经济中心,东北是洗浴中心。”
雾气腾腾中,一屋子“大老爷们”脱得赤条条的,宛如香港电影中黑帮“大佬们”在谈判。
这是一个经典的东北交流语境:大家坦诚相对,彼此半斤八两,谁也别在那“装犊子”。
电影《煎饼侠》。
泡澡之后,东北人有一个很重要的活动,就是“拔火罐”。
拔火罐在东北的流行,堪比北京人吃卤煮的风靡。大冬天里去拔火罐,是东北人的“冰与火之歌”。
无数少年从小就好奇地望着自己的父亲趴着躺在澡堂专用的火罐床上,旁边堆着一大桶的玻璃“火罐”,在一些简陋的澡堂里,这种火罐甚至可以用玻璃罐头瓶子代替。
紧接着,一个如武林高手一般的搓澡师傅,带着一脸高傲和不屑走过来,挥掌打下,响声“噼里啪啦”地响彻澡堂。
这是简单的肌肉放松,拔火罐的第一步,往往这个步骤是草草进行的,因为对于东北大众浴池而言,每个师傅一天可以接至少几十单活,不可能在一个人身上浪费太多时间。
在东北,拔火罐是很有仪式感的一种活动。
然后就到了少年们感觉最神奇的点火,一根长长的铁条,末端裹着蘸有酒精的纱布,点燃后活像一支小小的火炬。
只见师傅左手拿起火罐,右手挥舞“火炬”在其中一燎,左手顺势快速扣下,火罐就“粘”在了后背上。
接着就是重复这个步骤,直至整个身上都“粘”满了玻璃瓶。
整个过程师傅做得极为熟练,干脆利落,如行云流水。
等到15到20分钟之后,被火罐覆盖的皮肤开始凸起和变为青紫,就可以拔火罐了,拔火罐的时候会发出类似“buong”的声音,清亮的声音以一种固定的节奏回荡在空旷的大堂,这就是东北人童年的集体记忆中的“澡堂协奏曲”。
他们相信,拔了火罐,身体里的毒素也就这样被“拔”出去了,每个人起身时都一脸轻松。
在东北,拔火罐是一种荣誉。
旁人可能无法理解这种“只属于成人的活动”曾令多少东北少年朝思暮想,可无奈总无一例外地因为父亲一句“你还小,不能拔火罐”而恨恨作罢。
在被好奇心折磨到发疯的少年看来,那一个个拔火罐深棕色的淤青像一个个勋章,让两个夏天在街边相遇的东北人可以微笑着互相点头致意。
我曾经的一个同为东北人的同学就对拔火罐有着执念,他在前几天特地回老家拔了火罐,并兴奋地发了朋友圈,完全无视很多人在评论区表达着惊吓。
因为拔火罐,就是只属于东北少年的“成人礼”。
《洗澡》剧照。
越是好勇斗狠,越怕肾虚
————————
这种看起来极为“生猛”的养生方式,对于其他地区的人来说可能比较难以接受。
不过从性别气质上来说,东北的确是一个具有男性气质的地区。
这样一个男性气质爆棚的地区,“性”自然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我们看东北人的养生补品中,最靠前的人参、鹿茸、红景天都和补肾有关。
在东北,如果一个人“胆敢”在大庭广众之下污蔑另外一个男生是“肾虚”,那一场厮打恐怕是免不了的了。
好面子与好勇斗狠,是东北人的特性之一。
东北“狠人”了解一下。
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提出了一个观点,她认为性别气质是可以区别于性别存在的,我们被社会后天“建构”成为了男人和女人。
东北男生从小就被教育要“像个爷们”,在东北的三四线城市上学,只要任何人胆敢表现得稍微“娘”那么一点,那么他十有八九一定会被各种人欺负。
而这种因为你“娘”而受到的欺负是没人给你主持公道的,我曾亲眼见到我的“为人师表”的小学老师面对这样的纠纷,不去惩戒打人者,反而对着被欺负了的大个子同学吼道:“你这么大个子,被他打了你丢不丢人?!”
越是好勇斗狠,越怕肾虚。反映到养生和饮食上面,那就是讲究大补特补。
东北酸菜火锅。
东北人的养生,简而言之就是依靠“补”。
比如说喝汤吧,东北人可不像广东人一样只喝汤,在东北喝一碗排骨汤,能有小半碗汤就很不错了,剩下的都是满满的排骨。既然要补,就一定要酣畅淋漓,用东北话说叫“到位”。
东北人对“补”崇尚到什么程度呢?
在东北,白萝卜有着一个外号就叫“小人参”。人参不是人人能吃到,但是萝卜遍地都是,这个称呼满足了东北人对于大补人参的追捧。
就算萝卜不是人参,也要当成人参来吃,充分地体现了东北人的食疗观:养生是一种方法论,一种世界观,一种指导思想。
牛肉炖萝卜是东北养生圣品。东北人相信,“秋后萝卜赛人参”,“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
自杀式养生,东北人是真朋克
————————
热衷于“补”的东北人对健康的重视程度自然毋庸置疑,但东北的饮食习惯却往往和这一理念背道而驰,大油、重盐、腌制食品等一系列“慢性自杀”的饮食特点也构成了东北饮食与养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如此,豪爽的东北人有一句形容“吃饭”的话叫做“可劲造”,意思是尽情吃,吃爽了也不能停,一定要吃撑了为止。
东北人似乎什么都喜欢“大”,遍布全国的地方菜馆里,仅就菜量而言,东北菜毫无疑问可以拔得头筹。其中最壮观的当属杀猪菜,一大锅杀猪菜的分量,相当于南方家庭一个春节所有菜加起来的分量。
杀猪菜,“大”就一个字。
受气候影响,东北的冬天最常见的蔬菜是禁得起长久存放的“大白菜”,每到秋末,东北家庭妇女成捆成捆买回堆积如山的白菜也俨然成为了奇观一景。
没人论“棵”买菜,最少一小麻袋。
买太多了吃不完?没关系,东北腌酸菜就是为长期储存量身定做的,在东北长大的朋友们从小养成的思维定式是:“腌酸菜就是要一缸一缸地腌的”。
东北人的吃喝,论“缸”算。
同样地,喝酒也是一缸一缸地喝。
会用蛇泡药酒养生的是东北人,酒桌上往死里喝酒的还是东北人,往往喝到酩酊大醉,满嘴胡话到勾肩搭背称兄道弟,最后一定会有一个或几个人喝到吐,方才作罢。
中国酒桌文化的博大精深非鸿篇巨制不能道尽其精妙,对东北人来说这种文化则简单许多,可以用一句“给面子”来概括,总结起来就是一句在东北每天都被无数次重复的话:“来来来满上,不喝就是不给面子!”
酒桌,要么是东北人之间的战争,要么是东北人对外地人的战争。
对此,林志玲的感受可能比一般人更为深刻。
东北人那英曾逼林志玲喝酒。
每日头条在2016年曾经发布过这样一篇报道,在嫣然慈善晚宴上,从来没有见过传说中的“大姐大”、东北歌手那英的林志玲,为了表示友好,手持红酒来到那英面前敬酒。
豪爽的那英自然一饮而尽,当她看到林志玲没喝,当时就有些觉得掉了面子,质问林志玲“为什么不喝”,林的经纪人见状马上过来解释说林志玲酒精过敏,喝酒会全身发红发肿。
那英一句“你闭嘴”直接打断了经纪人,并对林志玲说:“你这是在北京,你知道不喝是什么下场吗?”
高情商如林志玲面对这样的步步紧逼也无路可走,只得说一句“失礼了”,将手中的红酒一饮而尽,然后带着全身的红肿与经纪人蹒跚着提前离场。
在东北,你只能以战止战,以酒止酒。
在冰天雪地的黑土地,喝酒是一种社交方式——当然其中也产生了种种令人厌恶的酒桌文化,同时也是一种养生方式。
每天晚上睡觉前泡完脚,将人参、鹿茸和枸杞一起泡白酒,美美地喝上一小杯,是东北人的御寒法宝。
体质不能喝酒的,如何过冬?
没关系,东北人还有一招终极养生法——去海南。
欢 迎 分 享 文 章 到 朋 友 圈
作者 | 曹泽宇 排版 | 渣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