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毒无害的贵金属,做成保健品却把人吃成了“蓝血贵族”

作者:SME 2017-07-05阅读:5762次

作为贵金属界的扛把子,金和银两者通常都是以装饰、货币、等价物的形式示人的。

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银和金的命运却变得有些不太一样。

若抛开价值属性只谈实用性,白银比黄金要强上不少。

人类社会由石器时代进入金属时代后,就有人发现银质器皿中的水要比其他容器中的要清洁。

不仅仅是白水,存放在银器当中的葡萄酒、醋、甚至是鲜奶都能长时间保鲜。

一些老人家至今仍会将银币投入牛奶等液体中杀菌

据记载,在公元前4世纪,希腊君主亚历山大大帝带兵东征。

征途之中遭遇了痢疾,造成了大量的士兵伤亡,直接导致东征被迫停止。

可蹊跷的是那些军官和大臣君主们却很少感染痢疾。

原因很简单,因为士兵们使用的是锡餐具,而那些等级高的管理者的餐具都是银质的。

银质餐具

古罗马帝国时期的军官也吸取了这个经验,在行军途中都会携带大量银质容器和餐具。

除了展现国家的雄厚财力外,更重要的原因就是预防疾病。

在古老的东方,银同样也被视作一种神奇的金属。

人们最熟悉的应该是古装剧中银针验毒的桥段。

虽然银针验毒确实存在于历史当中,但银针变黑的现象只是因为砒霜当中的硫杂质。

1902年,古巴附近的马提尼岛发生了奇怪的事情,岛上所有的银器在几天内全都发黑。

经证实是因为火山爆发排出了大量硫化氢,导致银器表面生成了黑色的硫化银。

这事与银针验毒是一个道理。

验毒用的银针

当然,药品繁多的中医自然也不会遗漏银这种天然的成分。

《本草纲目》中有记载,银稍加调用便可主治妊妇腰痛,胎动欲坠,风牙疼痛,口鼻疳蚀,穿唇透颊,身面赤痣等。

微生物被发现之后,银的抗菌属性被更广泛地利用。

早在19世纪初,银就已经是预防细菌感染的最佳物质。

1884年,德国的一位妇产科医生克雷德开始将1%浓度的硝酸银溶液滴入新生儿眼中。

这种方法能够预防新生儿结膜炎,最终让婴儿的失明率从10%下降至0.2%

克雷德医生

之后,银被研磨成粉状内服,用于治疗一些感染病。

又或者是外敷在伤口处,防止继发的细菌感染发生。

银杀菌的奥秘就在于其产生的银离子上。

目前对银离子杀菌的机理有两种主流的学说。

一种是认为银离子能轻易进入细菌的细胞内,与蛋白酶中带负电荷的硫醇基产生特异性结合。

导致这些细菌新陈代谢障碍,细胞分裂机能停止。

原本依靠分裂来繁殖的细菌如同断了命根,不出几个小时就会自然死亡。

被银离子占领的区域很快就成为了没有细菌的净土。

另一种学说则认为是银离子激活产生了活性氧,致使细菌被氧化分解。

无论真正的机理如何,银的抗菌杀菌能力都绝对是天然物质中的翘楚。

每升水中只要含有亿万分之二毫克的银离子,就能杀死水中的大部分细菌。

曾有一个实验,将4.5升每毫升含大肠杆菌七千多个的污水进行银电极处理。

结果3个小时后所有大肠杆菌全部死亡。

枯草杆菌在不同浓度纳米银中的状态

此外,伤寒菌在银片上只能活18个小时,白喉菌在银片上也只能活3天。

银的威力并不亚于其他的抗菌剂。

银也曾被美国FDA认为是一种绝对无毒无副作用的天然抗菌物质。

二战时期,银也被用于士兵伤口的消毒

然而,银还是在抗生素的浪潮中败下阵来了。

因为银太单纯太简单了,没有什么保密配方可言,也不可能为它申请专利。

鸡贼的医药商人有什么理由会大力推广这种没钱赚的玩意。

当然是全力研发新的抗生素,等着大捞一笔啦。

可是抗生素并不是长久之计,长期滥用将导致耐药性细菌的出现。

根本比不上无毒无副作用的银。

真的是这样吗?

西班牙曾被阿拉伯帝国殖民将近800年,所以出现了很多与北非摩尔人混血的后裔。

他们的皮肤颜色比本土人的要深上不少。

西班牙的摩尔人

为了与这些外来血统的人撇清关系,古老的卡斯蒂利亚贵族以肤色证明本族的血统最为高贵纯正。

他们常常自豪地挽起袖管,向他人展示自己白皙的手臂和隐隐可见的蓝色血管。

并以此发明了一种新的称呼——“蓝血贵族”

“蓝血贵族”

实际上手臂上蓝色的血管并不是什么血统的证明,很可能是因为大量使用银器所引起的银中毒。

蓝血并不存在,但贵族的确是事实,只要是个能天天用银器的主都能有这个效果。

精美的银器

虽然服用少量的银不会对人体造成任何危害,但并不代表过量的银不会对人体产生影响。

过量摄入的银并不会像其他物质一样能被人体排出,而是堆积在体内。

银在人体内越堆越多,其接触到的任何组织器官都会变色。

蓝血贵族们的血管就很可能因此显现出诡异的蓝色,当然也不排除是常见的色散所引起的。

银中毒患者

实际上,早在18世纪初医生们就已经意识到银中毒了。

然而“归功于”现代保健品,大量的银中毒事件却仍在发生。

美国一位男子名曰保罗·卡尔森,就是沉迷银保健品的受害者。

保罗·卡尔森

卡尔森曾经患有严重的皮肤病,他屡次求医无果,最终将希望寄托在了一种高科技的保健品上。

这种保健品通畅被称作胶体纳米银,是一种高效的杀菌产品。

各种胶体纳米银保健品

胶体纳米银当中的纳米级银粒子拥有很大的表面积,只需很少的量就能维持局部的低浓度银离子。

纳米银作为常见的抑菌成分在很多生活用品中都能找到。

采用纳米银技术的洗衣机

不过,体外杀菌和体内杀菌是两回事。

不知道是哪个商家开始宣传胶银的内服保健效果,称其能预防各种疾病,没有任何危害。

似乎走过路过不买上一瓶真的会因此浪费了续命的好机会一样。

绝大多数的胶银保健品还会宣传自己产品拥有独家技术,是最新的科技成果。

配合上纳米、胶体这样的不明所以的字眼,很多无知群众都被其迷倒了。

胶体纳米银保健品的广告宣传

再加上有FDA也曾认可银的体外杀菌抗菌作用,越来越多人开始服用这些棕色的胶体纳米银保健品。

卡尔森就没能控制住自己,开始疯狂服用,希望能治好他的皮肤病。

然而他并不知道,当摄入包含银颗粒的药物,或暴露于充满银粉尘的环境时就会发生全身银中毒。

而且在人体环境中容易生成金属银和硫化银导致局部皮肤变色。

这种情况下,皮肤蓝颜色会此处扩散,但接触阳光的部位通常最早出现。

面部,手和胸腔皮肤会完全变成蓝灰色。

最坏时,整个皮肤都会变成蓝色,脾和肝脏等器官也会变成蓝色调。

卡尔森的皮肤呈蓝灰色

银离子作为氧化剂,在高浓度时具有腐蚀性和刺激性。

对人体和细菌的蛋白酶也是一视同仁的,必不会针对性地只对细菌起作用。

胶银热潮兴起后,FDA也有些慌了,曾发出警告称没有任何胶银产品获得新药批准。

所有非处方的纳米银产品都不认为是安全有效的,所谓的保健效果也是虚假宣传。

胶体纳米银产品安全吗?

事实上不仅仅是保健效果,连所谓的独家技术和高科技成果都是忽悠人的。

1999年,FDA禁止了纳米银保健品,不久后也有研究发现纳米银会对肺部、神经及皮肤产生毒性。

甚至能渗入大脑、进入胎盘、干扰精细胞。

纳米银的各种微观形态

然而,一切都已经晚了,卡尔森已经服用胶体纳米银长达14年,早就成为了现实版的“蓝精灵”。

他也因此成为了网络上的红人,还屡次登上了NBC的访谈节目。

可没多久,在2013年,卡尔森就因为肺炎和中风在医院去世,终年62岁,似乎服用纳米银并没有成功续上他的命。

卡尔森带着他一身的蓝皮肤离我们而去,成为了不可撼动的纳米银代言人,也不知是喜是忧。

如今抗生素滥用,银离子安全长效,不会出现耐药菌,可以说是自然馈赠的礼物。

它曾经陪伴我们走过了上千年的岁月,也因为无利可图而被冷落过。

可当它想再次回到人们的视野当中,竟成为了纯粹的谋利工具。

卡尔森即使成为了“蓝精灵”,也没能享受到“蓝精灵”那样的快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