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都为湿气而头疼,湿气重会引发出各种不适的症状,比如,饮食不振、无精打采、关节酸痛、大便糖稀、汗疱疹等水湿病状。
中医认为脾是运化水湿的,脾脏受伤,体内的水湿就会失调,无法及时运化,堆积在身体,就出现了“湿”的症状。。都说“十病九湿”,趁着夏季养脾祛湿,不仅祛湿同时也可达到冬病夏治的目的。
我们身上为什么会有“湿”?
一、内在原因
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影响了脾胃的功能有很多,饮食方面,三餐不定、暴饮暴食,还有夜生活多,这写习惯都会使身体淤积水湿,长久的下去体内湿气堆积,就会影响到健康。
二、外在原因
外在原因跟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比如,经常淋到雨,穿未干透的衣物,头发没吹干就睡觉,常居环境过于潮湿的地方。
夏季如何快速去除体内湿气呢?
1、运动出汗能很好地去湿气。每天坚持适量的运动,对身体是非常有益的。运动可以纾解压力、活络身体器官运作,血液循环。
2、不要直接睡地板。因为空气中水分会下降且地板湿气重,容易入侵体内造成四肢酸痛。最好睡在与地板有一定距离的床上。还有潮湿下雨天减少外出,湿气敏感的人不要穿潮湿未干的衣服。
3、将艾草点燃后在关元穴烤即可。
4、平常饮食要尽量清淡一些,少放盐。
5、多吃一些健脾利尿的食物。比如苋菜、冬瓜、扁豆、薏仁、绿豆、西瓜翠衣等。薏米又名薏苡仁、苡米、薏仁;是普遍又常吃的食物,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为常用的利水渗湿药。
目前市面上最多的薏米是,云南的曲靖薏米,贵州的兴仁薏米、以及福建的金沙薏米, 金沙薏米产于福建省仙游县龙华镇金沙村,因金沙村得名,别名玉芦、玉珠珠,脱壳后称薏米,是仙游县著名的土特产,早在宋代就大面积栽培,已有上千年历史,在明代更是贵为朝廷贡品。
在中国众多的薏米中,当年皇帝偏偏只选择了产自一个小村子的薏米作为朝廷的贡品。足以说明它的营养价值之高。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所记载的薏米正是采集于金沙村的金沙薏米。是目前国家唯一确认的粮药兼用的薏米。也是目前唯一有国家地理保护标识的薏米。
在金沙村当地有句民谣这样唱道:“薏米胜过灵芝草,药用营养价值高,常吃可以延年寿,返老还童立功劳”。在众多地方的薏米中,金沙薏米是颗粒最小的,从中医的角度来讲薏米的颗粒而小,药用价值也就越高。
食疗去湿:薏米红豆粥
薏米红豆粥是很好的去湿食物,红豆能健脾益胃,利尿消肿;薏米可以健脾除湿利水,两者同煮,除湿效果非常好。既可当甜品也可当早餐。不过,要注意的是,在煮红豆薏米粥时切不可加大米,否则不利于祛湿。
做法:薏米100克、红豆100克、芡实50克、枸杞20克。薏米、红豆洗净后,用热水侵泡3个小时左右;然后将所有的材料一起倒入锅里,放入适量的水主城粥的形状,加入冰糖即可。
薏米莲子百合粥
薏米 50克,莲子(去心) 30克,百合 20克,先煮烂,再与粳米 50克同煮粥用适量红糖(或蜂蜜)调味食用。
艾灸除湿法
艾灸是中医推崇的养生方法,只需把艾条放在固定穴位,就能强健身体,养生祛病。对体内有湿的人而言,这个法子祛湿效果也非常明显。
1.灸关元穴:位置在脐下3寸,坚持灸此穴能起到调理气血的效果。
2.灸大椎穴:位置在七颈椎棘突凹陷,体内的湿气容易使人患上肩周炎,常出现头昏脑胀的症状,艾灸此处可有效缓解。
3.灸命门穴:位置在人体背后第二腰椎之下,它是人体元气所在之处,用艾灸能强身健体,强固元气。
4.灸解溪穴:位置在脚背、踝关节活动的凹点。灸此穴位能很好的去除下肢水肿。
5.灸中脘穴:位置在脐上4寸,灸此穴能缓解各种各样的胃不适。
结语:
你又被湿气所烦恼吗?你还有什么祛湿方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