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耳朵一直不舒服,还以为自己早早就要听力下降了,去医院检查治疗后从耳朵掉出个大家伙,耳朵一下子轻松了很多,这到底怎么回事呢?
原来是耵聍在作怪!
耵聍,为外耳道软骨部皮肤的耵聍腺所分泌的淡黄色黏稠液体,耵聍腺是一种特殊的汗腺,位于长有耳毛的外耳道皮肤处。耵聍在空气中干燥后成薄片状,但有的耵聍状如黏稠的油脂,俗称“油耳”。耵聍具有保护外耳道皮肤和黏附外物(如尘埃、小虫子等)的作用。平时借咀嚼、张口等运动,耵聍可自行脱落排出。耵聍栓塞是指外耳道内耵聍分泌过多或排出受阻,使耵聍在外耳道内聚集成团,阻塞外耳道。耵聍栓塞形成后,可影响听力或诱发炎症,是耳鼻喉科常见病之一。耵聍栓塞因程度及部位的不同而症状有异。外耳道未完全阻塞者,多无症状;患者有临床表现前来就诊时,往往可见到耵聍完全阻塞外耳道。
如何预防耳耵聍呢?
3.一旦耵聍诱发了炎症,应先积极消炎,并尽快取出栓塞,以防引流不畅,致使炎症向内扩散。耵聍完全堵塞后会出现耳闷、耳鸣、听力下降;耵聍取出后,要注意保持洁净干燥。
4.不要随便掏耳朵
1.保持外耳道清洁是防止耵聍栓塞的首要条件。如果有耵聍屑,感觉外耳道发痒,可用棉签沾医用酒精轻轻擦拭,这样不但止痒而且有消毒防止感染的作用。
2.游泳之前最好由医生检查一下,先把耵聍屑取出,以防进水膨胀后形成栓塞。若水进入外耳道后,症状可加重,常有耳痛。所以如果耵聍过多,可经常定期到医院请耳科专科医生帮忙取出,以防出现耵聍栓塞。
(1)如果使用未经消毒的尖锐器械掏耳朵,很容易造成耳道、鼓膜的损伤,引起耳道感染、鼓膜炎和鼓膜穿孔,引起听力减退和邻近组织的感染。
(2)经常掏耳朵,会使外耳道受到刺激,其皮肤鳞状细胞或基层细胞就会出现异常增殖,易诱发外耳道乳头状瘤等病变。
(3)如果我们随便掏挖耳朵,很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将霉菌带进外耳道,这就会使耳道奇痒难忍。如果霉菌生长在鼓膜上,还可能出现听力减退及耳鸣现象。
(4)清洁耳道最好的办法是用干净的粗细合适的棉签轻轻地伸进耳道去卷几下,把耵聍清理出来。由于鼓膜位于距耳道口62.5px~87.5px处,骨性耳道皮肤菲薄易受伤害,故不宜将棉签伸进过深,否则容易伤及鼓膜及娇嫩的骨性耳道皮肤,引起急性外耳道炎及鼓膜外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