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体穴位上施以按摩手法,以调节人体机能,消跨疲劳,防治伤病的方法,称为穴位按摩。
(一)手法1、点法
用拇指或中指的指端点压穴叫做点穴。用拇指点穴时,其余四指握拳,拇指伸直或微屈,使其指间关节紧靠食指以助发力。如果用中指点穴,拇指和食指紧夹中指远侧指间关节以助发力。
进行穴位按摩时,除对穴位进行点压的手法外,根据治1疗的需要,还可以把点穴法与指揉法,指拨法结合起来,以增强治疗效果。
在肌肉丰厚的部位,还可用肘尖点穴。,点穴时用力不要过猛,应由轻到重,以引起酸胀反应为废。点后稍待片刻,再逐渐减轻,略加轻揉,以缓解点后反应。
2、掐法
掐法是用指端在身体某一部位或穴位处持续地掐压的一种手法。掐穴位时,被按摩者“得气”感明显,故可称为指针法。
用拇指掐时,其余四指握拳,拇指微屈紧贴食指,以助发力。
用中指掐时,拇指和食指紧夹中指远端指间关节,以助发力。
应用掐法时,应运渐加力,使指端掐入,切勿突然用力。在掐“得气”’后(即被按摩者有酸,麻、胀、重等感觉出现),须持续施劲半分至1分钟,持续过程中也可配用其它手法,如指揉法等。掐毕耍逐渐松劲,并配用指揉法、擦摩法,以缓解掐后反应。
掐法的刺激作用较强,在发生晕厥,中暑、低血糖等病症时,均可掐有关穴位进行急救。发生运动外伤或运动中腹痛时,掐有关穴位可使疼痛缓解。
(二)取穴法常用的取穴法有指量法和中指同身寸法。此外,还可以利用体表标志取穴。
指量法是以被按摩者的手指宽度为标准,如上图指量法所示。若按摩者的手指与被按摩者的手指大致一样,就可以用按摩着的手指直接测定穴位。
中指同身寸法是让被按摩者中措弯曲,取其中指桡侧两横纹头的距离作为1寸(如上图)。此法较指量法精确些,但应用时比指量法麻烦。
利用某些体表标志或解剖标志取穴,有时也很方便。例如作两耳尖的连线与头项正中线的交点即为百会穴;两眉内侧端连线的中点即为印堂穴;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棘突之间即为大椎穴;腘窝横纹中点即为委中穴,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即为阳陵泉穴等。
(三)穴位1、头部常用穴位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主治头晕、头顶痛、昏迷。
印堂穴:位于两眉内侧端连线的中点。主治头晕、前头痛、鼻病。
太阳穴:位于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1寸凹陷处。主治头痛、眼病。
人中穴:位于人中沟的上1/3与下2/3交界处。主治昏迷、急性腰扭伤。
2、颈背部、腰部常用穴位
风池穴:位于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的凹陷处,平耳垂。
大椎穴:位于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棘突之间。
天宗穴:位于肩胛冈下缘正中与肩胛下角连线的上1/3与下1/3交界处。
以上三穴主治头晕、后头痛、颈痛、中暑肩胛部疼痛、落枕。
肾俞穴:位于第二、三腰椎棘突间旁开1.5寸。
大肠俞穴:位于第四、五腰椎棘突间旁开1.5寸。
以上两穴主治腰痛、肾炎。
3、上肢部常用穴位
肩髃穴:位于肩锋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举臂时有凹陷处。主治肩痛。臂痛、上肢瘫痪。
肩内陵穴:位于垂肩,在肩前腋前坟端与肩髃穴连线中点。主治肩痛、臂痛、上肢瘫痪。
曲池穴:位于屈肘成90°,肘横纹头与肱骨外上髁之间。主治肘痛、肩臂痛、上肢关节痛。
扭伤穴:稍屈肘,半握拳,掌心向内,曲池与腕背横纹中央连线的上1/4与3/4交界处。主治急性腰扭伤。
外关穴:位于腕背横纹上2寸,尺、挠骨之间。主治腕痛、上肢瘫痪、落枕。
内关穴:位于腕背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挠侧腕屈肌腱之间。主治手指痛、胸痛、上肢痛、昏迷。
合谷穴:位于第一、二掌骨之间,靠近第二掌骨体的中点。主治上肢痛、手麻、头痛、牙痛。
落枕穴:位于手背,第二、三掌骨同,掌捐关节后5分。主治落枕、手指麻木。
4、下肢部常用穴位
环跳穴:位于侧卧、上腿弯曲、下腿伸直,在臀部股骨大转子最高点与臀裂上端连线外1/3 与内2/3交界处。主治腰腿痛、下肢瘫痪。
委中穴:位于腘窝横纹中英。主治腰痛、坐骨神经痛、膝痛。
承山穴:位于腓肠肌肌腹下方人字纹处正中。主治腰痛、腓肠肌痉挛、痔疮。
犊鼻穴:位于屈膝、髌骨下,髌韧带外侧凹陷中。主治膝痛、膝关节炎。
血海穴:位于正坐屈膝,股骨内上髁上2寸。主治膝痛、月经不调。
梁丘穴:位于髌骨外上缘上2寸凹陷处。主治膝关节痛、腹痛。
膝眼穴:位于屈膝垂足,髌骨下,髌韧带内侧凹陷处。主治膝痛。
阳陵泉穴:位于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主治膝痛,下肢瘫痪,胁痛。
足三里穴:位于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缘外侧一横指。主治腹痛、膝痛、下肢麻木。
悬钟穴:位于外踝尖上3寸,腓骨后缘。主治外踝扭伤、落枕。
昆仑穴:位于外踝与跟腱之间。主治踝痛、腰痛、坐骨神经痛。
三阴交穴:位于内踝尘土3寸,胫骨后缘。主治下腹痛、月经不调。
太溪穴:位于内踝与跟腱之间。主治踝痛、神经衰弱。
涌泉穴:位于脚底心凹陷中,在足底前l/3与后2/3交界处。主治昏迷、中暑、足底抽筋。
(四)取穴原则取穴原则一般分为局部取穴和远隔取穴两种。
1、局部取穴
在损伤的局部取阿是穴(即压痛点,主治局部疼痛)。或在损伤的周围,临近部位取穴,如腰痛取肾俞,腓肠肌痉挛取承山穴等。
2、远隔取穴
指在远隔伤处的部位取穴,如腹痛取足三里穴,腰痛取委中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