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选择艾绒?
选用野生向阳处,5月份长成的艾叶,风干后放置一年,此为陈年熟艾。5月成熟的艾草阳气最足。
2、瘢痕灸灸法
又名化脓灸,选择俞穴,涂以大蒜汁,目的是增加粘性和刺激俞穴,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俞穴,每壮燃尽去除灰烬,方可继续下一壮,施灸时直接烧灼皮肤,所以会比较疼痛,可以在施灸部位轻轻拍打,借以缓解疼痛,一般情况下,施灸部位一周后化脓,5-6周痊愈。化脓灸治疗慢性病比较给力。(古人谓若要安三里长不干,就是足三里化脓灸)。
2、无瘢痕灸灸法
施灸部位涂少量凡士林,放置适量艾柱,当艾柱燃烧2/5左右,患者觉得微有灼痛时,换用第二壮艾柱施灸,一般灸至皮肤红晕不起泡,所以不化脓不留瘢痕。解决虚寒性疾病比较给力。
3、隔姜灸灸法
鲜姜,直径2-3厘米,厚0.2-0.3厘米,中间用针刺数孔,然后把姜片置于俞穴,艾柱放于姜片上,以皮肤发红不起泡为度。主要用于寒吐、腹痛、腹泻、风寒痹痛等。
4、隔蒜灸灸法
鲜大头蒜,切成厚0.2-0.3厘米蒜片,中间针刺数孔,置于俞穴之上,点燃艾炷数壮。多用于肿疡。
5、隔盐灸灸法
纯净食盐填敷于脐,盐上置姜片如隔姜灸,放大艾炷。多用于伤寒阴证、上吐下泻、中风脱症等。
6、隔附子饼灸
把附子饼研磨成粉,用酒调和成直径3厘米,厚0.8厘米的附子饼,中间针刺数孔,放置俞穴上,点燃艾炷,多用于治疗命门火衰、阳痿、早泄、疮疡不敛等。
7、艾药灸灸法
艾绒24克,加上肉桂、干姜、丁香、独活、细辛、白芷、雄黄等量共6克,卷成一个艾条。点燃一端,距离皮肤2-3厘米,熏烤俞穴,有温热而无灼痛,5-7分钟;或者施灸部位不定,来回移动或上下移动艾条,称为雀啄灸。
8、温针灸灸法
针刺和艾灸结合,适用于留针有需要艾灸的病症,操作时,将针刺入俞穴得气后,并给予适当的补泻手法而留针,继而将艾绒固定在针尾上,或选用2厘米左右的艾条,燃尽去针。
石学敏院士艾灸施灸顺序
先上后下,先阴后阳,壮先少后多、柱先小后大。
石学敏院士艾灸禁忌
实热症或阴虚发热、邪热内炽等禁灸;
高热、高血压危象、肺结核晚期、大量咯血禁灸;
呕吐、严重贫血、急性传染病禁灸;
皮肤痈疽、疖肿并伴有发热禁灸。
注意事项
艾灸后如有不适者,如身热感、头昏、烦躁,可令患者适当活动身体,饮水少量,针刺合谷、后溪,可迅速缓解;注意用火安全。
国家中医药适宜技术“中医灸疗师”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