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斋经脉真气循行功,是1962年我学针灸时一位名叫齐斋的气功师传授的,属于中医气功范畴。它不仅可以健身延年,防病治病,给他人治病,还可以帮助学者迅速掌握十二正经、奇经八脉和正经、任脉、督脉上的所有的穴位。功法节节紧绕上、中、下丹田,步步从丹田入手,是性命双修、防病治病的经典功法,又是经络学说的基础教材。
这套功法简单易练,懂得经络的同志只需默念经络就等于在练功,从未接触过经络学的同志只要稍看经络图,就可边默边练。对于那些练功不能入静的同志和怕练功出偏差,或已经出偏差的同志,更是极好的神功妙方。对危重病人、行走不便、身体极度虚弱的同志也很适合。因此此功可以坐着练、站着练和躺着练。
这套功法分为三大部分。全套功法可以连续练,也可以分节练。在选择练功时要注意两点:第一、必须两条相关联的阴阳经脉一起练。例如:练手太阴肺经后接练手阳明大肠经;练足阳明胃经后接练足太阴脾经;练手少阴心经后接练手太阳小肠经;练足太阳膀胱经后接练足少阴肾经;练手厥[jué]阴心包经后接练手少阳三焦经;练足少阳胆经后接练足厥阴肝经;练督脉后接练任脉;练冲脉后接练带脉;练阴跷[qiāo]脉后接练阳跷脉;练阴维脉后接练阳维脉。第二点是无论练功者选练哪一节练,都必须加练开功和收功部分,否则练功收效不大。
这套功法见效迅速。对熟悉气功的人,尤其是有功底的人,练三至五次,便可出现“丹田火炽、两肾汤煎、眼吐金光、耳后风生、脑后鹫鸣、身涌鼻搐”等六种“产大药”的景象。对于初学者,开始练就能立即得气,连续练十余天,就会脑清目明,精力充沛,甚至随心所欲地调动体内真气和发放外气。身患顽疾的患者,连续练十余天,疾病就会有明显减轻、好转,渐至痊愈。
这套功法,是老师传授,由我整理而成。我经过近30年的实践,逐渐发现它的很多长处,尤其在医疗临床方面,更显示出了它的神奇功效。近几年,有不少老前辈和朋友们都要我整理出来,我也觉得很有必要,也就照办了,有不足之处和有错误,请大家不吝赐教。
一、开功部分
攒[cuán]簇五行:盘坐入静,或曲膝平坐,或松静站立,或聚神仰卧(图一①一④)。深吸气,再将气全部吐净。全身放松,缓慢闭目,眼观鼻,鼻匀息,耳听心音,松舌松齿,高度入静。
弹指排毒:双手缓慢上托至胸前,沉肘松腕,指尖向上,双手同时由小指到大指轮流用力掸指90次。意想将一切病气、废气由十指弹出体外,弹向无限远的太空间。掌心向上,缓慢下降至脐旁,净心无为(图二①②)。
华池生津:以舌漱齿,齿外顺时针3次,逆时针3次;齿内顺时针3次,逆时针3次。鼓漱36次,吞津液入下丹田,吞咽3次以上。
清心叩齿:内视心脏,耳听心音,按心跳节拍叩齿36次。松齿。
调息通脉:深腹式顺呼吸一次,深、细、匀、长,再自然呼吸。下颌内收,舌抵上腭,疏通任、督二脉。
二、经脉循行部分
守肾疏经:双手缓慢上托,翻掌抱球于胸前,左上右下,虚腋悬肘,意守双肾,气存中丹田(图三①③⑧、图四)。
引中丹田真气上行手太阴肺经(图五①).沿中府、玄门、天府、侠白、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大渊、鱼际、少商,引气绕过拇指尖,经拇指外侧,过虎口入手阳明大肠经(图五②)经商阳、二间、三间、合谷、阳溪、偏历、温溜、下廉、上廉、三里、曲池、肘髎[liáo]、手五里、臂臑[nào]、肩髃[yú]、巨骨、天鼎扶突、禾髎,迎香,气入上丹田。
引上丹田真气入足阳明胃经(图六①),经承泣、四白、巨髎、地仓、大迎、颊车、下关、头维,顺头维直下人迎、水突、气舍、缺盆、气户、库房、屋医、鹰窗、乳中、乳根、不客、承满、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 、水道、 归来、气冲、髀关、伏免、阴市,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条口、下巨虚、丰隆、解溪、冲阳、陷谷、内庭、厉兑。再引气绕足食趾尖,经食趾内侧上足大趾内侧端,入足太阴脾经(图六②),经隐白、大都、太白、公孙、商丘、三阴交、漏谷、地机、阴陵泉;血海、箕[jī]门、冲门、府舍、腹结、大横、腹哀、食窦、天溪、胸乡、周荣、大包,气入中丹田。
引中丹田真气出膻中横行入手少阴心经(图七①),经极泉、青灵、少海、灵道、通里、阴郄[xì]、神门、少府、少冲,引气绕小指尖端,入手太阳小肠经(图七②),经少泽、前谷、后溪、腕骨、阳谷、养老、支正、小海、肩贞、臑俞、天宗、秉风、曲垣、肩外俞、肩中俞、天窗、天客、颧髎、听宫,气入上丹田。
引上丹田真气入足太阳膀胱经(图八①),经睛明、攒竹、眉冲、曲差、五处、承光、通天、络却、玉枕、天柱、大杼、风门、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中膂[lǚ]俞、白环俞、上髎、次髎、中髎、下髎、会阳、承扶、殷门、浮郄,委阳、委中,真气上提入中脉直抵天柱,引气下行附分、魄户、膏肓俞、神堂、意喜、膈关,魂门、阳纲,意舍、胃仓、肓门、志室、胞肓、秩边.沿股外侧后缘直下,在委中会合而下,经合阳、承筋、承山、飞扬、附阳、昆仑、仆参.申脉、金门,京骨、束谷、通谷、至阴,引气由小趾外侧直入足心,进入足少阴肾经(图八②),经涌泉、然谷、太溪、大钟、水水、照海、复溜、交信、筑宾、阴谷、横骨、大赫,气穴、四满、中注、肓俞、商曲、石关、阴都、通谷、幽门、步廊、神封、灵虚、神藏、彧[yù]中、俞府,气入中丹田。
引中丹田真气出膻中横入手厥阴心包经(图九①),经天池、天泉、曲泽、郄门、间使、内关、大陵,劳官、中冲,引气绕中指外侧上无名指外侧端,进入手少阳三焦经(图九②),经关冲、液门、中渚、阳池、外关、支沟、会宗、三阳络、四渎、天井、清冷渊、消泺[pō]、会、肩髎、天髎(liao)、天牖、医风、瘈(chi)脉、颅息、角孙耳门、和髎、丝竹空,气入上丹田。
引上丹田真气入足少阳胆经(图十①),经瞳子髎、听会、上关、颔厌、悬颅、悬厘、曲鬓、率谷、天冲、浮白、巧阴、完骨、本神、阳白、临泣、目窗、正荣、承灵、脑空、风池、肩井、渊腋、辄筋、日月、京门、带脉、五枢、维道、居髎、环跳、风市、中渎、阳关、阳陵泉、阳交、外邱、光明、阳辅、悬钟、邱虚、足临泣、地五会、侠溪、巧阴,引气绕足小趾尖,经足外侧绕足跟,沿足内侧入足大趾外侧端进入足厥阴肝经(图十②),经大敦,行间、太冲、中封,蚕沟、中都、膝关、曲泉、阴包、五里、阴廉、急脉、章门、期门,气入中丹田。引中丹田真气入下丹田,内视下丹田,耳听心音(图十③)。
守心通脉:双手缓慢旋球,变右上左下(图十③),意守心脏。引下丹田真气入会阴,沿小周天路线运转,疏通任,督二脉:经长强、腰俞、阳关、命门、悬枢、背中、中枢筋缩、至阳、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大椎、哑门、风府、脑户、强间、后顶、百会、前顶、聪会、上星、神庭,素髎、水沟、兑端,龈交,透过上腭,经舌尖下承浆、廉泉、天突、璇玑、华盖、紫宫、玉堂、膻中、中庭、鸠尾、巨阙、上脘、建里、下脘、水分、神阙、阴交、气海、石门、关元、中极、曲骨、会阴,气存下丹田(图十①一③)。
引下丹田真气上行尾闾入胞中,进冲脉,上行脊里直至头顶,气存上丹田。引一小股真气由中脉直下尾闯,经会阴,分两路沿任脉两旁向上行,过膻中、天突在廉泉相会,过承浆又分两路绕唇口入水沟,分两路绕迎香,进印堂,入上丹田,气存上丹田(图十二①)。
引一小股真气由上丹田入中脉直下命门,气分两路平行带脉,经肾俞绕腰一周,在神阙相会,入下丹田,气存下丹田(图十二②)。
引下丹田真气分两支下涌泉。提涌泉气上行入阳跷脉,经足跟外侧沿外踝上行大腿外侧,循股,外经胁肋后,从腋缝后上方上肩,沿颈上挟口角,入目内眦,过睛明,上额头,下行风池,引气存入上丹田(图十三①)。
引上丹田真气经中丹田直下下丹田,分两支下行涌泉。提涌泉气上行入阴跷脉,由照海上行内踝,沿大腿内侧后缘至前阴部,上行经胸到缺盆,上行结喉两旁,经颧髎入睛明与阳跷脉相会,引气存入上丹田(图十三②)。
引上丹田真气经中丹田直下下丹田,分两支下行涌泉。提涌泉气上行入阳维脉,由足跟部外侧上出外踝,沿足少阳经上行,循胁肋后上腋缝后缘上肩,经天髎、肩井上项在哑门会合上风府,平行风池,沿足少阳经上头循额入阳白,引气存入上丹田(图十四①)。
引上丹田真气经中丹田直下下丹田,分两支下行涌泉。提涌泉气上行入阴维脉。由小腿内侧沿大腿内侧上行入腹,经府舍、大横、腹哀,过期门,循胸入乳中上行,在天突会合,上行廉泉,过承浆,又分两路绕唇口入水沟,分两路过迎香进印堂,引气存入上丹田(图十四②)。
三、收功部分:
导气聚丹(图十五①一⑥):双手缓慢平移,合掌举至双目间。分掌,中指尖相搭,向下导引,经中丹田至下丹田,扣掌。意想全身真气向下丹田聚合。打开全身毛孔和全身穴位,意想宇宙间的光线从毛孔和穴位中进入体内,聚向下丹田,天人含一,虚无飘渺。双手同时按顺时针旋转,由大到小旋转三周,意想聚丹。
温手更容(图十六①一④):双手缓慢上抬,合掌,快速搓掌至微热,双手捂住双耳,揉搓耳至发热。双手捂面,旋掌擦面至微热,顺势向上由面经额前、头顶、后脑转抹三周。
开掌还虚(图十六⑤一⑫):双手顺势合掌至胸前,意想收功。轻松舌,缓开目,慢松掌。
练功完毕。(熊大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