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写一篇艾灸的文章,从自己刚开始接触艾灸开始写,讲下我对艾灸的怀疑到信服的过程。
我在医院的职务是护师,于2013年转到康复科上班,自此才接触到艾灸、拔罐和刮痧等中医操作项目,当时看到艾条,我还在想这是干嘛用的?当时艾条对着病人的穴位,轻烟袅袅,感觉像古人抽大麻,很是新鲜。一个医生同事说:“这是神灸,在家都可以操作的,哪痛灸哪。”
这么神奇?这到底是什么“巫术”?为此我还特意翻了下科室的里的中医操作书籍。
艾灸,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点燃用艾叶制成的艾炷、艾条为主,熏烤人体的穴位以达到保健治病的一种自然疗法。通过温热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传导,以温经通络、调和气血、驱湿散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的效果达到防病保健,治病强身的目的。
相信大家都知道经络学说,小时候我们看金庸的武打片,什么打通任督二脉就变成武林高手,一点穴人就定住了看着就玄乎,其实经络不神秘,它虽看不见,但的确是真实存在的。
经络分布于人体各部,内联脏腑,外布体表肌肉、骨骼等组织。
举个例子比如落枕了,落枕时将食指立起来并按揉落枕穴(落枕穴,是经外奇穴,位于手背部第2、第3掌骨之间,两指骨交会处向外一横指。 )会有痛点(在患侧还是健侧尚不规律),刚按揉时疼痛难当,点按的同时需配合晃动、扭转脖子,5分钟后痛感会渐渐消失;再按揉后溪穴的痛点,也是边按揉边扭动脖子。当两个穴位的痛感减轻后,脖子基本会恢复正常。
正常的机体,气血在经络中周流不息,循序运行,如果由于风、寒、暑、湿、燥、火等外因的侵袭,人体或局部气血凝滞,经络受阻,即可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和一系列功能障碍,此时,灸治一定的穴位,可以起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平衡机能的作用。
见识到艾灸的神奇后,我把艾灸用在大宝感冒上,的确效果都不错。大宝一开始受寒有流鼻涕的症状,我就给孩子灸大椎、涌泉,然后睡前再泡泡脚,感冒很快就好了,要注意的是感冒越早干预效果越好,不要拖到咳嗽了再干预,那时虽然有效果但疗程也要长很多。
后面我们还会介绍一些食疗,敬请留意。
在这里重点要介绍大椎、肺俞、涌泉、中脘穴。四个穴位,解决孩子的两个问题:感冒及消化问题。
对于宝宝来说,这四个穴位很重要。对于没任何基础的宝妈们,我建议从这四个穴位入手。
1.大椎:在后背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通俗点就是你低头,摸颈部最突出的骨头下面凹陷处就是。
【主治疾病】幼儿体质虚弱、哮喘、颈酸疼、肩部酸痛、手臂疼痛、手臂麻痹等。热病,疟疾,咳嗽,喘逆,骨蒸潮热,项强,肩背痛,腰脊强,角弓反张,小儿惊风,癫狂痫证,五劳虚损,七伤乏力,中暑,霍乱,呕吐,黄疸,风疹。
【临床应用】
大椎穴还有明显的退热作用,艾灸大椎穴,能防治感冒、气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还可用于肺气肿、哮喘的防治。
所以宝宝发烧时也可以灸大椎再配合小儿推拿,效果会更好。
肺俞: 肺俞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二指宽)处。【主治疾病】肺经及呼吸道疾病,如肺炎、支气管炎、肺结核等。【临床应用】咳嗽,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小孩子湿疹,鼻炎,咳嗽,肺俞穴是重要的治疗穴位。拔罐和艾灸结合有明显的治疗效果。灸肺俞可宣肺止咳,解表通络,并能够改善肺部周围的气血运行,促进炎症吸收等功效。
涌泉: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当你用力弯曲脚趾时,足底前部出现的凹陷处就是涌泉穴。【主治疾病】: 头顶痛,头晕,眼花,咽喉痛,舌干,失音,小便不利,大便难,小儿惊风,足心热,癫疾,霍乱转筋,昏厥【临床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休克、高血压、失眠、癔病、癫痫、小儿惊风、神经性头痛、遗尿、尿潴留等,为急救穴之一。涌泉药物敷贴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我们都知道肾为先天之本,一个人体质好不好依赖于肾气是否充盈,而涌泉穴就好比泉眼,在这特殊的穴位艾灸,利用艾条培元助气,活血化瘀,祛湿散寒的作用,就好像给这条经脉注入了能量,所以艾灸涌泉穴可以补肾气、温经散寒。
中脘穴: 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主治疾病】胃脘痛,腹胀,呕吐,呃逆,翻胃,吞酸,纳呆,食不化,疳积,膨胀,黄疸,肠鸣,泄利,便秘,便血,胁下坚痛,虚劳吐血,哮喘,头痛,失眠,惊悸,怔忡,脏躁,癫狂,痫证,尸厥,惊风,产后血晕。中医上讲“脾胃为后天之本”,
中脘穴称得上是“万能胃药”了,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各种消化问题。宝宝各种消化问题,基本就是中脘和神阙这两穴,神阙更好找,就是肚脐眼,艾灸中脘穴后能使胃的蠕动增强,幽门立即开放,胃下缘轻度提高,空肠黏膜皱襞增深、肠动力增强。艾灸中脘穴有利于提高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和增强人的抵抗力,对于胃脘胀痛、呕吐、呢逆、吞酸、食欲不振等有较好疗效。
接着讲讲操作方法:艾灸时,点燃的一端距离皮肤约2-5厘米,一般每穴灸10分钟左右,灸至皮肤温热发红,有温热感,而又不致产生灼痛和烧伤皮肤为宜,施灸的方法分温和灸,雀啄灸和回旋灸三种。(1)温和灸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皮肤2-3厘米左右,进行熏烤。图150。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5-7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对于昏厥、局部知觉迟钝的患者,医者可将中、食二指分开,置于施灸部位的两侧,这样可以通过医者手指的感觉来测知患者局部的受热程度,以便随时调节施灸的距离和防止烫伤。(2)雀啄灸施灸时,将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活动地施灸。另外也可均匀地上、下或向左右方向移动或作反复地施转施灸(3)回旋灸 距皮肤1.5-3厘米左右,艾灸条在皮肤上做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
关于艾灸,就初步讲到这里,使大家对于艾灸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吗,并知道宝宝生病期间也可以用艾灸提高免疫力,缩短病程。艾灸,不是巫术,而是中医传承,我们要庆幸自己在中国,学习老祖宗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而不是孩子一有问题就给孩子吃药。后期我将为大家带去更多的艾灸课程。我是儿童营养师瑞雪,专注小儿喂养及常见病防治,感谢大家关注,同样是二胎妈妈,深知育儿不易。后期我会继续给大家带去实用软文,营养手段,情感交流,希望育儿道路有我陪你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