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渊穴位位置图】
【图解太渊穴位的位置】
【太渊穴的位置】位于人体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及桡动、静脉。
【3秒钟取穴】手掌心朝上,腕横纹的桡侧,大拇指立起时,有大筋竖起,筋内侧凹陷处就是这处穴位。
【取穴技巧】坐位,伸臂侧掌,在腕横纹桡侧轻触桡动脉,从感觉到搏动处稍往桡侧移动,至凹陷处。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桡骨骨膜。皮肤由前臂外侧皮神经分布。针在皮下筋膜内,经桡神经浅支、头静脉与桡动脉掌浅支之间,穿前臂筋膜,在桡动、静脉外侧,拇长展肌(腱)和桡侧腕屈肌(腱)之间达深部桡骨骨膜。前肌(腱)由桡神经支配,后肌(腱)由正中神经支配。
【穴名解说】
【太渊穴】经穴名。属手太阴肺经。出《灵枢。本输》。别名:大泉、太泉、鬼心。
(1)“太渊”,“太”,大并达到了极至的意思;“渊”,深涧、深洞的意思,此处是指穴位的形态。故名“太渊穴”。
(2)“太泉”,“太”,大也。“泉”,水流、源泉也。本穴位处手内横纹凹陷处,经水的流行是从地之天部流向地之地部,且如瀑布飞落而下,为山上落下之大泉,故名太泉。
(3)“鬼心”,“鬼”,与神相对,神处为天,鬼处为地,鬼在此代表地部。“心”,内部也,中心也。鬼心之名指本穴的气血物质流向地之地部。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凉性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本穴气血的运行是由地之天部流落地之地部,在由高位流向低位时,经水大部分化为水湿气态物逸散于天部层次。
【功能作用】散化肺经地部水湿,向天部输送肺气。
【按摩太渊穴位的作用与好处】
【主治病症】咳嗽、感冒、支气管炎、气喘、胸痛、咽喉肿痛、失眠、无脉症,脉管炎,肺炎,心动过速,隔肌痉挛等。
【功效】止咳化痰,通调血脉,通经活络,顺气平喘。
【养生保健】经常用拇指及甲尖掐按太渊,每次1~3分钟,可以补肺气、利心脏,促进血液循环,还可保健心脑血管,预防心肺疾患。
【穴位配伍】太渊穴配列缺穴、孔最穴,有疏风解表,宣肺止咳的作用,主治咳嗽,气喘,胸背痛;太渊穴配内关穴、冲阳穴、三阴交穴,有益心通阳,祛瘀通脉的作用,主治无脉症。
咽喉肿痛配伍穴位:合谷穴、少商穴、人迎穴、太渊穴
疾病概述:咽喉肿痛是口咽和喉咽部病变的主要症状,以咽喉部红肿疼痛、吞咽不适为特征,又称“喉痹”。
按摩顺序与技法:先以拇指端交替点压对侧合谷穴各1分钟;再用一手的拇指与中指弹扣对侧少商穴十余下,然后换手依法操作另一侧;接着双手握拳伸出拇指,以指腹轻按揉喉结旁1.5寸处人迎穴1分钟;最后按压太渊穴30次。
支气管炎配伍穴位:太渊穴、膻中穴、丰隆穴
感冒配伍穴位:太渊穴、大椎穴、肩井穴
失眠配伍穴位:神门穴、太渊穴
肺朝百脉,脉会太渊;肺主气、主呼吸,气为血之统帅,此处穴位开于寅,得气最先,所以在人体的穴位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按摩太渊穴对于身体虚弱、气不足、讲话有气无力、面色苍白、脉博微弱等有很好的改善效果。
【穴位疗法及注意事项】
【疗法原则】寒则灸补,热则泻针出气。
【经穴用法】推拿:点按法、揉法、拿法
【特效按摩】用拇指指腹用力点揉太渊穴3分钟,直至穴位处有酸胀感,能很快缓解咳喘。用拇指及指甲尖掐按太渊穴,每次1~3分钟,可预防心肺疾病。
【按摩疗法】用大拇指按压太渊穴片刻,然后松开,反复5~10次,可改善手掌冷痛麻木(用拇指及甲尖掐按太渊穴,每次左右各按1一3分钟)。
【艾灸疗法】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一次,可缓解胸闷、乳房肿痛等。
【刮痧疗法】用角刮法从上向下刮拭3~5分钟,隔天一次,可治疗目赤发热、便血等。
【刺灸疗法】直刺0.2~0.3寸,局部麻胀(针刺时应避开动脉)
【功能作用】补肺益气,止咳化痰,通经复脉 此穴为肺经之输穴,五行属性属土,土能生金,故是手太阴肺经的母穴,“虚则补其母”,加上又是肺经之原穴,为肺经之原气流注之处,故此穴擅长补肺虚,即可补肺气之亏损,又可滋肺阴之亏耗,可治疗久病体弱,肺虚诸证。肺主气,以助心脉行营血,因此穴居寸口,肺朝百脉,此穴又是八会穴之脉会,是脏腑脉气会聚之处,有调气血,通血脉,助心脉搏动之功,故可用于心脉瘀阻的心痛心悸、无脉症。因此穴位于腕部,可舒筋利节、通经活络,故可治疗手腕疼痛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