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泡脚、红糖姜茶,艾灸刮痧,啤酒加枸杞,可乐泡党参……近日「养生拯救世界一说」深入90后群体,更夸张的是
连冰淇淋也要吃红枣味的,健康绿色超喜欢。
守护君还是劝你别折腾啦,身体是自己的,艾草泡脚,不如准点睡觉;枸杞热水,不如管住嘴迈开腿;食不知味、夜不能寐,就试试守护者发的健康科谱;腰酸腿痛、精神不振,感觉身体被掏空?那就快来看今天的老中医穴位养生!
季节特点
冬令时节,天寒地冻,草木凋零,万物收藏,人体阳气内潜。
《内经•四气调神大论》叙述了冬季的摄生法则:“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意指冬季主收藏,人体的饮食起居也应该顺应自然界的特点,以免扰动阳气,损耗阴精。所以,顺应气候变化是养生的关键,与服用大量的保健品相比,穴位养生是保健强身、补虚祛疾更好的选择。
冬季机体特点
冬天天气寒冷,人体阳气内潜,阴盛阳衰,温煦作用不足,容易出现寒气凝滞、气血不畅。在身体上可表现出畏寒肢冷、神疲乏力、面色不华、精神倦怠、头晕头痛、腰膝酸痛等一系列不适症状。
概括分述为虚实两种:实证多见于寒气凝滞或气血瘀阻。虚证多见于阳气虚弱和气血不足。冬季养生原则是虚则补之,寒则温之,实则泻之。对于寒证虚证可用温补之法,对于实证重在调理气机、温阳散寒,化瘀通络。
穴位养生
偏于实证体质:具体可表现为身体某些部位的胀痛、冷痛、刺痛;胸闷不舒、口唇、爪甲青紫, 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女性经血量少、黑色血块,痛经等。
选穴:冬季可选用合谷、太冲,以开人体的“四关”穴,调理气机,化瘀通络。
方法:穴位刺激或按摩。用拇指指腹或指关节按揉穴位,每穴30次,早晚各一次,以穴位酸胀为度。
合谷:在手背,第1、第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拇、食指并拢,在肌肉的最高处取穴)。
太冲: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注:两穴在人体均为双侧对称。
偏于虚证的体质:具体可表现为畏寒肢冷,倦怠乏力、动则气短、面色无华、食欲不振,口唇、眼睑、爪甲色淡,头晕眼花,心悸失眠,腰膝酸软,妇女经血量少色淡,便稀溏等。
选穴:冬季可选用关元、气海、足三里、三阴交、命门、肾俞等。关元、气海补元气;足三里增强脾胃运化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交会穴,调节机体阴阳气血;命门、肾俞补肾益精、培元固本。
方法:艾灸温补或穴位按摩。艾灸:上述穴位可用艾条或艾绒灸之,每次选2-4个穴,每穴灸10分钟,以皮肤温热舒适为度,每周艾灸1-2次。穴位按摩:上述穴位手指指腹或指关节按揉,每穴30次,以穴位有酸胀感为宜。
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肚脐下4横指处)。
气海: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神阙与关元穴之间)。
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缘旁开一横指(中指)。
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内踝尖直上4横指处取穴)。
命门穴: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肾俞穴:在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 左右旁开1.5寸处(约二横指)。
注:足三里、三阴交、肾俞为双侧对称穴位;关元、气海、命门为单穴。
养生调护
饮食:忌食生冷寒凉之品。
滋阴补肾食物:芝麻、黑米、木耳、芋头、红薯、枸杞子、板栗等。
补虚补血食物:龙眼肉、大枣、阿胶糕等。
补气补阳食物:牛肉、羊肉等。
起居:冬季适当早睡晚起,睡眠充足,避免低温对人体的侵袭而引发疾病,有利于体力恢复,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天气干燥,适当对室内加湿,使湿度适宜,保护皮肤和鼻粘膜,预防干燥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