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因简、便、效、廉的特点,成为临床常用的特色疗法之一。一般来说,针灸亦讲究配穴组方施治,诸穴合用而达治疗目的。但是,国医大师贺普仁先生治疗妇科病常一穴即验,可谓神奇!今天,我们就来领略大家的风采~~
阴廉穴治不孕
华某,女,37岁。结婚7年未孕。月经周期35天左右,经量中等,经色黯,夹有血块,经前胸胁胀满,平素性情急躁,食欲尚可,容易出现腹胀、便溏。患者形体较胖,舌淡暗,苔薄白,脉弦细。妇科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中医诊断为不孕症,辨证为气虚气滞,血瘀痰湿,闭阻胞宫。
大艾炷直接灸阴廉穴,5~7壮,泻法,灸完一侧,再灸另一侧,每日1次,10次1疗程,疗程间休息5天。
灸8次后,患者月经来潮,色泽转好,且经前症状减轻,继续灸至下一个月经周期,月经未至,经检查,患者已经怀孕,停止治疗。后足月顺产一男婴。
阴廉穴为足厥阴肝经穴位,位于股前区,气冲穴直下2寸(气冲穴位于腹股沟区,耻骨联合上缘,前正中线旁开2寸,动脉搏动处),常用于治疗妇科疾病,尤其是不孕症的治疗。《针灸甲乙经》曰:“妇人绝产,若未曾生产,阴廉主之。”《针灸大成》云: “阴廉主妇人绝产,若未曾生产者,灸三壮,即有子。”
至阴治胎位不位
齐某,女,28岁,怀孕31周,产前检查为横位。无特殊不适。
治疗前,让患者排尿,松解裤带,取双侧至阴穴,同时艾条悬灸,调整与皮肤的距离,以局部潮红而患者不感灼痛为度,约20分钟,每日1次。
灸治6次后,产前检查,胎位已恢复正常。
至阴穴在足小趾端,为足太阳膀胱经之井穴,膀胱经循头后部而行,故至阴穴可治疗后头部疼痛。
至阴也是治疗胎位不正的特效穴位。至阴为足太阳膀胱经井穴,《针灸经纶》云:“治横逆难产,危在顷刻,符药不灵者,灸至阴穴三炷,炷如小麦,下火立产,其效如神。”《医宗金鉴》云:“妇人横产,子手先出,诸符药不效,灸此,灸三壮……”
足临泣治溢乳、乳痈
(1)陈某,女,30岁。患者自2000年3月发现月经量少,每次持续2天,伴溢乳,挤压乳房时乳汁便从乳内溢出,色白,无乳房疼痛,到某医院就诊,查泌乳素正常,做乳房红外线扫描,除发现双侧轻度乳腺增生外,未见其他异常;行头部MRI检查,未见异常,考虑为内分泌失调,未予药物治疗。2000年曾发现血压高,近2年体重增加近10kg。
取足临泣,仅治疗1次后,溢乳量已明显减少。
(2)张某,女,23岁。右侧乳房肿块3月余。3个月前,洗澡时发现右侧乳房有肿块2个,如枣大。近来工作紧张,常有胸部不适感,乳房胀痛,尤以月经前明显,有时气急胸闷。纳可,眠安,二便调。外院诊断为“乳房纤维腺瘤”,因惧怕手术而就诊。查体:乳房内可摸到肿块2个,约1.5cm×2cm大小,表面光滑,可移动。望诊:乳房外观无异常。舌淡红,苔薄白。切诊:脉细。辨证肝郁气滞,气血凝结。治以疏肝解郁,行气活血。
取穴足临泣,以毫针刺,施泻法,留针30分钟。隔日治疗1次。患者治疗后,自觉胸部舒畅,针刺3次后,肿块减小。共治疗10次,肿块消失。
足临泣是足少阳胆经的穴位,常用于治疗目赤肿痛、胁肋疼痛、月经不调、瘰疬等。足临泣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带脉。妇女的经、孕、产、乳与冲、任、督关系密切,而带脉“起于季胁,回身一周”,约束全身纵行的经脉,带脉出自督脉、行于腰腹,腰腹是冲、任、督三脉脉气所发之处,因冲任督皆起于胞中,故带脉与冲、任、督三脉的关系极为密切,能影响乳汁的分泌,可以治疗溢乳、乳痈等。
溢乳是指乳汁不经婴儿吸吮而自然流出,其病机为气血虚弱,阳明胃气不固或肝经郁热,疏泄失常,迫使乳汁外溢。足临泣疏泄肝胆,从而调节乳汁的分泌。贺老单取足临泣治疗溢乳,取穴独特,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其他治疗方法。
好书推荐:
贺普仁在数十年的临床实践中悉心钻研,重视临床经验的总结和提高工作,认为针灸在防病治疗中有治疗范围广泛,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等优点。在研究“通经络”、“调血气”的基础上,潜心研究中医针灸理论,注重继承、精研精典、努力挖掘、博采众长,用全新的治疗学思想,创立了自己的针灸治疗学体系----贺氏针灸三通法,形成了“病多气滞,法用三通”的学术思想。本书分为医学小传、专病沦治、诊余漫话、年谱四部分。(详情请点击下方“了解更多”)
本文选自《中国中医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国医大师卷·贺普仁》(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谢新才编著),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悦读中医”(大众喜爱的50个阅读微信公众号中唯一一个医药类公众号),每日推送,及时获取中医药知识和养生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