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灸后出汗,排出的究竟是哪里的浊水?

作者:老顾客艾灸网 2018-04-11阅读:1128次

有的人在温灸的过程中,会大汗淋漓,湿透床单,温灸一次出一次大汗,有人就会有所顾虑,如此出汗身体是否会虚脱?会不会对身体有害?

出汗这种现象是温灸改善体质、扶正祛邪、祛病疗疾的效果反应,排出的浊水、浊气、废血,能让脏腑逐渐恢复功能,许多人伴随疲劳、头晕、失眠、旧病复发、疼痛、上火、长痘、起泡、全身长红疹、肌肤瘙痒、发烧、长时间类似感冒症状、怕冷、全身浮肿、脾气越来越急躁,等许多不舒服的难受症状。

这是温灸,通过艾柱的药力使隐藏在脏腑深处疾患,功拔到体表,但还没有完全排出体外的表现症状,是非常好的效果体现。

温灸,能透入到肝脏、脾脏、肾脏、心脏、肺脏,能温通人体十二经络,经络通畅,气血运行,病邪自然退去。

温灸使人体出汗,排出的是脏腑、血液和细胞里的浊水,与汗蒸、桑拿、烤电、泡浴、运动…等发热出汗有所区别,排出的汗水深度位置完全不同。

汗蒸、桑拿、烤电、泡浴、运动…等发热出的汗表层肌肤的汗水,这种汗出的太多会耗损人体的精、津、液和元气,人体会虚脱。

恢复并强大脏腑功能,此时占据脏腑的病邪,被强大的正气赶出脏腑,排出体外,这就是大家施灸时大汗淋漓的表现。

另外,温灸疗法是先补充脏腑正气,温灸到一定时间和数量后,脏腑元气充足,功能恢复,人体元气和艾的纯阳之火联合作用,使体内病邪通过经络、血管、关节、皮肤毛孔,使体内的病邪之气以汗液和放屁、打嗝的形式不断地排出。

特别是风湿,心脑血管,肝胆病,糖尿病、胃肠病、哮喘、肺病、肾病、妇科、男科、三高、肿瘤、贫血、虚寒体质、长期吃药、激素药…等慢性病的好转反应。

温灸培补元气PHILOSOPHY艾灸指导微信:184033140

1、大椎穴:保健要穴、主宰全身

《甲乙经》说过“大椎,三阳,督脉之会”,大椎穴又称“督阳之海”,能主宰全身,更是保健要穴。所以按摩、艾灸等可以起到提高人体免疫力,改善肺功能的作用。

取穴:在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2、太白穴:补充气血、美容养颜

太白是脾经的原穴,健脾补脾效果比其他穴位都强。脾经为少气多血之经,气不足、血有余,所以脾经常出现脾气虚的症状,我们常说的黄脸婆就是脾虚的象,每天按摩这个穴位能较好地充补脾经经气的不足,为脾经经气的供养之源。

取穴: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3、关元穴:理气和血,补虚益损

关元是小肠的募穴。意味着它是小肠的气积聚在腹部的穴位。《扁鹊心书》里面的,“每夏秋之交,即灼关元千柱,久久不畏寒暑”,艾灸关元,不但可以疏通脉络、强壮腰脊,还可以很好地理气和血,补虚益损。不方便艾灸的可以每日围绕关元穴顺时针方向按摩。

取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

温馨提示:如果温灸出汗后,出现心慌、头晕、浑身乏力等现象,就真的要注意了!同时,也不要盲目的追求温灸出汗,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不同,艾灸后灸感也是不同的,这一点需要注意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