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脘
位置:前正中线,脐上4寸。
操作:有揉、摩、推中脘之分。按100~300次,用掌心或四指摩中脘5分钟,用食、中指端自中脘向上直推至喉下或自喉向下推至中脘100~300次。
作用:揉、摩中脘:健脾和胃、消食和中,用治泄泻、呕吐、腹胀、腹痛、食欲不振等症,多与按揉足三里、推脾经等合用。推中脘自上而下操作,有降胃气的作用,主治呕吐恶心;自下而上操作,有涌吐的作用。
2、大椎
位置: 后正中线,当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颈椎骨最高的那个骨头就是第七颈椎)
操作:有按大椎、揉大椎、捏挤大椎、刮大椎之分。按30~50次,揉大椎30~50次,挤捏至局部皮肤出现紫红瘀班为度,用汤匙或钱币之光滑边缘蘸水或油,在大椎穴上下刮之,至局部皮肤出现紫红瘀班为度。
作用: 清热解表,通经活络。按揉大椎常用于治疗感冒发热,项强等病症。刮 大 椎用于中暑发热。
3、肩井
位置】 督脉大椎穴(第七颈棘突高点)与肩峰连线之中点。
【操作】有拿肩井、按肩井和揉肩井之分。拿3~5次,按10~30次,揉10~30次,掐3~5次。
【作用】 宣通气血,解表发汗,通窍行气。常用于治疗感冒、惊厥,上肢抬举不利,肩背痛,项强等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