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艾灸的基础知识都在这里了(收藏贴)

作者:鼎弘 2017-07-31阅读:1848次

现在艾灸养生的行业很热闹,艾灸方面的公众号也很多。但还是有朋友总是问我们。什么是艾灸?这玩意能治病?问的人脸上大大一个“?”号 我们脸上大大一个“囧”。好吧。我们来做个基础说明。只供初学者认知,高手请飘过。

关于艾灸的基础知识都在这里了(收藏贴)

【认识艾灸】

国人习俗端午节挂在门上辟邪的一种绿色植物就是艾叶,

新鲜艾叶晒干,放上至少一年,就是陈艾,一般老人都知道陈艾。大多数情况,我们所说的艾叶就是陈艾,是一个中草药。网上和中药房可以买到。用大量艾叶,机器敲打,把叶子中的茎杆全部去掉,加工出来的就是艾绒。如下图

关于艾灸的基础知识都在这里了(收藏贴)

把艾绒卷起来包上纸,就是艾条。艾条点燃,就像香烟点燃一样,在特定的穴位上熏烤 就是灸疗。

【艾条艾灸手法】

雀啄灸:点燃艾条,对准施灸部位,像鸟雀啄食一样,一起一落,一远一近。

关于艾灸的基础知识都在这里了(收藏贴)

回旋灸:将点燃的艾条悬于施灸部位上方2-3厘米处,左右移动,往返回旋

关于艾灸的基础知识都在这里了(收藏贴)

【艾灸种类】

除了上面说的艾条直接灸以外还有下列几种灸法

  1. 隔物灸(包含隔姜、隔盐、隔蒜等等)涉及具体作用,以后我们会一一详述

关于艾灸的基础知识都在这里了(收藏贴)

2.温针灸在毫针针刺后,在针尾加置艾柱(需医疗人士帮助下使用)

关于艾灸的基础知识都在这里了(收藏贴)

3.直接灸或麦粒灸指将艾炷直接放在穴位皮肤上施灸的一种方法,效果最直接。

除了以上之外还有无烟灸、随身灸、电子灸等等,一般我们不建议使用电子艾灸仪。大师们曾经有句警示名言:无火不艾。说的就是灼艾需要火来做药引,而电子艾灸是做不到这些的。以往实践中也发现电子艾灸的效果最弱。

【艾灸基础问答】

  1. 艾灸的穴位顺序

如果上下前后都有配穴,先灸上部,再灸下部;先灸左边,后灸右边。也就是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依次进行。

2.艾灸的时间

一般建议早晨或上午艾灸会比较好,时间不够,下午或者晚上艾灸也可以,不影响效果。

3.艾灸的取穴

初学者一直担心穴位找不准,其实艾灸不比针灸。只要在艾灸辐射覆盖到相应穴位区域就可以。

4.艾灸时是否可以进食

首先空腹不宜艾灸 饭后半小时可以开始灸。普通零食,饮水都不影响,最好是性气平和的的时候艾灸。

5.单个穴位艾灸时间

一般直接艾条保健灸,身体躯干部位每穴30分钟 肢体手脚部 15分钟 其它随身灸,无烟灸适当延长,针对病症调理也需适当延长艾灸时间。

6.艾灸是否需要注意避风寒

以前艾灸受制于工具和手法,需要人静卧裸露大面积皮肤,灸后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受风寒后会寒邪入侵。现代技术发展短时间碰触凉水没有关系,灸后也可以洗温水澡。但是不能空调口一直对着自己。

7.艾灸后注意事项

艾灸过程中或灸后需饮用温水,有助于排出体内毒素。灸后保持心静平和,勿暴饮暴食。灸后调养口诀:灸后风寒须谨避,七情莫过慎起居,切忌生冷醇厚味,惟食素淡最适宜

8.经期是否可以艾灸

经期是否可以艾灸,需要根据个人体质和调理症状来决定。如经量大小,体质特征,以及调理病症,具体可以咨询专业人士。

9.艾灸的排病,返病现象

有部分人艾灸过程中会有病症加剧,或者身体不适的排病或返病现象,这表明病邪存留在体内相持拨争状态,也体现正气在一点点积累。有返病现象很正常,需要坚持一段时间,就可以安然度过。

10.艾灸的灸感

灸疗过程中会产生 酸、麻、胀、排气、经络跳动、痛、兴奋、疲乏等神级肌肉反应。在中医认为是灸后在气血在人体经络运行碰到的反射。体质不同,人的灸感也不尽相同,不一定灸感强烈效果就好,没有灸感效果就不好。

11.关于晕灸

极少部分人会艾灸后会发生头晕、眼花、恶心、面色苍白、心慌、汗出等,甚至发生晕倒的晕灸现象。出现晕灸后,要立即停灸,并躺下静卧,开窗通风,领口解开。然后加灸足三里,温和灸10分钟左右及喝一杯温水可以有效缓解。

艾渡有缘人,越艾越健康!

老师微信:zeji110